太仓沙溪古镇,利济桥跨在静静水巷。
太仓,地处长江口南岸,北与上海崇明岛隔江相望,春秋时期吴王在此屯粮置仓而得名,是江南丝竹的发祥地和传承地,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复社领袖张溥的故里。相对于旅游普遍成熟的其他苏州县市,这里实在太幽静质朴了,古城漫走,不见游客,背着相机的我走到哪,都被当地人关注:“你想拍什么?为什么一个人?”在情调悠闲的小餐馆,点了三个色香味俱全的炒菜,才38元。
太仓南园,明万历首辅王锡爵赏梅种菊处,1998 年同济大学设计重修的新造园林典范。
太仓五座元代古石桥2006年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厢中心的致和塘上,皋桥、州桥、周泾桥在1.5公里之内依次排列,分别为单孔和三孔的石拱桥,建于1329年-1334年间,以一色青石拱券分切并列而砌的典型元代式样,桥栏雕满漩涡纹、牡丹缠枝纹、卍字纹和动物腾跃图案,藤蔓遮盖的桥拱荡漾在水中的倒影,揉碎了近700年的沧桑。周泾桥最为秀美飘逸,建于元至顺元年(1330年),三孔,长30米,主孔净跨11.2米,“海门第一桥”五字刻于拱券石正中。另两座元代古桥井亭桥和金鸡桥,位于新丰村的张江门河和朱里泾河上,金鸡桥是小巧袖珍的单孔青石桥,构造与装饰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太仓致塘河上的元代古桥皋桥,建于 1329 年,典型的元代青石雕花拱桥。
张溥故居建于明天启年间,三进组合式的通转走马楼硬山造建筑群,是一组气势宏大的明代建筑,原是张溥伯父、明崇祯时工部尚书张辅之的宅第,完整保存了明代尚书府第的建筑风貌,规格较高,雕梁画栋。张溥是复社的创始人之一,明末复社有名望的士大夫超过两千二十五人,算上死忠的粉丝有数万人之多。群英荟萃享誉海内外,兴复古学、诗词歌赋、科学业绩灿烂辉煌,冠称300年社团之最,缔造了晚明文化的最后绝唱。
江南丝竹,中国民族器乐的骄傲,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兴起于太仓,四百多年来流行在江南民间,是古雅江南的重要文化标志,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假日戏台有剧团演奏,袅袅丝竹,飘荡在古老的致和塘边。
太倉张溥故居,保存完整的明代尚书建筑群,高大的桂花树掩映着精美的砖雕门罩。
太仓南园,明万历年间首辅王锡爵的赏梅种菊处,清初其孙、著名画家王时敏邀叠山大师张南垣主持营造,两位高手合作了融造园与绘画于一体的著名园林,后毁于战火。1998年同济大学按原图纸设计,太仓政府将老城改造中部分古建筑迁移至此,历经六年,建成了一个幽雅精致的江南园林,叠山理水,移步换景,可谓江南新建园林之典范。
太仓沙溪古镇,保存着完整的“一河二街三桥一岛”古老建筑格局。
沙溪古镇,在太仓城北15公里,1300多年的时光缓缓流淌在戚浦河中,清一色乌瓦飞檐的吊脚楼和河棚紧凑相连,“一河二街三桥一岛”的古老建筑格局保存非常完整。利济桥、义兴桥、庵桥三座石拱古桥,串联着南北两岸的三里长街,漫步其间,一步一幅淡墨写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