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荣华文艺墨汉 书诗双桨

2020-11-02 11:34:08张伟彬
南风 2020年26期
关键词:书法报荣华工作站

文/ 张伟彬

朱荣华

笔名墨汉,1961 年出生,湖北省监利县人。2003 年,参加中国书画报《盛世国风》全国书法大赛书法二等奖。2008年应邀参与全国首届《中国重阳书画展》组织与初评工作。2011 年组织策划参与《林清箴言》全国书法大赛。2016年应《书法报》之邀,作品参与全国巡回展。2017 年隶书作品入选汉城书法邀请展。2018 年组织策划全国公益“春望杯”书画展。任初评评委。现任《书法报》深圳站站长、东林苑美术馆馆长、中国书画名家联合会会长,监利县书协顾问,西安碑林书协理事等职。

书法同行的人生

朱荣华,1961 年出生于湖北省监利县一个职工家庭,在六兄弟姐妹中,他排老二。他8 岁开始练习书法。他父亲读过古书,也写得一手好字。叔父是作家。两位长辈都鼓励他要练好毛笔字。小学语文课有专门的毛笔大字课。1972 年的一天,他父亲出差去武汉,花了3.8 元买了一支毛笔和一本字帖送给他。从这天开始,按字帖描字,成了他的日课。小学四年级举行大字课测试,结果朱荣华书写的大字获全班第一名,被老师当作范本,发给同学们学习。朱荣华从此爱上了书法,这股动力一直贯穿他往后的书法人生。

由于兄弟姐妹多,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只能用清水描字。父亲职工宿舍里两间狭仄的水泥地板,常铺满他的习作。1978 年高中毕业后,去父亲副食品公司工作。由于毛笔写得漂亮,被调入人事 (政工)部做宣传工作,很快又被调到镇政府宣传科。1983 年参加全省组织的群众书法比赛,获二等奖,顺理成章地进入政府工作。

书法让他在工作岗位上一路顺利“晋级”,也为他打开了一扇艺术大门。1984 年,他幸运地参加了无锡书法艺专培训学习,改变了他对书法的认知,觉得以前所学只是皮毛而已,还不是真正意义的书法艺术,决心加强书法练习,从外到内提升书法素养。

由于工作需要,他又返回原单位任业务副经理。出差之余,他不忘以书法引路,先后拜访了北京及全国许多书法名家,包括王遐举、启功、周昭怡、吴丈蜀、颜家龙、马金马、汪新士等。拜访名家不仅开拓了眼界,促进了书法水平,也意外收获了写好字的“秘诀”。老师们对他提出“忠告”:学习书法切忌浮躁,不要过于追求名利,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书法素养,比如多看经典,多读古诗词,多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与前辈的交流中,不仅提高了书法认知,他也开始在“精读书法理论”方面下苦功。

1993 年,他毅然辞掉稳定的工作,告别家乡,最后终于在深圳站稳脚跟。他先在深圳文联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来到紫云轩画廊。1998 年起,因为喜爱书法,感觉深圳书画繁荣发展可期,便转做文化艺术产业。他自主创业,并到中国书协培训中心进修学习,持之以恒练习书法。

2014 年,在他的建议下,《书法报》深圳工作站终于在宝安区新安街道落地成立,朱荣华任深圳工作站首任站长。

提升内在素养,其实也是学“做人”

书法艺术是一个综合性的美学课题,也是一个从“俗”到“雅”的提升过程。朱荣华说,书法作者之才情、修养、气质、个性和艺术感觉,仅靠观碑和临帖等“内功”还远远不够,更要加强自身“外修”。多读书,读好书,从多角度、多层次研习、琢磨,不断提升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才有可能达到“雅”之境界。提升内在素养,其实也是学“做人”,真正的“大家”无一不是德艺双馨的,所以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学识渊博的人、纯良温厚之人、谦虚低调之人、孝道有爱之人,也是书法艺术修炼的重要内容。

朱荣华的书法,篆、隶、楷、行、草五体皆擅长,其篆书质朴敦厚;隶书豁达雄迈;楷书端正灵动;行书苍劲舒展;草书流畅奔放,是当代书法研习难得全面的书家之一。几十年来,他临帖1000 多种,现在重点关注楚简,一种曾经消亡的字体,介于隶书与篆书之间,春秋战国时期在楚地流行,1999 年出土于湖北钟祥。

隶书横幅 郑板桥诗 69cm×138cm

大篆斗方 推陈出新 69cm×69cm

近几年来,他先后关掉了以前深圳打拼时的几个注册公司,仅存的工作也只有《书法报》深圳工作站。我们很难在网上看到他个人作品宣传及展览的消息,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作品被海内外很多政企界、收藏家等争先收藏。许多博物馆及专业艺术机构也先后收藏或刊用他的作品,比如日本贺县美术馆、盖提美术馆、大阪美术馆、台湾路中汉美术馆、法国商学院图书馆、襄阳米公祠、武汉归元寺、黄鹤楼书画社、大埔县万福寺、宝安图书馆、荆州博物馆、监利博物馆等。

