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安 张文太 盛建东
[摘 要] 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讨论分析了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如何构建基于地方特色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进一步创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农业资源与环境
[基金项目] 新疆土壤与植物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颜 安(1983—),男,四川资阳人,博士,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3-0240-02 [收稿日期] 2020-03-12
一、引言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一个多学科、多门类构成的应用型学科。该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能够适应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需求,熟练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农业、环保、农资、环保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生产、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信息化管理和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1-2]。
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教学研究领域,紧密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改革创新和探索,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具有新疆地区特色的学科。依托自治区重点学科“土壤学”,教育部优势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建设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自治区精品课程“土壤学”,土壤学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等平台,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探索适合新疆农业资源与环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作为新疆农业大学5个获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之一,源源不断地为新疆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事业输送着人才。
此外,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不断改革和探索,通过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强化科研技能训练、优化毕业综合实习等措施,以此提高该专业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时代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1.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土壤与植物营养、肥料加工与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及遥感信息技术等4个方向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作的主要方向。在培养过程中,本专业按照各工作方向对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设置3类相应的系列实验:第一类,土壤、植物营养、肥料类系列实验,其教学内容包括:矿物、岩石标本的观察鉴定、岩石标本的采集鉴定、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植物缺素和施肥实验、植物栽培实验、有机肥的发酵实验、有机无机肥料的分析实验等;第二类,生态环境类系列实验,其教学内容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分析测定与评价、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等;第三类,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类系列试验,其教学内容包括:地形图的认识、GPS的使用、航片的解译、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和使用等。通过设置系列实验,打破了原有的课程界限,强化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与此同时,3类系列试验具体的教学内容会随着相关实验内容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做出相应的更新,并不断优化实验设计,尽量减少一般验证性实验,逐步提高探索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比重。通过一系列对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不断进行优化,目前,本专业已初步形成了明确的实验教学主线。
2.强化科研技能训练
本专业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实验师2人,具有硕、博学位人员19人。1人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4人入选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2人入选自治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工程,2人入选自治区百名博士引进计划。同时拥有自治区级新疆土壤与植物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土壤保育与节水减肥自治区级天山创新团队、绿洲农田养分资源高效利用自治区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2612”科研创新团队。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专业现有的科研优势,将科研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借助科研训练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本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开展专业兴趣小组、专业技能大赛、专业综合实战演练等一系列活动,强化本科学生的科研技能训练。①专业兴趣小组。本活动在本科生导师制(本专业从2008年开始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度,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可根据其个性化的发展意愿,同时结合老师的研究领域及特长,以双向选择的形式确定大学4年的导师,通过导师的沟通和交流辅导,可以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提升专业兴趣,随着沟通和学习的深入,学生会逐步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这为尽快地融入到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开展,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依托导师的相关研究课题,进而确定不同的、专业和区域特色明显的专业兴趣小组(干旱区盐碱土资源改良利用、荒漠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特色经济果林营养诊断与施肥、绿洲农业植物营养规律与施肥、紫花苜蓿减肥增效生产技术等)。每个专业兴趣小组设组长一名,人数不等。专业兴趣小组成立后定期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开展试验、学术讨论、研究进展汇报等)。②专业技能大赛。该大赛是以農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依托,多学科、多人组合式的专业技能大赛。大赛内容包括GPS定位、草地样方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样品的室内分析和测定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③专业综合实战演练。依托相关科研项目(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新疆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研究项目等),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组织本科生参加相关科研活动,提高专业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动手能力。
3.优化毕业综合实习
毕业论文的质量关系着学生能否顺利地完成毕业答辩,而在毕业指导教师指导下的毕业综合实习质量则直接决定了毕业论文的质量。本专业学生入学之初双向选择的导师就是其毕业的指导教师,此举向学生强调了毕业实习贯穿于大学4年。毕业实习过程中,本科生导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及意愿,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科学合理地设计试验方案、分阶段开展外业(室外)和内业(室内)研究、利用相关分析软件(SAS、SPSS等)分析和整理数据、撰写报告及毕业论文等。
由于毕业综合实习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的整个阶段,因而本科生导师可灵活地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其在校内(校内温室、校内实验室等地)及校外(产学研基地、项目示范区等地)开展实习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开展实习活动,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这项教学改革解决了本专业学生基本理论授课和毕业实习、考研复习及毕业找工作之前实践锻炼不足等问题的矛盾,基本使本专业学生体验了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包括:播种前的犁地准备、播种、肥料的选择和配比、施肥、灌溉、除杂、收获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调整后的毕业实习安排能更好的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开展相关试验和研究的过程中会广泛的接触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会增强学生对农村基层的感性认识,同时增加基层生活体验,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学生没有理论学习、考研复习及毕业找工作等事的干扰,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毕业实习中。由于改革后拥有充足的毕业实习时间,毕业实习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三、结语
通过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强化科研技能训练、优化毕业综合实习等措施,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新时代下面向“三农”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创新性、工作独立性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及适应社会、服务“三农”及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3-5],为新疆乃至全国农业生产源源不断地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姚芳,李宁,李志强,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专业技能大赛的设计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6(20):139-140.
[2]姚芳,朱新萍,李宁,等.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效果分析[J].中国培训,2016(8):41-42.
[3]任万军,杨峰,罗慎.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农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9(3):78-81.
[4]廖文菊.基于农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5):202-203.
[5]许矛,王雪亮,曹庆军,等.提升农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探索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