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梓松
摘 要: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我们天长市以抓婚事丧事改革为突破口,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重视乡规民约、市民公约建设,重视家规家教家风建设,重视从青少年抓起,如今,天长城乡社会风气焕然一新,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关键词:移风易俗 婚事丧事改革 文明新风
一、天长市婚丧事改革、移风易俗的实践
(一)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不大操大办”。婚事方面:倡导不收彩礼、集体婚礼、旅行结婚、不办婚宴,即使办婚宴男女双方不超30桌,只办一餐,婚车4辆,随礼不超200元;丧事方面:一律火化、葬在公墓、不超3天、不得随礼、不搞迷信。其他事情,如出生、生日、升学、乔迁等一律不办;允许办的婚事、丧事,规模、时间、人数、用车、随礼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严禁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二)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党政一把手直接抓,党员干部人人参与,个个都有联系点,人人都分担任务和承担责任。二是摸清相关从业人员情况,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即:阴阳先生、和尚道士、民间艺人、流动厨师、搭棚人员、木匠、销售棺木人员等。要求他们最好持证上岗,依法依规行事,保证安全。三是发挥村规民约、市民公约作用,正确引导群众自治。如天长市铜城镇建立了“一会一队一约”机制,“一会”就是红白理事会,“一队”就是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一约”就是红白事公约。四是开展联防联控,各部门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综治、司法、公安、城管、工商、食安、卫生、村(社区)等部门共同参与,联合办公。五是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风俗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不易改变的特性,要想改变必须广造舆论、春风化雨、持久作战。不少地方利用传统宣传手段(如广播喇叭、锣鼓、小戏曲)和现代手段(如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相结合,走村进户,大街小巷,不留死角,如今文明新风渐盛。
二、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通过抓婚丧事改革,推动移风易俗,对树文明新风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物质财富快速增长,而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社会风气等未能同步前进,有的方面甚至出现了滑坡,已拖了社会全面进步的后腿。为了促进物质文明健康发展、社会共同进步,加大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和速度是重要的抉择。而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广泛,内容丰富,从抓婚丧事改革入手,来助推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这是很明智的选择。在这方面抓出成效、取得进展后,以此为带动,向精神文明建设各领域延伸,全面铺开,精神文明之花会越开越鲜艳,两个文明建设一定会硕果累累。
(二)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婚事丧事看起来很简单的两件事,实则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从深层次上看折射出相关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简称“三观”),这一点也不夸大。婚事涉及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生育观等,二人组建新家庭过程是二人“三观”的集中体现与深度磨合,还是两个家庭、家族成员“三观”及各种观念的碰撞与展示的过程。丧事活动是逝者家人、亲朋集体展示“三观”和人生百态的大舞台,生死观、孝道观全部亮相。由此可以看出,婚事丧事看似事小,实乃大事。婚事丧事改革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是树文明新风的牛鼻子,改革好了,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三观”,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新风的设想
(一)以婚丧事改革为突破口
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建设内容极其广泛,思想、道德、伦理、情操、心理、文化、风俗、习惯等,既涉及传统又牵扯现实,往往苦于无形,无从下手,而通过抓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不大操大办,这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既涉及青年人,又关乎中老年人,既影响家庭,又联络社会,一旦旧俗改掉,社会新风形成,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影响必将深远而持久。所以抓住婚丧事改革这一抓手,在这方面寻求突破,寻求创新,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各领域改革,彻底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二)用好“枫桥经验”,发挥民间公约、群众自治作用
“枫桥经验”的主要做法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好“枫桥经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民间公约主要有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等,虽是民间,过去往往是党和政府直接制订,直接代劳,没有倾听群众的心声,很少吸纳民间的诉求,不真正體现老百姓利益,广大群众没有参与制订,因而群众基础差,执行起来约束力有限。为此党和政府一定要广纳贤才、广听民声、广集民智,让广大群众把自己的想法、心声、诉求、需求、利益等表达出来,合理合法的、有利他人的、助力社会的、符合公众利益等吸收进民间公约,成为真正的民间公约。人民群众觉悟提高了,自己觉得一些不良习俗不妥了,自己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了,自己去主动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了,广泛的文明新风定会强劲地吹起来。
(三)重视家庭、家教、家风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不同的家庭影响,不同的家教家风会形成迥异的家风效果,从而影响社会之风,正所谓家国天下。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父慈子孝,这样的家庭在社会中最安定,不会伤害邻里,不会危害社会。这样的家庭定是有严格的家规家教,从而养成良好的家风,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助力形成健康向上的文明之风。家庭矛盾重重、夫妻反目、为老不尊、子女不孝,这样的家庭定会殃及四邻,是社会的定时炸弹。这样的家庭定是家规混乱、家教不严、家风败坏,向社会扩散的尽是消极因子,污染社会正气,成为害群之马。可见,我们今天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从家庭入手,抓家规家教家风是非常必要的,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程。千家万户家庭和谐,家教严正,家风朴厚,定会从源头上、从基础层面深刻而持久地促进社会风气彻底好转。
(四)从青少年抓起,让文明之风滋润祖国的花朵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家强。儿童少年本性纯真,家长、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培育培养方式,甚至能从根本上决定他们的发展方向、模式。而青少年的三观一旦形成,行为习惯、生活习俗等一旦成型,就可能影响持久甚至终身。为此,我们应尽早抓起,从娃娃抓起,从小事做起,用科学文明观、用社会新风尚滋润他们幼稚的心灵。当下,也有许多无良倾向、恶坏习俗、丑恶之风,首先是尽量杜绝,其次是尽量不去污染青少年,最重要的是让青少年筑起防火墙,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他们的头脑,为人类文明之花育新芽添新枝。
四、结语
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建设涉及问题很多,任务艰巨而繁重,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齐心协力,上下发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文明之花定会处处开放。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瑞安市文明办.浙江省瑞安市狠抓移风易俗让风明新风落地生根[J].精神文明导刊,2018(7):34—35.
[2]黄德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音乐创作探讨[J].艺术评鉴,2018(14):74—75.
[3]成汉平,邵萌,宦玉娟.前路漫漫的东盟共同体[J].唯实,2016(7):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