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陈书燕
摘 要:如何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学者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仅增加是劳动者数量是不够,还应当提升人力资本。尤其是高等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工具。本文采用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模型作为实证分析分析工具,对2008年至2017年我国各省市高等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率进行测算,并重点将河南高等教育贡献率数据与其他省(市)的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对比分析,分析发现其贡献率水平偏低。针对这一差距,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发展;贡献率;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编号:SKL-2019-2839)
一、引言
如何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诸多学者争论的问题。相关的理论有很多,其中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经济增长的源泉不仅来自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数量的增加,更源于质量的提高;并认为在这些要素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当属活劳动;因此,人们研究经济发展的重点就集中于依附于活劳动之上的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作为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推动效果将越来越显著。
位于我国中部的河南,经济相对落后但发展速度较快。河南的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这一不足必然会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高等教育对河南的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多大以及与其他省份的对比如何,就成为不得不研究的问题。因此,估算河南高等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率很重要,分析高等教育的贡献价值也可以揭示其对促进经济增长更真实的作用效应。
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测算模型介绍
国内学者大多使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带入数据测算后可得出结论。本文同样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通过测算全国各省(市)的受教育程度以及GDP增长率,研究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在20世纪30年代共同提出。该函数认为,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该国的资本存量、技术水平以及劳动力的投入量。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在公式(2-1)中,Y代表产出量,A代表技术水平,K代表资本投入量,L代表劳动力投入量;α表示资本产出弹性系数,β表示劳动产出弹性系数,并且α>0,β>0,α+β=1。
在随后的研究中,学者们逐渐发现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不仅包括劳动投入的数量。劳动者的质量(即劳动者的素质)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力数量保持在某一固定水平,此时要提高经济增长率,就需要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而要达成这一目的,需要让劳动者接受更高的教育。因此,最初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的人力资本投入(L)就需要分解为两部分:基本的劳动力投入数量(L0)和劳动者接受的教育程度(E)。因此,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可以变化为:
在变化后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劳动力的投入综合考虑了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能够反映出劳动者的教育程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对公式(2-2)两边取对数求导后,就可以算出经济产出增长速度的模型:
在方程(2-3)中,y表示经济增长率,a表示技术进步率,k表示资本投资增长率,l0表示劳动力的数量变化率,e表示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增长率;α、β分别表示资本产出弹性系数和劳动产出弹性系数,且1>α、β>0。
因此,教育對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可以表示为:
在公式(2-4)中,β与e的乘积表示劳动者接受的教育程度这一因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y表示国民经济总增长率。在公式(2-4)中,β可以理解为劳动的产出系数,我国经济部门一般将其设定在0.7到0.8之间。本文构造的模型中,参数β取经验值0.73;即采用20世纪60年代丹尼森根据美国经济所估算的劳动产出系数;参数β取值为0.73意味着:劳动投入量每增加1%,产出会增加0.73%。e表示劳动者接受教育的增长率,在本文中用人均受教育期限经过加权计算得出的教育综合指数的增长率来表示。
三、2008-2017年各省(市)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测算
为全面估算和衡量我国各省(市)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的大小,根据上述建构的模型,采用教育综合指数法测算2008-2017年我国各省市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在利用该模型进行测算时,使用2008-2017年各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以及2008年和2017年的各省(市)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数据。其中,2008年至2017年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2008年和2017年的各省(市)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数据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将西藏的各项数据剔除。
具体的测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2017年和2008年各省(市)的就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
首先,需要计算各省市各教育阶段的就业人员比例。在计算时,将研究生、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学历的就业人员的比例加总,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就业人员的比例,将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的就业人员的比例数据直接使用,分别作为各阶段的人员比例。其次,需要测算各个教育阶段就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按照小学教育期限6年、初中、高中教育期限各3年、高等教育期限4年进行计算。各教育阶段的人均受教育期限计算公式为:
第二步,计算各省(市)就业人员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
首先,需要计算2017年和2018年各省(市)就业人员教育综合指数,这就需要把不同阶段的教育指数化,将社会的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鉴于教育程度越高,就业者的劳动复杂度也就越高的考虑,需要将不同阶段的教育指数化。因此,利用统计学中的“大数法则”进行修正,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将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以及高等教育阶段的指数分别设置为:1、1.38、1.72、2.34。其次,将2017年和2008年各省(市)各教育阶段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对应的指数相乘后再求和,计算出对应年份的就业人员教育综合指数(Te)。其计算公式为:
最后,计算2008年到2017年各省(市)就业人员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re)。在计算出2008年和2017年的就业人员教育综合指数的基础上,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第三步,计算高等教育占总体教育贡献率的比例。
首先,需要计算除高等教育外,其他教育程度的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rg)。排除高等教育后,其他教育程度的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rg)的计算公式如下:
rg=[Te2017-2.34*2017年人均受高等教育年限Te2008-2.34*2008年人均受高等教育年限9-1] (3-7)
其次,计算高等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rh)。高等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rh)等于总体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re)减去除高等教育后的年均增长率(rg);rh计算公式如下:
因此,用高等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rh)除以总体教育贡献率(re)就能够算出高等教育占教育贡献率的比例(Eh);即Eh的计算公式为:
