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Ⅱ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0-11-02 02:32陈素琼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16期
关键词:糖化血脂胰岛素

陈素琼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时间段在2017年1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268例糖尿病患者,设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时期体检结果无糖尿病人员268名,设为参照组,均实施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对比检测结果。 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结果比较,实验组均高于参照组,血脂测试结果比较,实验组HDL-C低于参照组,TC、TG、LDL-C则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疾病检查中联合使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与未发病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可见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疾病存在密切联系,可以为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数据资料。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血脂;2型糖尿病;检测;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587.1;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8(b)-005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glycated hemoglobin and blood lipid detection in the detect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268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268 patients without diabete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ference group. All of them were tested for glycated hemoglobin and blood lipids, compare test resul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glycated hemoglobin tes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blood lipid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DL-C was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TC, TG, LDL-C were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use of glycated hemoglobin and blood lipid detection in the disease examination of diabetic patient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atients without disease. It can be seen that glycated hemoglobin, blood lipid and disease are closely related, which can provide data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Key words] Glycated hemoglobin; Blood lipids; Type 2 diabetes; Dete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2型糖尿病属于一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基础,主要在成年人中发病,发病原因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但是自身胰岛B细胞未出现时损伤,自身免疫系统也未出现损害,在发病后胰岛素抵抗一般先于胰岛素分泌障碍。该病虽然具有典型的遗传异质性,但是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异常以及胰岛素分泌障碍的特征,因此在临床中通过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脂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疾病[1]。该文对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26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268例糖尿病患者,设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时期体检结果无糖尿病人員268名,设为参照组,实验组男女患者分布比例为143∶125;年龄最小41.30岁,最大81.40岁,中位年龄(61.35±28.35)岁。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布比例为140∶128;年龄最小41.10岁,最大81.70岁,中位年龄(61.40±28.71)岁。分析两组各项情况指标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实验人员均实施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采集静脉血作为实验标本,采血之前需要禁食超过8 h,采集2管静脉血,第1管取静脉血2 mL于抗凝瓶中混合均匀,之后使用糖化血红蛋白仪与配套测试卡对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进行检查,第2管取静脉血3 mL生化试管中,离心后取血清测试血糖血脂指标;另在餐后2 h再次抽取静脉血,对血糖进行测试[2]。

1.3  观察指标

①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结果,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

②血脂测试结果,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指标。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结果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目前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高,以血糖代谢异常为疾病特征,患者机体血糖长时间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造成身体组织出现各种功能性的障碍,并产生慢性损伤,后期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疾病的及早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糖尿病按照致病原因可以分为Ι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产生与环境和遗传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如果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和控制,合理规范饮食,进行科学的运动,可以对疾病进行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早期的诊断可以帮助患者尽早进行治疗,对于疾病后期的发展也较为关键[3]。

上文对指标进行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结果比较,实验组均高于参照组,血脂测试结果比较,实验组HDL-C低于参照组,TC、TG、LDL-C则高于参照组。分析原因: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出现代谢方面的异常,血脂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存在问题,造成血液中大量的脂类微粒堆积,特别是在进食之后,情况更加严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与健康人员对比指标差异明显[4];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直观地反映出患者血糖指标,但是仅能反映具体时间段内的血糖水平,指标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人体血液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血糖的结合,属于一种长期稳定的血糖指标,反映了8~12周期间的血糖控制情况,并且血糖在与血红蛋白结合之后形成HbA1c之后,属于不可逆的反应,指标保持在120 d时间内,因此指标的变化受到外界指标的影响较小,不会因为抽血时间、是否空腹、胰岛素使用等原因的受到干扰,准确率高[5];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正常患者相比,出现异常,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降低,削弱了脂蛋白的活性,造成总胆固醇指标升高,同时因为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方面不稳定,造成血糖的调整功能降低,减弱了胆固醇抑制的能力。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胆固醇脂转移蛋白活性提升,通过甘油三酯可以对其活性进行调节,因此随着胆固醇脂转移蛋白活性提升,甘油三酯指标也在提升[6]。并且在肝酯酶的作用下,高密度脂蛋白被甘油三酯大量的水解,使高密度脂蛋白指標降低,并且转化为低密度脂蛋白,因此低密度脂蛋白指标降低显著,与健康患者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患者的血液浓度、血红蛋白、血液接触时间、红细胞的存活时间存在联系,如果血液中血糖浓度越高,血红蛋白与血液接触的时间越长,红细胞的存活时间也越长,患者的HbA1c指标越高,因此该指标可以准确地显示血糖水平[7]。同时胰岛素作为一种调控糖类和脂肪类大分子代谢的激素,在脂肪组织和肝脏中作用,一旦发生脂肪代谢异常,特别是在肝脏中,则可以直观地反映出TC、TG指标的升高,同时出现大小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变化,整体的反应较为灵敏,因此将两种指标结合,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可以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发现疾病情况,及时干预,提升疾病诊断质量[8]。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疾病检查中联合使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与未发病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可见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疾病存在密切联系,可以为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数据资料。

[参考文献]

[1]  费丽娜.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血糖及肾功能各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61):290-291.

[2]  朱秋健,毕明超,赵萍.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黄斑区微循环影响的定量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9, 35(1):8-14.

[3]  金丽茵,吴刚,龚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影响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7):757-759.

[4]  任星星,郑爽,陈雅文.新诊断糖尿病患者HbA1C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32(4):305-306.

[5]  姚敏,吴秀继,何启军.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弹力图与糖化血红蛋白、C-肽和胰岛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8):705-707.

[6]  王文娟,王思扬,刘洁琼.糖尿病肾病血清鸢尾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 17(5):403-406.

[7]  叶军,戴武,章容.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尿白蛋白/肌酐的关系探讨[J].安徽医学,2016,37(9):1096-1098.

[8]  钟兴,徐小群,杜益君.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低T3综合征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2):110.

(收稿日期:2020-05-26)

猜你喜欢
糖化血脂胰岛素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你了解“血脂”吗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胆宁片治疗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