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鑫钟 曾林生 刘 磊 祝庆华 曾仲意△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性或持续性咳嗽,甚见喘息、呼吸困难,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影响其正确治疗。如若未予及时治疗,将演变为严重的哮喘症状[1,2]。现阶段治疗CVA主要有西医和中医手段。其中,西医主要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糖皮质类激素、茶碱类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等,中医根据辨证论治,主要予止咳化痰方剂对症治疗[3]。近年来,笔者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风痰袭肺型CVA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其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和呼吸科诊断为CVA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38.86±11.15)岁;男20例,女16例;病程3~50个月,平均病程(25.92±14.25)个月。对照组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9.22±10.50)岁;男22例,女14例;病程4~55个月,平均病程(25.67±13.67)个月。最终,治疗组脱落2例,实际完成34例;对照组脱落1例,实际完成3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新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的诊断标准制定:慢性咳嗽反复发作或持续咳嗽超过1个月,运动、吸入冷空气或上呼吸道感染时症状加重,临床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多见于夜间,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为阳性,对常规抗感染、抗感冒治疗无效,而对支气管舒张剂干预有效,胸部X线片、五官科检查和体格检查未见异常[4,5]。中医诊断标准和诊断证型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科学》[6]制定,表现为咽痒、咳嗽,伴胸闷、气急、咳痰。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浮滑或弦滑。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在18~70岁;1周内未接受其他针对CVA的中西医药物;知情了解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合并其他脏器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拒绝中西医结合治疗者;依从性较差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批准文号:H20150325;规格:50 μg),1吸/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二陈加减方治疗。药物组方:化橘红10 g,法半夏10 g,茯苓15 g,蜜麻黄5 g,地龙15 g,百部15 g,厚朴15 g,紫菀15 g,紫苏子15 g,莱菔子15 g,僵蚕15 g,炙甘草5 g。用水煎至300 ml,150 ml/次,分早晚2次口服。2组均以14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后评价其临床疗效。
1.5 观察指标①血清炎性因子检测:2组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严格遵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流程测定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②咳嗽症状评分:0分:无咳嗽;1分:偶有咳嗽;2分:咳嗽频繁,然而对日常活动或夜间睡眠影响较小;3分:咳嗽剧烈,且对日常活动或夜间睡眠影响较大。分别对日间和夜间进行评分,其评分为日间和夜间咳嗽症状评分之和。[7]③CVA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痊愈:临床咳嗽症状消失或偶有咳嗽;显效:临床咳嗽症状显著改善;有效:临床咳嗽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临床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7]。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其外周血IL-6、IL-12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而IL-12水平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的咳嗽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的咳嗽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现代医学认为,CVA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和环境、免疫力低下、遗传、感染等关系密切,而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细胞因子、免疫因素、神经机制等相关[8]。IL-6、IL-12以及TNF-α等促炎症细胞因子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等细胞参与CVA气道炎症反应的发病机制。其中,IL-6可通过干扰γ-干扰素(IFN-γ)的信号转导,抑制辅助性T1(Th1)细胞分化,加重气道炎症,参与CVA患者气道慢性炎症反应和气道重塑整个过程。IL-12作为Th1细胞分泌的重要因子,有效诱导Th1细胞分泌其它因子,抑制IL-4、IL-6等Th2细胞因子的产生,并抑制Th2细胞应答反应。TNF-α作为气道炎症反应的启动因子,调节EOS在气管壁的浸润,可促进Th2细胞分泌其它促炎症因子,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诱发CVA[7]。
临床上,西医治疗主要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糖皮质类激素、茶碱类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等对症治疗。本研究中,所有CVA患者均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其中,沙美特罗作为长效的β2受体阻滞剂,可完全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促使气道扩张,进一步改善气道狭窄,而替卡松作为激素类抗炎药,可有效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反应,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缓解咳嗽症状[9]。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血清IL-6、IL-12、TNF-α等指标以及咳嗽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CVA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CVA在中医中属“喘证”“久咳”“哮咳”“肺痹”等范畴,多因风邪犯肺,久咳伤脾,导致脾虚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失调,痰饮内蕴于肺,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后,触动伏痰,引起痰气交阻,咳嗽不止。治疗当以宣肺止咳、祛风化痰为治则。本研究中,治疗组的患者联合中药自拟二陈加减方治疗。方中,法半夏、化橘红、茯苓、炙甘草联合厚朴燥湿化痰平喘;紫苏子、莱菔子化痰降气平喘;蜜麻黄联合地龙宣肺平喘;百部联合紫菀润肺化痰止咳;僵蚕化痰息风。以上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止咳、燥湿化痰、息风平喘之功效。本研究中,与对照组单纯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比较,治疗组中药自拟二陈加减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后的血清IL-6、IL-12、TNF-α等指标、咳嗽症状评分改善程度以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调节风痰袭肺型CV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咳嗽症状和体征。
综上所述,中药自拟二陈加减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风痰袭肺型CVA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气道反应,缓解咳嗽临床症状,具有增强临床疗效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