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昌
摘 要:小学教育要求小学生不但要掌握科学知识,还要加强素质教育的学习。本文结合山东省青岛蓝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红领巾希望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现状,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创新管理模式,以期适应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丰富教学手段,使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细节化。
关键词:小学生 班主任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1
引言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老师多年教育实践的总结,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对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确保班级独立集体的管理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因此,要不断尝试新的班级管理方式、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经验,通过规范实施、科学指导,逐步构建班级管理特色。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小学教育及班级管理较之前相比已经有所改观,但仍存在一些不利于集体建设的现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班主任将管理精力都放在了抓学习成绩上,对于班级的管理还停留在课堂纪律、践行学校规章制度上,没有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其次,班主任没有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常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布置学习任务和课堂活动,长此以往打消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再次,班级管理模式单一。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不仅不利于当代青少年的成长,而且也不符合教育的时代特征。即使出发点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但方式方法的固化,会影响最终的管理效果。最后,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简单。部分教师不懂得心灵沟通的技巧,当学生问题发生时,无法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甚至没有发挥出班级管理的主导性作用。更有甚者,在学生犯错误时,还会对其进行体罚,这是极不可取的行为,情节严重还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模式
教育问题是备受社会关注的,针对现阶段的班级管理现状,我们要做出必要的改变,通过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不断优化教育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
1.定制班级专属的规章制度
在入学后的短时间内,教师要力争对全体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种了解包括行为、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甚至家庭环境,以便于在进行班级管理制度制定时得以全方位的考量。与此同时,制定班级专属的规章制度首先要在校级管理制度的大框之下,然后充分结合班级特色,以达到最理想的执行效果。规章制度要多以鼓励性质的行为为主,避免班风过于嚴肃,以免使小学生感到被过于束缚,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里所说的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前者,班主任要做好严格地把控,通过分组管理、表彰活动来带动班级的学习风气。与此同时,要利用模范作用,适当评选典型,以带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而关于生活习惯的培养,则要通过灵活的管理方式去影响学生。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要强化提高学生的约束力,因为约束力是一切管理规范、行为准则的前提,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
3.保证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班主任在保证完成自身工作内容的同时,要保证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常态化。众所周知,与学生进行谈话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的最直接方式,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逐渐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成为朋友,使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主动地向辅导员倾诉,以寻求帮助,避免心理问题处理不及时或发现问题为时已晚的现象发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将工作细化,对于每一名同学的谈话都要做好记录,形成心理调查档案,一方面,可以分类总结,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为以后的心理教育工作积累素材、经验。班主任还可以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借鉴学习彼此的成功经验,全力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护航。
4.借助网络技术进行沟通途径的开拓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生活,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沟通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进而改变传统的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教育模式,引导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例如: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尝试利用网络重新构建班级管理的框架,使“互联网+”时代的班级管理焕发出新的活力,助力班级成长,促进家校沟通。除此之外,微信群、朋友圈均可以作为班级互动的平台,为班级管理注入新鲜活力。
5.重视民主,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职能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并使得班级管理模式逐步从教师主导向学生参与型转变。与之前相比,传统管理模式主导下,学生在参与班级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角色边缘化、行为附从化的窘境。而借助于民主化的举措,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例如,鼓励学生自主组建班委会,增强主人翁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建设班级的热情。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也要放宽权限,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拟提管理建议,并以试运行的方式,提高相关标准的执行力度。
6.搭建家园科学教育管理平台
小学阶段在全面推进科学化班级管理时,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特定环境。在融合教育资源时,不能流于表象,要对家园化的管理建议进行深入挖掘和改造,发挥隐性教育价值的存在感,并通过方式方法的应用,使其转为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文化。除此之外,保持校园与家长的教育观一致性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多开展家长会、家园直通车讲座等交流形式,给家长创造参与科学探索班级管理的机会,形成和谐的互动环境。
结语
加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不但要注意管理方法的科学合理,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日常反馈,把握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要点、优化管理方法,不断地致力于教育水平的提升,给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升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郝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2020(13):38-40.
[2]刘伟.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