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媚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科技进步,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学生管理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管理模式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这极大地影响了管理效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跟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步伐,认识到传统管理理念和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合理融入柔性管理理念,进行管理方法创新,从而营造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在完成知识高效传授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所以,本文展开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柔性管理的含义
柔性管理发源于企业管理,属于与刚性管理相对的管理模式。在展开柔性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员工想法,展开管理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的时候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优化创新管理模式,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这种管理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全新的大学生精神与文化。同时,柔性管理更为符合“以人为本”管理观念的要求,并且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更为温暖的人文关怀,推动他们展开自我约束和管理。
(二)柔性管理的特点
在现实生活当中,柔性管理更为关注学生的性格以及心理特征,高职院校应用柔性管理理念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在保证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及时更新调节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的人性化程度。采用柔性管理不单单能够将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出来,还可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职人员对其个性化特点的尊重,将他们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同时,柔性管理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新当中。相对来讲,刚性管理要求老师严格遵守规章模式,约束、惩罚和监督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出現逆反心理,从而在较大程度上阻碍校园和谐发展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快柔性管理理念的贯彻落实步伐,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和生活目标,为他们的全面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三)柔性管理的重要性
在正式步入大学阶段以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由于年龄不成熟以及攀比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有着过于看重物质的思想,生活目标也比较模糊,生活方式变得越加消极、颓废。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渗透柔性管理理念展开学生管理,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帮助他们完成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科学转变,提高他们的危机意识和看齐意识。
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学生的精神与心理会受到各方面压力的影响,在这时展开柔性教育管理能够切实兼顾学生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虽然柔性管理可以营造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校园氛围,但是柔性管理同样也存在缺陷和不足,所以,高职院校应该适当融入刚性管理措施,实现两者优势互补,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的时候,应该转变自身角色,在实际生活当中要放低姿态和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和学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亦师亦友关系。相反,长期紧张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产生畏惧乃至逆反心理,不愿意参与到相关学习活动中去。因此,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在进行学生管理的时候,应该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坚持以人为本,付出最真挚的感情,以朋辈的态度和学生交流,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与触动,引导他们高效合理地完成自我管理工作,为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夯实根基。
同时,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所以,管理者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内容需求为主体,给予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的适时正确指导,尊重、关心与爱护每个学生,准确把握他们内心深处的实际需要,尊重他们的想法以及个性化特点,这样才可以真正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愿意亲近教师,将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告知教师,并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及时寻求教师帮助。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实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在他们做出错误的行为时保持宽容的态度,耐心积极地给予学生鼓励,赋予他们重新改过的机会,进而营造和谐、互相理解的管理氛围,提高学生的管理配合度,进而为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为更高效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应该综合考虑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管理模式,以此来构建具有显著时代特点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提高工作实效性,把柔性管理的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同时,在应用柔性管理理念开展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深刻认识到由于成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每个学生具有显著的个性化、差异化及可塑性。所以,管理者应该按照实际情况的转变,适当调整管理策略,更新教育方法,从而使教育管理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高职院校应该制定更为科学的柔性管理规范,以此来推动柔性管理理念的贯彻落实,在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并且在这种驱动下,高职院校学生会逐步树立相关的价值观念以及时代精神。另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合理应用柔性管理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发展夯实根基。
(三)注重合作观念的渗透应用
在实际的学生管理过程中,渗透柔性管理理念可以进一步发挥每个人的价值,并且将高职院校对每位教师及学生的关心清晰展示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柔性管理理念的作用,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该把柔性管理理念充分渗透到日常工作当中。
按照学校的战略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个性化特点以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管理理念、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法的持续优化和更新,以为学生提供精细服务为核心,保持饱满积极的工作热情,为学生营造更为优质的学习成长环境,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校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关心与呵护,激发学生参与理论实践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约束、监督及管理意识。
另外,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树立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以包容理解的态度开展工作,进而构建愉悦、和谐的管理氛围,推动所有管理人员精诚合作,通过联合协作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四)全面优化管理评价机制
管理评价对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如果高职院校继续采用传统评价机制开展管理评价工作,必将会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及柔性管理理念的渗透。所以,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握紧时代发展脉搏,以柔性管理理念为基础,全面优化自身现行管理评价体系,从而为管理效果提升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高职院校应该摒弃传统評价优秀学生的标准,按照柔性管理理念的要求进行多元性与动态性的评价机制构建,对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及评价标准进行改革创新。首先,学校可以把过去他人评价的模式更新为学生自主评价,或者推动他人评价与自主评价相融合,以此来取得更为客观的评价结果。其次,在进行评价对象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应该跳出“唯智育”评价理念的束缚,将评价重心放在学生综合素养上,以提高学生活动表现、实践能力、认知态度以及创新意识等指标在评价当中的比重,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准确评估。再次,在进行评价标准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综合考虑共性标准以及个性标准,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静态评价转变为动态评价,合理应用定性与定量等评价方法开展评价工作,进而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管理工作的改革完善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柔性管理理念的受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合理应用柔性管理理念进行学生管理,为他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可以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自我教育及管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融入柔性管理理念进行学生管理模式创新,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关怀与尊重,将他们参与学习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更大程度地激发出来,从而实现预期管理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根基。
当然,并不是说采用柔性管理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实际上,柔性管理一样存在缺陷和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推动刚性管理理念与柔性管理理念的有机融合,进而为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作者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