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诸病源候论》中“候”的内涵❋

2020-10-31 02:46赵宗耀陈家旭陈剑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征兆含义证候

赵宗耀,陈家旭,陈剑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核心,而“候”(外候)是“证”赖以推论的直接证据,证候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处于关键位置。因此,建立客观统一的证候量化诊断标准, 是中医诊断智能化和发展中医学的必由途径[1]。而证、候的名称、内涵、性质的不规范严重制约着中医诊断的客观化、规范化[2]。首先,由于方法学运用不一,导致缺乏客观统一的“证”“候”描述语言[3]。其次,“候”(外候)之间相互作用并非传统的线性关系;在同一疾病阶段,有些诊断价值大,有些诊断价值小;主观与客观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等问题都是研究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4-5]。因此,笔者提出了“三基辨证”新体系,确定了证的内涵与性质,统一了不同辨证体系下证名描述混乱问题[6]。但“候”(外候)作为中医辨证的直接证据,依然缺乏一种客观描述规范与内涵定义,在各种学术专著中普遍都有超出应用范围甚至扩大化趋势[7]。《诸病源候论》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病候学专著[8],其以病为纲,以“候”为目,系统总结了隋代以前的外候、内候知识,在中医诊断乃至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是中医“候”理论体系真正确立的源头。因此,正本清源,通过梳理书中“候”的理论内涵,厘清“候”在中医语境下的基本概念,从而为建立 “候”的描述规范、实现“候”的规范化奠定理论基础,是极富现实意义的。

1 追本溯源

1.1 数据来源

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为《诸病源候论》检索源,通过Microsoft excel2010、python3.7等软件进行数据归类及统计分析。按《中医名词词典》《中医诊断学》[9-10]等书籍对数据进行清洗定义。

1.2 候的内涵

随着历史发展,字词的含义往往在每个时代都多少有所不同。若以今人度古人,以今字量古字,则李戴张冠,不免错漏频出而贻笑大方。固正本清源,还原当时语境下字词的含义,重新赋予其时代内涵,这是研究古籍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诸病源候论》成书于隋大业六年,距今1400多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候”之一字的含义是否已经有所变化?在其成书年代是否有通假用法?这是研究《诸病源候论》首应完成的工作。

经查阅《王力古汉语字典》等相关资料[11],笔者认为“候”即可作动词之用也常为名词之属,总结起来共有18种含义。候作动词有义9种:守望,侦察;观测; 等候;看望,问候;预测,占验;服侍;诊察; 支付;以……为征兆。候作名词有义9种:斥候,军候;“堠”的古字;官吏;驿站,驿馆;节候,时令;症候;时节;征兆;古代计时单位,五天为一候。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另外,“候”在《诸病源候论》的成书年代鲜有通假现象,为避免传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对书中的“侯”字作逐一分析。全书“侯”字一共只出现过2次,一在序言:“判馆事上护军常山郡开国侯”。此处为官职名;二在寒食散发候:“而张仲景经有侯氏黑散、紫石英方,皆数种相出入,节度略同”,此处为姓氏。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古汉语语境中,候字虽以上述18种含义最为常见,但由于语义归纳是基于语料分析,有些在中医语料中频繁使用的语义在整个古汉语语境下并不常见,因此往往被归类到词性活用中,尤应被以中医视角分析《诸病源候论》的研究者所重视。

1.3 内候外候之分

在《诸病源候论》中,“候”作名词,为征兆;作动词,“以……为征兆”之意最为常见。但在中医语境下,往往蕴含着截然不同的含义。《诸病源候论》一书非独为临床诊病之所设,亦能富岐黄后学之所思。笔者认为外候是供医者司外揣内之用的病理性征兆关系,内候是供医者以常达变之用的生理性对应规律,这是首先应当辨明的。具体来说,一方面书中大量论述了诸多症状体征,舌象脉象是某病某证之征兆,如“阳浮热自发,阴弱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吸吸发热,鼻鸣干呕,此其候也”“其候身重背强,喉咽痛,糜粥不下”[13]。这些“候”都是疾病或证或某病因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是外候,是指导临床为诊病之用。但另一方面,书中也论述了一些抽象的生理性规律,指出某表现于外的事物部分是某隐藏于内的事物如脏腑之征兆。如“肺主于气,候身之皮毛”“目,肝之候也”[13]。这些“候”都是抽象的征兆关系,是内在固有的一种对应规律,是外候之所以的内在理论基础,因此称其为内候。内候是扩展医者思维、丰富理论之用。实际上,无论外候内候既有当代广泛应用者,也有如今弃而不行者。故整理《诸病源候论》之候的含义,既要整理疾病与外在征兆的对应关系即外候,也要整理内在的理论规律即内候,而不可偏废也。

2 候的语境区分

2.1 目录之病候

在《诸病源候论》中,包含书名“候”字共出现过2028次,其中目录中出现1823次,正文中出现205次。目录中的候始于卷之一“风病诸候上”,终于卷之五十“阴肿成疮候”,凡1823处均为外候之意。外候者,内证而外候,是疾病发于内而表现于外的征象。如序所言:“医之作也,求百病之本……分三部九候之殊,别五声五色之变,揆盈虚于表里,审躁静于性韵,达其消息,谨其攻疗”。《诸病源候论》之立书本为辨明内外病候之规律,所以辅含灵之命。固全书以“候”为目,以病统“候”,先有诸病之分,后有病位病势等别,以大括小,层层递进,最终归为具体一“候”。

