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变革,HR如何正确理解

2020-11-02 02:46熊童子
销售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手套变革华为

熊童子

变革的最有效方式

科特是著名的领导力与组织变革大师,他指出,要改变人的行为方式,最有效的模式不是“分析、思考、改变”,而是“目睹、感受、改变”模式。

因为“分析—思考—改变”的模式有明显三个局限。

第一,很多时候问题是比较明显的,不需要太多的数据。

第二,分析工具本身有局限性,发挥作用需要严格的前提。

第三,分析结果很难打动人们,它能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但是很少能有效地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科特提出的变革最有效方式之三部曲为:

(1)目睹——通过一些戏剧性的、引人注意的情境,尽量使用直观的方法,让人们可以摸到、感到或看到,来帮助人们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2)感受——看到问题之后,人们的情感受到冲击。他们开始从内心深处做出反应,阻礙变革的情感因素削弱,支持变革的因素加强。

(3)改变——人们的行为开始改变,那些改变之后的行为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理解“目睹—感受—改变”?科特讲过一个关于“手套”的故事。

一家公司的采购流程出了问题,一个经理人希望让高级管理层认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让一个实习生做一个小调查,内容包括,一是所有工厂的手套采购价格;二是所采购的手套品种种类。

调查表明:采购的手套品种多达424种,每家工厂都有自己的供应商,采购价格各不相同,同样的手套,一家工厂的采购价是5美元,另一家工厂可能高达17美元。

这位实习生收集了所有424种手套的样本,并贴上一个小标签,写着这副手套的价格以及使用它的工厂。

当所有手套都被放到了会议室巨大而昂贵的桌子上,当所有的部门总裁被邀请来参观后,大家都哑口无言。

在这个故事中,比CEO层次要低得多的人,在变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个故事也形象地说明了“目睹”在变革中的作用。后来,这些手套被送到所有的部门和工厂进行巡回展示。“手套”的故事在该公司被长期议论。

需要指出的是,科特提出的“目睹、感受、改变”的核心其实不是“目睹”,而是“感受”。也就是说,情感受到冲击更能带来改变。

根据科特的“目睹、感受、改变”逻辑,国内学者提出“觉醒、展望、重建”管理变革三个阶段。

变革成功的关键因素

接下来,我们看看组织变革的关键点。

1.组织变革的关键点

(1)管理层对变革的重视。

毫无疑问,变革管理要取得成功,管理层首先要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动启动变革管理,并领导组织中的各层员工积极参与进来,实现全民动员、全员参与。

(2)员工如何看待变革。

员工是否接受变革以及如何从自身做出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如何去管理。不管变革的是具体产品(譬如技术或软件产品),还是工作流程(譬如技术流程或商务系统),只要是员工的工作方式会因此发生变化,就需要进行变革管理。

(3)人们对未知的恐惧。

组织变革的难点在于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不管这个变化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使得人们容易“因循守旧”。如果能让员工预见到未来,他们就不会害怕未来,就不会对变革采取拒绝或者不合作的态度。

(4)行为方式的改变。

组织变革另外一个难点在于,变革牵涉到员工行为方式的改变。对组织而言,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功的变革管理,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工作,这样才能让他们理解、接受,并最终按照公司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2.变革管理的组织保障

华为前变革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胡彦平曾表示,成功的变革需要四个层面的组织保证。

第一,任何变革都是企业的“一把手”工程,企业的一把手需要对整个变革做出承诺。

第二,成立变革指导委员会或变革指导小组(根据变革涉及的范围大小)。组织变革往往涉及企业多个部门,而且涉及的面很宽,程度也很深,有变革指导委员会或变革指导小组对于领导整个变革非常重要。

第三,如果变革项目比较大,有若干相关项目,且下面又包含若干子项目,那就需要成立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或类似机构,以便从更高层面协调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系。如果变革项目很小,那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可能就不必专门设立。

第四,变革项目组。任何变革项目都要有人做,企业的变革项目组,就是参加变革具体项目工作的团队。团队成员来自跨部门,变革项目组是真正解决企业变革最后一公里的机构。

3.变革管理的过程因素

若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要做好变革管理,重点要关注四个要素:

(1)变革目的与目标——愿景是什么?

确定组织变革对个人“利与害”,组织变革如果单纯强调对组织的好处,一般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果员工不理解变革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或看不到变革的紧迫性,变革就不可能顺利进行。

就像吸烟一样,如果吸烟者明白抽完这支烟马上就会死亡,可能禁烟就不会像现在这般艰难了。

(2)文化与制度——获得上级的认可。

组织是一个创新型还是保守型组织?上级领导如果对变革没有表现出“可见”的兴趣,员工的配合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上级领导如果没有表现出来重视,很可能给员工传递错误的信号,很可能造成员工对变革的必要性产生怀疑。

为了能够落地变革管理,还应该定义变革管理各角色的任务分工,责任必到人。

(3)变革资源与支持——设计合理的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物质奖励或惩罚,变革管理需要以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而不是只凭经验。

譬如说,对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作者,物质待遇只是一个保健因素而非激励因素,对他们工作的认可、让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有可能就是最合适的奖励方式。

