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峪村儿是一个藏匿在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庄。
这是我第二次来此寻访邓刚。
从县城沿着207国道一路向北,新修的柏油马路宽阔平坦,黄墙灰瓦的别墅型民居在绿树红花中掩映。天蓝云淡,一派盛世和谐之风。
记得七年前我第一次来此,还是坑洼不平的黄土路,车辆一过,荡起一片黄尘,坡上是杂乱的荒草,两旁是破旧的村落……星转斗移,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我努力回想第一次见他时的情景……
那是2004年的一个春天,邓刚相伴他的表哥诗人邓瑾来参加我们的文友会。邓刚不写诗,但他白净的肤色,修长的身材,儒雅的气质比邓瑾看起来更像一个诗人。我们一群人谈天说地的时候,邓刚从不插言,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神情认真而专注,间或,像个服务生一样拎着水壶为我们添茶倒水……如今的邓刚早已今非昔比,他所创办的峪东农场集养殖、采摘、休闲、观光为一体,每年产值上百万元,带动村民就业40多人,是史家寨乡有名的创业能手、致富带头人。
邓刚于1980年出生在山峪村儿一个普通农家,下面有一个妹妹,父母都是憨厚朴实的庄稼人。村里耕地少,土壤薄,就靠在石头坡上锅台大的地块里种玉米、土豆为生。通往外面的山路都是崎岖不平、狭窄陡峭的羊肠小道,去县城赶一次集,要走上好几个小时……为此,邓刚的父母没少吃苦,农忙时忙庄稼,农闲时刨药材,想方设法贴补家用,但还是入不敷出。
年幼的邓刚发奋学习,想依靠高考走出山门,无奈与大学无缘,只考了一个普通的中专。中专毕业后外出闯荡,当过兵,打过工,做过生意……虽然吃了不少苦,但也有了一些积蓄。
2004年,在外闯荡了一圈的邓刚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山峪村儿。然而,家乡的一切还是老样子,望着山洼洼里那一间间残缺破败的石头房,望着乡亲们那一双双痛苦而无助的眼,邓刚心里难受急了,可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一个本家叔叔来串门,对邓刚说:“我是个文盲大字不识一个,这一辈子只能这样了。你见过世面,也有文化,就不能在咱村找到赚钱的出路?这一个个都想往外走,留下这老的、没出息的在这活受罪啊!”
叔叔的话像一记重锤敲到了邓刚的心上。是啊,难道真的就找不到一条出路吗?不是说,只要有信心,铁杵都能磨成针吗?接下来,邓刚像着了魔一样,他看报纸,买书籍,期望能从中找到一个致富的良方。一天,他看到报纸上有一条关于养殖蝎子的广告,他动了心。蝎子,邓刚并不陌生,这大山里就有。说干就干,他从电视上看到山东一家养蝎子的基地,就按着地址跑到那里学习经验。回来购置全套设备,又买了种苗,开始搞蝎子养殖。
也许是上天对他的有意考验,也许是命运给他的一次无情捉弄,那个夏天,一场特大暴雨造成的泥石流,埋葬了他所有的希望。几年的积蓄付之东流。
他双手握拳,直勾勾地望着昏暗的天空,欲哭无泪……
父亲看到他痛苦的样子,劝慰他说:“儿啊,你是个有志气的人,但是留在村里没有出路,这山里除了石头就是草,几辈子都是这么过来的,谁也改变不了,你能改变?你还是得想法往外走,只要走出这大山,干点啥也比在咱这穷山沟里待着强。”
无奈,邓刚含泪再次走出大山。
这一走就是九年。
二
我和邓刚的第二次见面,时隔九年。从邓瑾嘴里,我陆陆续续知道了一些关于邓刚的事情。
他说邓刚那次离开家去了石家庄,通过招工到一个房地产公司上班,两年时间做到了主管,已结婚生子。媳妇王慧在石药集团上班,也是阜平人,不光人长得漂亮,还是个大学生,小日子过得特别滋润……
2012年的冬天,阜平县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时代!
