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散穴位敷贴联合理中复元方对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0-11-01 01:16李奇英
康颐 2020年12期
关键词:穴位敷贴慢性萎缩性胃炎

李奇英

【摘要】目的:分析温脾散穴位敷贴联合理中复元方对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所选90例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为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所收治,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温脾散穴位敷贴、理中复元方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而且实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温脾散穴位敷贴联合理中复元方来治疗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能让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温脾散;穴位敷贴;理中复元方;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2.066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黏膜基层增厚、胃黏膜变薄、胃黏膜腺体和上皮数目减少、萎缩等[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十二指肠反流、药物、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密切相关[2]。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时,西医治疗首先是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告知其饮食应规律,多进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饮食应该低盐、清淡的食物为主,不能进食油炸、熏烤、腌制等食物,或者少食。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物、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等,虽然能对临床症状进行暂时缓解,然而临床疗效却较差[3]。在中医研究逐渐深入的过程中,中医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在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中医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优势,其疗效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肯定,而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中西医结合疗法已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4]。中医学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纳入到“嘈杂”、“胃痞”、“胃脘痛”等范畴,主要是因为脾胃虚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而引起气血郁滞、痰瘀蕴结;或者久病而导致脾气虚弱、痰瘀交阻[5]。我院联合应用温脾散穴位敷贴联合理中复元方来治疗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具体情况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90例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为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所收治。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满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西医诊断标准[6];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虚痰瘀型[7];幽门螺杆菌检查转阴或者呈阴性;入组前1周并没有接受同类药物治疗。排除标准:精神病患者;皮肤无法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或者皮肤过敏;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严重原发性血液、肺、肾、肝、心系统疾病;疑似恶性病变或高级别上皮瘤变;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中,24例男性,21例女性;其病程为1-7年,平均为(3.96±1.41)年;其年齡为24-61岁,平均为(39.84±2.75)岁。实验组中,26例男性,19例女性;其病程为1-9年,平均为(3.75±1.33)年;其年龄为27-63岁,平均为(39.65±2.87)岁。两组的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研究批准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给予奥美拉唑口服,每天1次,每次20mg;给予枸橼酸铋

钾口服,每天3次,每次0.3g;给予阿莫西林口服,每天3次,每次0.5g;给予甲硝唑口服,每天3次,每次0.4g。

实验组则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温脾散穴位敷贴、理中复元方治疗:①温脾散穴位敷贴治疗:温脾散的药方组成为:制香附、小茴香、广木香各12g,葫芦巴、藿香、苍术各9g,干姜6g。首先将以上中药材研磨成散剂,将适量的陈醋加入到散剂中药材,通过调和让其成为膏体,确保能在敷贴材料上有效固定而不会掉落,每块敷贴材料上的膏体用量为3g,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解释工作,让其能积极配合。协助患者保持正坐位,穴位附近皮肤应选择浓度为75%的酒精棉球消毒处理,在酒精充分挥发后,在敷贴材料上涂抹适量的外用药,选择膏药纸在正中有效固定,然后在双侧足三里、双侧胃俞、中脘有效敷贴,每一穴位所选择的膏体厚度、直径分别为0.3cm、2cm,其干重为3g。之后则将SW-61A系列微波治疗仪打开,在机器完成预热和自检后,功率设置为15W,将微波辐射器与以上学位对准,每一穴位均进行5分钟照射。②理中复元方治疗:理中复元方的药方组成为:白花蛇舌草30g,淮山药、丹参各18g,炒白芍12g,炙刺猬皮、广郁金、枳壳、法半夏、炒白术、生黄芪各9g,柴胡6g。用水煎熬,每天1剂,取汁200ml,早晚各温服1次。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时间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1)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具体判断标准为[8]:体征、症状基本消失,与治疗前相比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幅度≥95%则判断为治愈;体征、症状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幅度<95%、≥70%则判断为显效;体征、症状有一定缓解,与治疗前相比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幅度<70%、≥30%则判断为有效;体征、症状无明显变化,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不足30%,或者增加则判断为无效。(2)对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根据《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来评分[9],主要症状包括反酸嘈杂、食欲不振、心烦易怒、胃脘胀痛、胀满,具体分为0分(无)、2分(轻)、4分(中)、6分(重);次要症状包括脉弦细、面色不华、口苦口干、倦怠乏力,具体分为0分(无)、1分(轻)、2分(中)、3分(重)。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如表1。

