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0-11-02 02:46杨世珍蒋娟李倩瑶王磊帅
销售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职校校企

杨世珍 蒋娟 李倩瑶 王磊帅

[摘 要] 职校教育改革以来,地质工程专业作为新兴的专业之一,如何对现有职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培养更多能够符合地质工程专业需求的人才,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校企合作的背景入手进行探究,思考校企合作背景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期解决地质单位人才紧缺的问题。

[关键词] 校企合作;地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随着地勘事业“黄金十年”的繁荣,特别是近几年来,环境地质、民生地质工作的不断扩展,地质单位对职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职校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都在理论功底和操作技能方面较为薄弱,背离了职校的办学初衷,典型的“高不成低不就”。

因此,近几年校企合作是备受关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应用不仅凸显学校、企业在教育中的优势,同时也能实现两者间的资源互补,完善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育的效果[1]。

基于该特性,校企合作模式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践行已经成为了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如何贴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适度地将校企合作模式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去,就成为现阶段职校教育环节迫切需要完善的问题[2]。

一、目前我国职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当前,地质工程领域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随着各项工程建设的增多,对地质工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升,针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

基于这一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3],职校作为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了社会中很大一部分专业人才培养的职责,但是由于职校中有关地质工程专业学科开展的起步较晚,导致在实际职校地质专业人才培养中仍旧存在显著的不足,影响职校这一专业人才的培育和输送,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下地质工程行业的发展[4]。

二、职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一一大队作为岳阳地区唯一驻地地质队,一直与各职业院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解决以往职校中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本文通过调查了解近几年单位新进地质人才的情况,发现当前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在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与企业单位的需求还存在差距,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突破困境,凸显职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为社会输送更多能够满足该领域工作需求的人才。

由此,本文以作者所在单位为例,探究在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的践行[5]。

(一)从需求入手,明确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从我单位实际来看,存在“你学你的,我用我的”的现象,说明在培养与应用上存在脫节。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本文认为,想要达到预期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职校应与用人单位加强沟通,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在地质领域的优势,搜集更多有关该专业学生就业、发展趋势的信息,进而通过大数据研究等方式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明确培养内容、流程、模式,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未来社会对地质工程领域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

(二)从素养入手,重视对学生道德素养、能力的培育

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发现,“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在明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用人单位、学校等也应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强化对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

比如,在用人单位,应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为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使命感和积极性,为获得更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提供保障[6]。

(三)从实践入手,采取“理论+实践”综合教学模式

“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未来职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举措,合理应用该模式,既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更加轻松地应对步入岗位时出现的各类专业问题。

校企双方应结合自身实际设置“理论+实践”的特色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1年学校理论教育+1年企业实践教育的模式”强化学生对理论、实践的把控,为学生步入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一一大队,2007年以来与甘肃某职院合作,接纳应届毕业生约10人,最终签订就业协议8人;2009年以来与江西某理工大学合作,接纳应届毕业生约25人,最终签订了就业协议17人;2019年,承接了3个“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因此聘请了湖南某职校地质工程专业25名学生到项目实习,效果良好;2020年,承接“湖南省房地一体项目”,聘请18名湖南某学院测量专业学生,上手快,大大推进了项目进度。

(四)从战略入手,推动教学、科研以及实践之间的融合

在高标准、严要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下,单一技能已无法满足当下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在未来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和用人单位应致力于推动产、学、研间的相互融通,实现“1+1+1>3”的人才培养效果。

比如,我单位在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时,通过对现有模式的研究,发现到单位实习的学生参与到一线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育效果,所以,在后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就该类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一方面由我单位提供较合理的实习工资(基础+计件制1000-3000),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开展评先评优,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三、单位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在上述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未来的职校教育中想要获得更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应该在上述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以期对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完善,确保校企合作下职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

(一)创设复合性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目前,单一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具备管理、营销、专技型的复合人才是未来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由此,凝结多方力量、构建具有综合素质的地质工程專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未来校企合作背景下职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方向。

在未来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环节,一方面,用人单位应更多地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为人才提供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地质工程学习中来,拓宽专业人才的培养范围;另一方面,政府及管理部门也应加大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多方面“倾斜”,为校企合作下的职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支持,推动校企合作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强化人才培养效果。

(二)重视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管理服务

在从上述外部因素优化校企合作下职校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础上,校方应从人才自身入手,强化人才自身对社会价值的感悟,完善人才考核管理,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地质工程专业的学习中来,为其后续成长为该专业领域的人才奠定基础。

比如,在未来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环节,用人单位、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应强化对人才资源的整合、管理,提升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管理服务,使人才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水平上。

综上所述,随着地质工程专业发展的逐步深入,人才作为推进地质工程专业进步的前提条件,只有科学地培养更多具备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地质工程人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这一专业的进步,基于此,本文从上述几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希望能对后续校企合作下的职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殷文,谢庆宾,冯程,张宁,邹贤利.新工科引领下的“五融合”递进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02):21-27.

[2]吴婷,高彩霞,朱朝霞,李红.高职院校地勘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22):167-168.

[3]徐俊,程先锋,黄茜蕊.高职院校地质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8(09):49-50+52.

[4]安金鹏,段鸿海,李焕喜.高职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新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7(07):189-190.

[5]丁明涛,张永旺,陈廷方.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7,26(01):7-12.

[6]顾绘.整合视域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70-72.

[作者单位]

蒋娟、杨世珍、王磊帅,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一一大队。李倩瑶,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职校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我的职校我的梦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五反思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