习总书记冒着严寒、踏着冰雪,专程来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慰问革命老区群众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群策群力,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习总书记的话语如一股春风激荡在太行山深处,给了阜平人民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此,阜平县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轰轰烈烈的扶贫攻坚战开始在阜平大地上演绎!
来年春天,我收到了邓瑾寄来的几本关于养殖的书和一张纸条,纸条上说,邓刚辞职回阜平了,他要搞养殖业,现在正在建场子。因为山里面没有信号,联系不上,托我把这几本书给他送过去。至于邓刚为何突然辞职回家搞养殖,邓瑾没有说。
带着心里的疑惑,我迫不及待地去大山里面寻访邓刚。那次进山的路曲折蜿蜒,两侧高矮不一的大山连绵不绝。车子一路颠簸,虽然我就是土生土长的阜平人,也是乡下长大的孩子,但还是被晃得晕头转向。然而,看到出来迎接我们的邓刚,我瞬间就清醒了。
面前的邓刚和我第一次看见他时的样子相去甚远。脸色黢黑,头发蓬乱,脑门上一大片淤青,脸上布满暗红色的痂,右手大拇指还有一个黄豆大小的烧焦了皮肉的黑洞,狼狈的样子像个刚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兵。细问,才知道,他刚刚经历了一场触电事故,给鸡场修发电机的时候不小心触电了。脸上的伤是跌倒的时候乱石碰的,手上的伤是被电烧的。
提起那天的情景,邓刚仍然心有余悸,他说:“多亏了我爸,要是没有我爸在跟前,我这条小命就算交代了!”
邓刚口中的“我爸”是他的老丈人。
邓刚能在大山里搞养殖,和他的老丈人對他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他老丈人年轻的时候有干劲,能折腾,是个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养过羊,喂过猪,试过“速成鸡养殖”,结果都因为交通逼仄,信息不畅,销路不通,最后以失败告终。虽然亏了不少钱,但是积累了不少养殖经验。邓刚放弃城里的工作,执意回村搞养殖,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唯一得到了老丈人的支持,不光拿出积蓄帮他创业,还身体力行包揽了养殖场的所有杂活儿。
我问邓刚:“为何放着城里好好的日子不过,自讨苦吃呢?”
邓刚告诉我,其实这九年当中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期间无数次回村,考察村里的地理环境,又咨询专家,觉得这里适合搞养殖,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
“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回首往事,他不由得感叹。
“不过现在好了,国家有了好的政策,县里又大力支持,不愁干不成事!”邓刚自信满满,眼神炯炯,眉宇间比我第一次见他有了果敢、刚毅的神情,是一种历经洗礼后的坚毅和期待!
三
不知不觉,车到尽头。
铺天盖地的阳光溢满山谷,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绿色。一条如带的溪水缠绕在大山脚底下,高高低低的树木郁郁葱葱,浩瀚如海。顺着山路爬到半山腰,是一片开阔的平地,依山建着一座红顶白墙的小屋,院子周围用树枝围着半人高的篱笆墙。篱笆墙上缠绕着绿色的藤蔓,一朵朵紫色的喇叭花,探头探脑地在微风中摇曳。
沐浴在阳光中的小院恬静闲适。
听到脚步声,邓刚赶紧迎了出来,紧紧握住我的手说:“单姐,贵客啊,欢迎欢迎!”
“邓刚,你现在可是不简单啊,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老板了,我都担心你不接待我们。”我笑着打趣说。
“啥老板啊,咱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只不过是沾了国家政策的光啊!”邓刚由衷地说。
面前的邓刚,依旧是肤色白净,身材修长,说话轻言细语,好像又回到了我第一次看见他时的样子,只是他头上依稀蹿出的白发,举手投足间的从容淡定,提醒我,邓刚早已由当年的青涩小伙子磨练成了一个见多识广、睿智达观的中年男人!
邓刚的老丈人正在一个灶台边忙碌,他把一大捆干草叶放在了一口冒着热气的铁锅里,好像要煮汤。见我疑惑,邓刚神秘地一笑,“走,先带你看看我的养殖场!”