图1示,全书之纲目先分病候71类,阐明全书之根基为病候,故名《诸病源候论》。此71病候中,有以外邪病因为名者如风病诸候、时气病诸候、注病诸候;有以内伤病因命名者如虚劳病诸候;有以不内外因命名者如金疮病诸候、兽毒病诸候;有以部位命名者如唇口病诸候、腰背病诸候、耳病诸候;有以体征命名者如黄病诸候、水肿病诸候;有以症状命名者如心痛病诸候、腹痛病诸候;有以有形实邪命名者如宿食不消病诸候、痰饮病诸候;有以分科命名者如小儿杂病诸候、妇人杂病诸候。凡此种种共71类病候,以为纲目,每一类又有诸多细分之“候”,少者如伤疮病诸候仅有5“候”,多者如小儿杂病诸候有261“候”,体现了巢氏论病之侧重。

图1 包含45种候以上的病类表

2.2 具体之候

如前文所述,《诸病源候论》以病候为纲目统领全书,每一病候又下辖诸多具体之候。具体之候仍属于目录中的“候”,经逐条分析均为外候之意。试以第一卷风病诸候为例。有细分风邪之候如贼风候:“贼风者,谓冬至之日,有疾风从南方来……此风至能伤害于人,故言贼风也”。有细分体征之候如风角弓反张候:“风邪伤人,令腰背反折,不能俯仰,似角弓者,由邪入诸阳经故也”。有细分症状之候如风不仁候:“风不仁者,由荣气虚,卫气实……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有细分病位之候如头面风候:“头面风者,是体虚,诸阳经脉为风所乘也”。亦有细分疾病之候如历节风候:“历节风之状,短气,白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

2.3 正文之候

图2示,正文之候凡205处殊同不一,故逐一进行分析。分析时,原文中指出或在当代仍明确为病名的如漆疮候,白秃候归为病候;凡不能明确为某一具体病候的,按前文定义都归为外候;凡单纯描述征兆对应规律的归为内候;其他特殊者如月候、方物之候、气候均各为一类。由于原文描述证与外候时有明确提出证候一词者,也有未提及证候一词,但实际上也在论述证候关系者,因此在分析时并未将证候单列,而是归于外候一类。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上病候、声候等均属于外候范畴,但其出现频率较高或含义特殊,因此单独列出。

图2 正文之候的含义分类

可以看出,在中医语境下,正文中40%的“候”是内候含义。这是由于《诸病源候论》大量论述了脏象关系即五脏与身体较浅表部位的相关性,对五脏的病理生理颇有发挥[13]。如“脾候身之肌肉”“肝候于目而藏血”。但值得注意的是,何以本书以诸病源候立名,而论述病候仅26处。实际上,全书以绝大比例论述了当时的疾病与外候关系,但中医理论发展至今,病、症、证的区分已经深入中医学的各个方面,因此很多巢氏论述的病候关系,在今天往往被看作是证-候、病因-候。如“毒肿之候,与风肿不殊,时令人壮热”是病因之候,“有中毒轻者,证候如此”这是证之候。因此很多“病候”都被归类到外候的范畴,这也是外候出现次数较高的原因。

试举例说明“候”的其他含义。候作动词,等待之意出现了5次。如“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又如“凡妇人月候来时,候一日至三日,子门开”。候作动词,诊察之意出现了16次。如“候其左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厥阴、足少阳俱虚也”,又如“候其妊娠而恒腰痛者,喜堕胎也”。候作动词观测讲,一在“四时八方之气为风,常以冬至之日候之”;二在“风是四时八方之气,常以冬至之日,候其八方之风,从其乡来者,主长养万物”,均为观测风之来向以别贼风之意。月候、气候大同一体,均为复合名词。月候指女子月经,气候即当今所言之气候。形候指的是形体的征兆。脉候如:“诊其脉,沉而弦者,心痹之候也”是论述脉与证或病的对应关系。著药之候与方物之候中的候均为性质之意。声候出自卷十一疟病诸候,详细论述了五脏为疟的声之不同,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故其言:“察病观疾,表里相应,根据源审治,乃不失也”。如“若人本来语声雄,恍惚尔不亮,拖气用力,方得出言,而反于常人……此即肺病声之候也”,强调了从病人的语音语调和言语异常上辨别疟病之病位。

3 讨论

《诸病源候论》作为一本病因病候学专著,总结了隋代以前的内候、外候理论且颇有发挥。虽然具体疾病的语义范畴在中医发展过程中有了较大改变,但本书依然有其不可忽视的时代价值。一方面,书中论述的内候知识正是当代中医可以凭以解决时代问题的理论武器。对中医诊断而言,《诸病源候论》是一本举足轻重的经典古籍,“内候”理论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朴素方式。在当今医疗检查手段日益深入、细致微观的前提下,“外候”愈来愈难以适应时代需要,愈来愈难以指导新的疾病诊断,愈来愈难以赋予现代检查方式以中医内涵。然而,即便发生于人体的疾病有所改变,但人的本质规律是恒定不移的。“外候”理论虽然不能完全契合时代需要,但“外候”理论的基础“内候”理论,是依然科学而有效的。实际上,也正是“内候”理论能指导着将更多的现代医学的诊疗体系纳入到中医理论中来,将更多的检查结果纳入到中医诊断的“外候”中来。因此,整理《诸病源候论》中“候”的内涵,进一步继承发挥内候理论,使其脱离某一具体疾病、具体证的的限制,提炼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内在规律,是极富有现实意义的。另一方面,书中论述的“外候”,是证、候标准化过程中必须厘清的基础概念。这些“外候”应规范、独立,应与病机分离,应有利于诊断,应内涵明确,避免有定向诱导性[2]。这也是研究者下一步的研究核心:确定“候”(外候)的内涵、性质,以建立统一客观的描述语言,从而实现“候”(外候)的规范化。

猜你喜欢
征兆含义证候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地震征兆
地震征兆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
五星红旗的含义
老人胆固醇低并非好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