那天去《书法报》深圳工作站采访他,边品茶边聊,分别时正好阴雨绵绵,他马上以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用草书“草”了一首应景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完成后的书法作品一气呵成,让人有酣畅淋漓之感。娴熟的笔法,飘逸的笔锋,洒脱的意境,浓淡总相宜,应情也应景。如果没有扎实的功底,就不会有如此出色的发挥。

诗书双修,文艺双桨

律古诗新志更酬,仄平如水意悠悠;旧瓶新酒人间事,击鼓扬帆韵不休。这是朱荣华写的一首七绝,题目叫 《诗悟》。为了提升素养,朱荣华深入钻研诗词,成果斐然,出版了文集 《墨汉呓语》和 《诗词戏玩》。对于古典近体诗,他主张“古今融韵”,遵从古典格律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求新求异,融合古今之精华。他的 《诗词戏玩》,就是尝试以古典诗词研习的理论心得。

草书斗方“胸中,笔底” 69cm×69cm

诗“言志”,词“抒情”,诗词是阐述心灵的一种文学形式。诗词作者掌握的艺术技巧,涵盖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诗词与书法是相通的,“双修”可以互为促进,相得益彰。他希望通过古诗词的创作,书法理论的日积月累,提高对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才思敏捷的他,书法可以轻易手到擒来,即席创作诗歌也是他的绝技。2017 年1 月6 日应邀参加宝安书协、诗词、楹联“迎春联欢晚会”,他就即兴赋诗一首:“鸡年文彩耀华章,秦砖汉瓦蕴吉祥。诗韵妙联挥笔墨,群贤雅集颂安康。”据他透露,目前为止,自己创作了1700 多首诗词,准备在花甲之年出几本诗集。

针对当今书坛之怪相,他以幽默诙谐之笔,作 《叹金鱼》七绝一首:“假景山亭假浪花,聊供闲情显富华。弄姿骚首春风日,尔等何时见紫霞。”辛辣地揭示出社会上的一些花瓶怪相。

他的《咏梅》:“出世凌云破蕾开,仰天斗雪迎春来。丹心荡却千层霭,铁骨铮铮一老梅。”就是他自己内心的最好写照。

生活安定下来的他,工作之余,每天都会写上三四个小时书法,沉下心看书学习,书法之余偶尔也会练画,用一颗平常心让艺术常青。

“书”慈善,写关爱

因深受前辈艺术大家的教诲,朱荣华为人十分低调,一直坚守初心,很少参与商业活动;但在一些公益慈善活动上,却常见他挥毫泼墨的身影。

作为 《书法报》 深圳工作站站长,他说必须为深圳书法做好“服务”工作。近几年来,他拜访了深圳各区的书协组织及书法团体,多次组织深圳站书法团队深入社区,义写春联,让浓浓的关爱“福”送万家。在传授书法上,他强调艺术家是良心工作者,他不厌其烦地为很多慕名求学者指导。他也会不定期去学校、残联等进行公益书法授课,乐在其中。2018 年底至2019 年初,《书法报》深圳工作站联袂中国书画艺术名家联合会主办首届“春望杯”全国书画公益大赛,播撒深圳爱心,书写“春望”新篇章。

朱荣华也是个孝子,因“新冠”突发,春节在老家停留了63 天。在家的日子,也是上天给他努力尽孝的最后机会。疫情期间,朱先生不仅每天坚持写诗抗疫,为家乡湖北鼓劲加油,也常与父亲促膝谈心,隔一两天为父亲洗脚按摩,2 个多月的尽孝,让他此生没有留下遗憾。他回深圳后不久,他父亲安详地走完了88 岁的人生。尽孝不能等,再一次在他们父子身上应验了。

慈善让他书法常青,关爱让他诗词生辉,孝道让他艺术融进骨脉。

行草横幅 李白诗 69cm×138cm

行书对联 老杜,三苏 34cm×138cm

楚简对联 古柳,好花 88cm×183cm

猜你喜欢
书法报荣华工作站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熊荣华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电脑报(2020年32期)2020-09-06 13:55:22
李雪峰
书画世界(2020年6期)2020-08-04 10:22:34
主持专家:熊荣华
《书法报》征订
艺术品(2020年12期)2020-04-28 02:08:24
薛正俭的书法作品
宁夏画报(2019年8期)2019-09-10 07:22:44
Antenna selection based on large-scale fading for distributed MIMO systems①
赵国荣先胜徐荣华
棋艺(2016年4期)2016-09-20 05:22:07
移动式CIP及SIP工作站(可记录型)
机电信息(2014年23期)2014-02-27 15: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