顺着山路,转到山的另一侧,就是邓刚的养殖场。
养殖场依山而建,场地有十多亩。十多个蓝顶白网的鸡舍依次排开,非常壮观。
走下去,迎接我们的是声势浩大的鸡群。羽毛鲜亮,体格健壮的土鸡乌泱乌泱的遍地都是,红艳的鸡冠在阳光下流韵溢彩。几十只大白鹅嘎嘎叫着,宣示着它们的存在。一只健壮的大黑狗不友好地冲我们呲牙狂吠。
“咦!这高山深谷的,这样散养的鸡,就不怕跑丢了吗?”我好奇地问。
“当然不会!”邓刚笑着说,“鸡的领域占有欲非常强,它们的活动范围不超过二百米。比如,它们一开始在哪个棚里,哪个地方栖息,往后都会在一个地方,都是固定的,绝不会走错!”
“那这些鸡就不怕被山里的黄鼠狼叼跑了?”我接着问。
“呶!”邓刚指着那几十只大白鹅说,“这不是黄鼠狼的天敌吗?养这些鹅就是为了让它们看护鸡。黄鼠狼害怕鹅的叫声,不喜欢闻鹅的粪便,只要一听见鹅叫,它们就跑了!还有,山里不光有黄鼠狼糟蹋鸡,还有猫豹子也吃鸡。不過猫豹子怕狗,我养了四条狗,一个角落拴着一只。有这些鹅和狗在,就不怕山里的动物!”
真没有想到,这里面的学问这么大。
这时,邓刚的老丈人提着两个冒着热气的桶走了过来,把桶里的东西倒在了一口白色大缸里面。 一股浓烈的草药味弥漫开来。
“草药汤,给小鸡喝的。其实,养鸡最关键的就是育雏期,就好比养育婴儿,小时候营养充足、体格健壮,大了就不易生病。这些草药都是在这大山里采的,一天熬一大锅,喂给小鸡喝。大鸡有时候也喝。我们不喂药,不喂激素,都是就地取材。”邓刚说。
哦,我恍然大悟,原来刚才邓刚的老丈人在灶台忙活是给鸡熬草药啊!
“都是这大山的馈赠!”说着,邓刚把头转向了山上的碧绿林海,笑得露出了他洁白的牙齿,“这山、这土地都是宝藏啊,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从大山里获取。”
“这句话充满了诗意,哈哈!”我笑着说,“等下次看见邓瑾我会告诉他,邓刚也是一个诗人,他的峪东农场就是他写的诗歌,一首精心删减,返璞归真的田园诗!”
四
中午饭是在山上吃的,邓刚亲自下的厨。他穿着围裙,拿着锅铲,从容地翻动着锅里的菜,动作是那么娴熟,一会儿工夫,就做了一桌子的菜,有清炖山鸡肉,木耳炒鸡蛋,黄瓜拌凉粉,猪肉、土豆、豆角大杂烩……都是邓刚农场里的产品,清一色的绿色食品,纯正的农家饭,颜色鲜亮,味道鲜美。
饭桌上,邓刚对我说,养殖基地只是他峪东农场的一部分,他还有木耳大棚,蔬菜种植。今年因为疫情,虽然农场有所损失,他还是积极捐了钱和抗疫物资。他说,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只有国家强盛,个人才能发展,生活才能富裕。
谈到未来的打算,邓刚说今年国家又给了十万元的惠民贷款,他想建一个塘坝养点儿鱼,再建一个农家乐让进山的客人就餐,全方位打造食、游、玩、购、娱的生态综合体系,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一个地方要想真正改变,靠一个人的力量不行,得大家一起富。“我真心希望山峪村儿的老百姓都能富起来,以后谁要是想学养鸡技术,种植技术,我免费传授给大家……”
(单杰,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第十三届签约作家。中短篇小说见于《小说月报·原创版》《朔方》《延河》《长城》《天津文学》《厦门文学》等刊物。作品获奖或入河北小说排行榜。)
编辑:刘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