(4)变革活动与安排——建立员工双向交流机制。

变革管理的大部分工作都在与人打交道,比如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因而建立双向交流机制尤其重要。

此外,组织变革需要对组织现状进行了解,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变革方案,通过执行变革方案来应用项目成果并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

组织变革的综合模型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有学者设计了一种“组织变革的综合模型”,其中有几大重点:

*角色设置。

首先要定义变革管理相关人员的角色与职责,其次,变革经理需对变革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评价,需调查组织接受变革的能力及以往执行组织变革的经验,需了解组织内部是否为变革做好了“心理”准备。

*变革策略。

组织变革需要考虑组织当前的实际情况,比如目标人群对变革的接受程度,目标人群对变革的拒绝程度,变革过程所需的经费预算、变革管理计划完成的时间、目标人群是否有能力执行变革等。

*变革具体方法。

在不同阶段,变革经理工作的重点各有不同,比如在员工对变革目标和变革内容“完全信服”之前,工作重点是对员工进行引导,以帮助员工理解变革计划及变革对公司和个人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逐步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以适应变化。

*员工改变过程。

员工改变行为方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使用产品角度,可见员工改变有8个阶段:“知道存在、建立好感、了解特点、开始喜欢、完全信服、开始使用、彻底喜欢、成为偏好”,在变革管理中,必须参照8个阶段去执行变革计划。

*变革过程中的沟通。

变革要成功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重中之重在于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

总之,变革管理一般都不会一帆风顺,变革经理需做好迎接突发情况的准备,比如员工可能会对变革进行抵制,这种情况下,变革经理可能需要借助包括上级领导在内的组织力量进行解决。

变革管理五个步骤模型

国外学者,贝克哈德(Beckhard)和哈里斯(Harris)于1987年提出的变革管理流程模型,主要有五个步骤。

*为什么实施变革。

确定实施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变革管理团队来说,确认先期的行动,以确保启动变革项目的价值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定义期待的未来状态。

有关企业未来理想状态的愿景,可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变革成功,我们未来的行为应该是怎样的?”

*评估当前状态和规划。

变革管理团队明确了未来的理想状态后,接下来是对系统当前的状态进行描述。

*对未来与当期状态进行评估。

评估与分析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怎样的差距,在对当前状态进行评估时,尤为重要的是创建一套并行系统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

*过渡期管理。

对于每一种期望的理想行为,我们都可以基于目前的行为提问:当前的企业中存在哪些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期望的理想行为的“驱动力”?可以将这些内容列在一张纸的左侧。而在纸的右侧,我们可以列出妨碍学习该行为的“抑制力”。

变革管理的四阶段框架

国内学者在分析华为研发体系变革过程的时候,提出一个变革管理分析框架。

1.变革模型简介

该模型共4个阶段:

(1)识别变革需求。

挖掘变革的需求和动机。需求和动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诱因,如商业环境变化、技术变迁或者政府政策改变等;另一类是内部诱因,如企业战略的调整,企业经营遇到的问题等。

(2)发起变革。

确立变革的目标以及切入点。变革的切入点可以是一块试验区,也可以是整个系统。意味着如果变革推行者有足够的信心,就可以一次性做出彻底的改变。

(3)基于反馈进行调整。

对组织结构和流程做出改变后,变革推行者需要积极关注变革的实施过程并收集相关部门的反馈。

(4)让变革融入公司的管理体系。

将变革从试点区域推广到其他区域,并将新的工作方法及行为模式深植于企业的制度和文化中,以巩固小范围试验形成的变革成果。

2.华为研发体系的变革案例

依照这个模型框架,华为研发体系的变革过程如下:

(1)变革第一步:识别变革需求(中研部)。

1995年华为年销售收入达到了15亿元,拥有800多名员工,为了保持竞争力,华为开始改变其产品开发战略,由单一集中化向横向一体化发展。

为了面对日趋复杂的研发管理,1995年,华为将公司所有的项目团队进行整合重组,成立了中央研究部。

(2)变革第二步:基于反馈而调整(中研+中试)。

后来,华为还成立中试部,其職责是确保产品质量,加速产品研发成果的成熟化。1996年,华为建立了与中研部和中试部平行的产品战略研究规划办公室。

(3)变革第三步:发起变革(引入IPD)。

随着华为的快速扩张,原有研发系统不适应了。1999年,华为开始集成产品开发(IPD)变革,并且建成了研发IT支撑系统。

(4)变革第四步:基于反馈进行调整(IPD从怀疑到认可)。

但是,在IPD试点项目之前,有些人对IPD流程的效果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们担心IPD将整个研发流程复杂化。

三个试点项目后,产品变得越来越稳定,再也不需要快速的版本更新来修复问题了,IPD流程的成效有目共睹。

(5)变革第五步:让变革融入管理体系(充分授权、稳步推进)。

经过近一年的试验,IPD流程在三个试点项目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华为首先把IPD推广到华为50%的研发项目中,然后扩散到公司80%的项目中,2003年华为所有的产品研发都采用了IPD流程。

回顾华为研发管理变革四个阶段,有如下特点:

(1)与战略保持高度匹配。

(2)由组织变化转移为流程变化。

(3)凸显变革制度化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手套变革华为
棉手套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做只手套好过冬
华为
神秘的白手套
棉手套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