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林
中式美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具有统一性与多元化特征,各个艺术领域的中国造物特征都有中式美学上的共通性,比如结构方面的对称统一;审美层面的端庄稳重;寓意象征要吉利欢喜等,再比如外国人对中式美学都有着中国风、中国红等一些固有印象,这就是中式美学中的统一性给了大家先入为主的美学意识影响。中式美学文化又是多元化的,它的包容性极强,比如吉祥文化、中庸之道等,它们彼此是不冲突的,共同成就了中国造物观,中国的建筑、雕塑、服饰、陶艺等艺术领域均深受影响,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美学现象,共同谱写中式美学的独特魅力。紫砂壶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之一,自始至今,是在中式美学影响下的艺术创作,凝聚了中式美学的精髓。本文案例“如意提梁套壶”无论是宏观的造型设计还是微观的元素应用,都极具中式美学特征,呈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中式美学风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祈福避祸”的心理诉求映射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吉祥元素应用到艺术创作上,这也是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是中国造物非常独特的表现形式。“如意提梁壶”的吉祥元素的应用是非常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造型设计方面,“如意提梁壶”的壶身呈碗状,“民以食为天”是中国的饮食文化,碗是中国人每日都要用到的饮食器皿,西方人日常多用盘子,碗对中国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碗状的设计,给大众接地气的亲切感;碗,也常作赠礼,有祝福对方五谷丰登不缺吃喝的好寓意,另外碗谐音“挽”,有挽留之意。壶盖内嵌,壶肩内扣,盖面致于壶身形成一个平面,这时候的壶身就是一个“聚宝盆”,聚宝盆是在中国有着众多版本的传说,象征着招财进宝、聚财聚福的美好寓意,是百姓家中常见的摆件。其次,元素应用方面,提梁两端饰有如意纹饰,故而此壶得名“如意提梁”,如意是中国吉祥文化中常见的素材,与上文聚宝盆一样,中国人对其有着很深的祈愿情结。另外,作品的颜色上采用了具有中式美学代表性象征的中国红,红色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代表着喜庆、吉祥。材质选用原矿紫泥,特点是烧成之后成紫红色,泡养之后更加光亮红润,特别是壶的壶肩处、杯的口沿处一圈大红色的粉浆的加入,着重强调了中国红的视觉效果,增加了喜庆的氛围,提升了作品的美感。吉祥元素的应用,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寄语,根植于中国人心里,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大众最广泛的共鸣。
中庸之道是博大而玄妙的,是众多中式美学特征的根本来源,它的思维体系影响了艺术创作的造型塑造和意境营造。如意提梁套壶,由一壶二杯组成,茶杯取壶身状,两只同样式,只大小有别,这样的组合搭配,个体从属于整体,体现了中庸之道中的和谐统一;这组作品以圆为基础,整体是一个圆润饱满的状态,提梁则圆中有方,这是中庸之道中的方圆相济;壶肩内扣趋于平面,壶盖为内嵌式,映射中庸之道的低调内敛;线条是美学构成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无论中式美学还是西式美学,线条的应用都极为广泛,在中式美学中,线条不仅具有勾勒形体的作用,其组合应用还可以辅助营造意境。如意提梁套壶的线条处理最大的特征就是曲线的应用,盖面、提梁、壶嘴等无不以曲线勾勒,柔和优美。壶身、壶肩、盖面由曲线构成了一个个圈,如平静的湖面泛起小小的涟漪,一派平静祥和。宁静圆融是中庸之道的境界,也是这件作品在应用中式美学特征下营造的意境。
总结:中式美学是深入中国人骨子里的美学意识,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创作方向,引导着大众的审美活动倾向。紫砂壶艺一路发展壮大走到今天,延续着传统中式美学特征,又在时代变迁中积极地汲取新中式美学观念,契合中国人骨子里的对美的诉求,获得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的力量,得以长久恒远的发展,继续在世界陶瓷史上以紫砂壶艺的艺术形式闪耀着中式美学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