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思政理念下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

2020-11-02 02:31袁佳彬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融合

袁佳彬

摘 要:文章以体育思政理念下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体育思政内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与分析,随后探讨了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一些推动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体育思政;高职体育教育;思政教育;融合

为实现思政教育常态化,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理念的号召,高职院校在体育教育方面,应加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通过挖掘体育教育的思政教育元素,更好得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育中,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质量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身体素养”“思想素养”“职业技能素养”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一、体育思政内涵分析

体育思政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政教育应加强对课堂教学一渠道的利用,不同类型的课程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因此,高职体育教育者在实际开展体育教育过程中,不仅仅以“强筋建体”“体育技能习得”作为教育目标,还应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等内容,不断丰富高职体育教育的内涵,提高高职体育的教育效果。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所著的《体育之研究》曾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意指人的身体同时也是知识、道德的载体,因此,在体育锻炼方面,不应仅局限于表面的“体能增强”,还要加强身体内在的“道德”“知识”与“思想”的锤炼培养,这些同样是对体育思政之内涵作出了解释。总体而言,我们在深刻认识到体育思政理念内涵的同时,还应将其作为高职院校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从而不断提升高职体育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实现更好地发展。

二、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作用分析

通过在体育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加强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除了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之外,还能起到以下几点思想层面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体育竞技形式展示国家力量,比如奥运会、世锦赛的开办就是最好的证明,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奥运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实,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是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集体观念。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此个人主义风格明显,若不能及时加以引导教育,极有可能会养成自私自利的习惯。而在高职体育中会有很多集体参与的体育项目,比如拔河、接力赛等,需要教师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彼此团结合作,成功培养学生集体观念,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这同时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进取意识。体育比赛强调的是优胜劣汰,以最终体育成绩定胜负。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多参与一些相关体育竞技性比赛活动,以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磨炼其意志,学会从失败中积累经验教训,促使体育教育中的思政教育的作用价值得到有效凸显。

三、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应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高职体育教育进行思政教育的融合,首先,就要体现出主体的原则,究其原因在于,上述两种教育主体均是学生,因此在两种教育内容融合时,同样需要遵循学生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在体育教育中学习思政知识,感受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的熏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真正达到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后应有的教育效果。教师在实际应用融合方法时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能够得到身体上的锻炼,还能够得到精神层面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思政学习中去,从而真正提升自身的素质。

(二)适用性原则

柯尔伯格认曾说“个体所处的逻辑阶段将决定其能够达到的道德阶段限度”,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思想道德发展受限于自身逻辑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的制约。而我国思政教育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弊端,便是教育目标设置过于“超前”,远远超出了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基于此,高职体育教师在体育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在进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时,应遵循适用性原则,通过深入挖掘高职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以此为依据,在体育教育中设置合理的思政教育目标内容。从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实现在体育教育中思政教育的融合,更有助于发挥体育思政的作用价值。

(三)差異性原则

每个高职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彼此在身体发育、心理特点等方法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进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需要高职体育教师充分把握这一差异性,实因材施教。针对一些本身思政素养较高的学生,教师要求应尽量高一些。而对于一些品行不端正的同学,教师更要特别对待,提的要求要在其能力范围内能完成,如此一来,能够确保每一名学生在体育思政的教育下均能够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四)自然而然原则

在体育教育中进行思政教育的融合,并不是仅仅在若干个教学环节中进行融合,而是真正融入高职体育整个体育过程中去。基于此,教师在体育教育中开展思政教育,就必须要确保思政教育内容能够与体育教育内容相契合,二者融合在一起不会有违和感,应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融合过程,更不能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选择舍本逐末,抛开体育教育,将每节体育课都变成“思政教育课”。基于此,需要教师遵循自然而然的融合原则,将体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找准思政教育的融合点,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适时、适地得进行思政教育融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教育。只有让学生真正认可思政教育,才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充分发挥体育思政的教育作用价值。

四、推动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在体育教育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

在高职体育教育中进行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师应善于挖掘体育教育中蕴藏的思政教育元素。比如自古以来,国际性的体育比赛(比如奥林匹克体育竞赛)从来都不是一场简单的体育比赛,每个运动员都代表了一个国家,因此奋力拼搏,赢得体育比赛冠军,不仅是每个运动员最高荣誉象征,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运动员背后的综合国力以及体育大国的风范,由此可证明,体育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可带领学生观看我国体育运动健儿勇夺金牌的一些相关视频,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其中展现的爱国主义情感,有效实现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

(二)提升高职体育教师思政教育素质

为更好地实现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要求高职体育教师有着良好的体育教育素养,同时,还应确保高职体育教师自身有着过硬的思政教育素养。基于此,需要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借助发达的互联网网络、学校图书馆等,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丰富思政教育知识,从而在后续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实现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应为体育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以引导教师学习思政教育相关的技能,从而真正引导高职体育教师将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付诸于实践,顺利达到体育思政的教育目标。

(三)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专题的设计

在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应从学生全面发展视角入手,做好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内容的设计,比如可以通过一些专题教学设计,在体育教育中体现思政元素的育人功能。例如:在实际进行体育思政专题设计时,教师可以设置体育强国专题,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体育对于国民整体素质提升有着如此大的作用。还可以设置奥运体育项目专题,在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体育内容与奥运会有何种联系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奥运会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光荣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体育赛事志愿者专题、体育扶贫专题等,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体育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身上的责任感,并投身于社会服务当中去,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与世界观。

(四)建立高职“体育思政”课程效果评价机制

在体育思政理念的指导下,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也应做出一定的改变,在体育教学评价中融入思政教育评价内容,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挫折教育、规则意识等思政教育内容,实现对高职学生多维度的评价,促使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教学真正得到有效的落实。与此同时,在具体建立体育思政课程评价机制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立足于高职学生学习实际,针对体育课程育人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促使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课成绩评价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改变观念,从以往只重视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转为学生外在身体素质与内在思想素质考察并重,从“体育思政”角度出发,实现学生身体素质与思想素养的综合测评,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多维度评价机制,有效提升高职体育教育的质量水平。

(五)共建体育“课程思政”激励保障机制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现有的高职体育教育改革,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多个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共建体育课程思政激励保障机制,如高职院校教学科研职能部门应设立一些课程思政教学科研课题项目,加强与课程思政有关的教学改革课题的申报力度,鼓励体育课程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题的申报工作并用完善的理论更好地指导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高职院校人事部门则进一步加强对高职体育教师思政素养考核力度,将思政素养纳入到职称评定、年终绩效考核当中去,鼓励教师不断通过自我学习提升自身的“体育思政教学水平。在高职院校内部也应该建立对于“课程思政”教學相关的奖惩制度,从而更好地激发高职体育教师开展思政教育融合的积极性,通过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听课和互评,从而在学院内容形成一种体育思政的教学的氛围,促使体育的思政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充分与体现。

综上所述,在体育思政理念的指导下,需要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体育教育中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赋予体育教育思政教育的功能,使得思政教育成为立足于高职院校各学科课程之中的一种常态教育,促进学生未来职业实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启权.“体育思政”理念下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科技资讯,2019(23):34-35.

[2] 刘海英.新时代上好高职体育思政课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42):47-48.

[3] 丁良喜,程铖.“课程思政”视阈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文理导航,2018(24):91-92.

[4] 黄强,盖东鹏.“大思政”视域下体育课程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22):41-42.

[5] 胡琴.“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2):34-35.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