2.2中医证候积分观察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而且实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表2所示。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饱胀感、嗳气、食欲减退、胃脘部不适等,现阶段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体发病原因还并不清楚,西医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体质、精神状态、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密切相关[10]。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破坏胃黏膜屏障机制,出现慢性萎缩性炎症,肠上皮细胞取代萎缩胃黏膜,出现肠化生,在炎症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细胞异型增生或癌变。常规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常用药物主要为质子泵抑制剂、抗感染药物等,虽然能对临床症状进行一定改善,然而远期疗效较差[11]。所以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让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提高,依然是现阶段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中医研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嘈杂”、“胃痞”、“胃脘痛”等范畴,胃降则和、脾升则健,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与情志失畅、素体亏虚、饮食劳倦、感受外邪等密切相关,各种因素引起气机升降失调,脾胃失和,积滞化热,水湿内停[1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位在胃,与脾脏、肝脏密切相关,而脾虚痰瘀型则是最常见的类型,所以在实际的临床中应坚持活血化痰、益气健脾的攻补兼施原则。温脾散药方中的藿香和苍术具有健脾化湿的效果,而制香附、广木香则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干姜、葫芦巴、小茴香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中焦得衡,温运相合,与内服方配合具有补而不滞,助中阳健运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经的下合穴、合穴,对该穴位进行敷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祛邪、舒筋通络的作用,是强壮保健的要穴;中脘穴是任脉循经所过之穴,是百会穴之腑会、胃经募穴,也是任脉、足阳明、少阳、手太阳交汇之处,对呃逆、呕吐、腹胀、胃痛等症候的疗效比较显著;胃俞穴是胃经腧穴,治疗呕吐、腹胀、胃脘痛等症候的效果比较理想,胃俞、中脘配伍,是俞募相配,效果更加显著。四个穴位远近共治,具有健脾化瘀、理气通络的作用。

理中复元方中的黄芪为君药,具有托毒生肌、健脾培元、健脾益气的作用;山药、炒白术、茯苓具有助君药健脾的作用,而且具有祛痰湿的效果;枳壳、制半夏、柴胡升降结合,能让中焦如衡、气机得畅、中焦得平;刺猬皮、丹参、郁金具有行气化瘀止痛的作用;上述药物能补中有行;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专治其标,避免痰瘀交阻郁久化热;炒白芍具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的作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联合应用温脾散穴位敷贴联合理中复元方能让药效快速透过腠理,循经络至脏腑而到底病灶,在化瘀托毒生肌、益气健脾化痰的前提下,配合三穴俞募,让温运脾经、通络行气的效果明显增强。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程迁延难愈,而且愈后复发风险较高,所以加强患者的生活起居情志护理就显得非常关键。在诊疗期间,应对患者情绪变化进行密切关注,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其保持乐观开朗、心情舒畅;同时还应加强饮食指导,饮食应规律,不能暴饮暴食,不能进食肥甘厚味、生冷、辛辣醇酒。结合患者的病症类型、体质类型选择食物种类;另外还应注意生活起居,寒热应合适,胃脘部应注意保暖工作,进行科学和合理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和抵抗力。

总之,联合应用温脾散穴位敷贴联合理中复元方来治疗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能让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许话. 异功散合活络效灵丹治疗脾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0,35(22):3575-3577.

[2]陈淑婉,罗廷威,蒙智扬,等. 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J]. 临床医学,2020,40(11):119-120.

[3]马学慧,沈旦蕾,张征波,等. 扶正活萎汤治疗气虚络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06):809-813.

[4]熊晓芳,张广政,高霖,等. 清胃健脾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0,52(22):70-72.

[5]黄秀玲,屈银宗,郑莉,等. 疏肝理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 现代中医药,2020,40(06):80-85.

[6]曾微微,麦联任,张玲,等. 健胃益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对患者胃蛋白酶原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20,41(11):1548-1551.

[7]李春颖.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1):192-193+196.

[8]谢亚君,罗熠,罗黎,等. 盘龙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20,26(14):88-91.

[9]程正.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0):155-158.

[10]李丽萍,孙华,张晖敏. 中医化浊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胃液成分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0):3397-3400.

[11]刘洋,黄鹤,周毅. 沙参益萎汤治疗萎缩性胃炎气阴虚证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0,28(10):762-765.

[12]黄晨,黄雅慧. 简化三仁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 江西中医药,2020,51(10):40-43.

猜你喜欢
穴位敷贴慢性萎缩性胃炎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剂型改造的理论探讨
穴位敷贴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祛萎健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120例临床分析
良肢位设定联合穴位贴敷对治疗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