第四步,计算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首先,计算出2008-2017全国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即各省市GDP)的实际年增长率。根據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08-2017年全国各省(市)地区GDP数据,采用几何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各省(市)2008年至2017年GDP实际增长率(y)。其次,计算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根据模型的设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Ce)的可表示为:
在公式(3-10)中,β表示教育的产出系数,在计算时取经验值0.73;y表示各省(市)的GDP增长率,e表示教育投入的年均增长率,一般用人均受教育年限算出的教育综合指数(re)代替。最后,计算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2008-2017年各省(市)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Ch)等于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Ce)乘以高等教育占教育贡献率的比例(Eh),用公式表示为:
计算出的各省(市)2008-2017年的数据如表1所示。
四、河南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对比分析
第一,河南高等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率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对比。经过模型的计算,可知河南高等教育的经济贡献率仅为0.86%,全国平均水平为1.06%;河南的数据偏低,仅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80.92%。这一差距说明,河南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略显不足;也可以理解为,河南的高等教育对当地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效果不显著,从而减弱了其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第二,河南高等教育经济贡献率与其他省市对比。在进行对比时,将全国的其他省市分为两部分:高等教育经济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再按照东、中、西部地区标准对每一类中的省市进行细分。在对比时,需要分别计算其他省市与河南的高等教育经济贡献率的比值。
第三,与贡献率数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对比的结果。高等教育经济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个省(市)中,有8个位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各有2个省份。从数量上来看,高等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率在地区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且有些东部省市的贡献率数据远远高于河南,如:北京、上海、浙江。与中、西部的4个省份相比,河南的高等教育经济贡献率也不算高。位于中部的山西和黑龙江的贡献率数据分别是河南的1.97倍和1.52倍;位于西部地区的重庆和内蒙古的高等教育经济贡献率也分别是河南的1.29倍和1.41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能够得出初步结论: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不同地区间存在着差异以及河南与这些省份的差距偏大。
第四,与贡献率数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对比结果。高等教育经济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共有17个;在这17个省份中,东部的省份仅有3个;中部的省份有5个,西部的省份有9个。从与河南的对比数据来看,3个东部的省份中,辽宁和福建的数据高于河南,仅海南的数据低于河南;与中部的省份相比,河南的贡献率算是比较高的,这五个省份的数据均低于河南的数据;与西部的省份相比,河南的贡献率数据高于大部分省份,但有几个省份例外,如:四川、宁夏以及新疆。
第五,将上述对比结果进行整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河南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二,从地区的角度来看,河南的贡献率数据与其他省市之间的差距存在着不同的特点:明显低于东部省市;位于中部省市的中等偏上的水平,超过了大部分省份;高于大部分西部省市,但低于个别省份。
五、提升河南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对策
第一,加强高校间的合作,进一步优化河南域内的高校。当前,为提升河南的高等教育贡献率可以整合高校资源。从地理分布来看,河南省唯一一所“双一流”高校——郑州大学位于郑州市,有双一流专业的高校——河南大学位于开封;这两所大学相距不远,交通比较便利;同时,郑州市也集中很多高等院校。因此,可以利用高校分布的空间地理优势,充分发挥“双一流”高校的带头作用;也可以加强“双一流”高校与其他高校以及其他高校内部之间的相互合作,通过科研合作及教学研讨等活动进行密切的校际联合、校校协作,以此来弥补河南高校资源分布不足的问题。
第二,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的实力。河南应当重视高等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善,积极打造高素质的师资人才队伍,实现教师队伍向内涵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提高现有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引进外来优秀人才。首先,提高现有高校教师的水平。为打造高素质的高校师资队伍,可以采用增加高校教师技能培训项目、拓宽高校教师能力提升的途径、加强校际合作、采取适当的教学和科研激励措施等等。其次,引进外来优秀人才,进一步充实高校师资队伍。当前郑州市已经开始实施“智慧郑州”项目,旨在引进高学历人才,提升人力资本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河南可以进一步建立适当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利用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用更开放、更包容的态度吸引人才流入河南、流入高等教育领域内。
第三,增加河南高等教育的資源投入力度。要提升河南的高等教育经济贡献率,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就是途径之一。政府投资具有示范效应,能够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流入。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同样如此。如果国家增加对河南高等教育的经费支持,就能够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从而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此外,国家也需要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方针,让高水平人才愿意留在河南、更愿意在河南的高校工作,以此留住省内高校的优秀顶尖人才,并最终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四,增加高校的数量,优化高校的类型分布结构。在综合考虑河南省省情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高校的数量,使之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的高校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重视科研的高校以及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当前,河南省内重视科研的高校数量较少,但可以考虑将优化省内高校的类型结构作为新思路,以此来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在既定的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河南的经济结构特点,调整两类高校的数量和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业,树立河南高校的特色和优势。
参考文献:
[1]Schultz T 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Economic Journal,1961(326):787.
[2]Denison E F.The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lternatives before us[R].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1962.
[3]邸俊鹏,孙百才.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教育研究,2014,35(09):39-46.
[4]刘深,黄毅菲.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广西与全国高等教育经济贡献的比较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7,15(05):86-92.
[5]樊星,马树才.中国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时空特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08):74-79+84
[6]陈霞,刘斌.高等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9(04):41-49.
[7]薛亚涛,肖雪山,陈伟.广东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6,37(05):112-119.
[8]秦放鸣,李尤媛.新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14(16):96-97.
作者简介:
杨艳(1992.10- ),女,汉族,河南焦作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陈书燕(1990.9- ),女,汉族,河南安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