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国峰
紫砂由于自身材质优良的可塑性,赋予了紫砂壶无限的可能,紫砂壶的造型也因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的造型,新的创意层出不穷。紫砂陶刻本就是伴随着紫砂艺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艺术,在开放包容的紫砂壶创作的影响下,紫砂陶刻创作亦带有相应的特质,那就是以文化为本,不断地开拓创新。当代紫砂陶刻可以说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现代美学系统性、理论化的影响下,紫砂陶刻艺术正逐步发展出适合自身的艺术理论。现代美学是建立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六种美学形态为基础的美学,与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虽然两者的目的一样,但达成“美”这个终极目标的方式方法相当的不同,当下的紫砂陶刻的发展正处于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拉锯的一个时期,一方面传统陶刻创作者延续了自古以来的传统,另一方面,更多受过学院教育,受现代美学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创作者将西方的美学引入到了紫砂陶刻之中,这就涌现了许多两者相互融合的紫砂陶刻作品。
当代紫砂陶刻本身就属于现代美学艺术体系中的一部分,而现代美学的四个基本原则,1、传统美学和当代美学的联系;2、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融合;3、美学和诸多其他领域学科的相互渗透;4、美学理论和美学应用的共同发展;对于紫砂陶刻来讲是全都符合的。紫砂陶刻艺术本身就带有传承性和延续性,当代陶刻更是深受西方美学的影响,陶刻本身又属于刀笔间的艺术,是绘画和篆刻的有机结合,紫砂陶刻理论更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正逐步衍生出自身的理论基础,这些特点在作品“花好月圆”的创作中就都有所体现。
作品“花好月圆”的创作主题出自宋·晁端礼《行香子·别恨》中的句子,“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其祝福的意蕴浅显易懂,所以衍生出了“花好月圆”的成语,寓意好事成双,幸福美满。作品“花好月圆”正是借用这美好的主题来进行壶面刻画的,重点突出“月圆”这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意味的事物,由于“圆月”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本身就带有完好,美满的含义,所以对于月亮的艺术形象就衍生出种种美的形态,“嫦娥仙女”就是这种经典的艺术形象之一。
作品“花好月圆”中的仙女形象曾于唐代普遍盛行,有别于当时的仕女图,“飞天仙女”的人物形象受到了当时盛行的佛教的影响,在画面构图中融入的线条借鉴了当时佛像的构图方法,这种图像在转化为紫砂陶刻的过程又加以简化,将人物的身躯用线条勾勒出的飘逸的衣袖来进行表现,用下刀深浅的变化来呈现光影的不同分布,不同于中国画中的人物,也不同于现代素描,是居于两者之间,放飞的彩带周围还刻画有盛开的花朵,这样的装饰同样是源自于“天女散花”这一典故,在人物的背后则采用了阳刻的表现手法将“圆月”呈现了出来,当“圆月”与“仙女”同框,整个画面的背景空间就获得了极大的拓展,一壶一世界的传统韵味就产生了。
紫砂壶与紫砂陶刻两者本就是相互伴生的艺术,传统紫砂壶带有简洁古朴的外形,早期的紫砂陶刻亦相应地表现出简洁雅致的艺术特征,而随着紫砂陶刻技艺技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复杂的刻画必然而然地就会出现,这时候就会同作为载体的紫砂壶产生一种天然的矛盾,那就是紫砂壶本身能够容纳的陶刻的刻画空间和内容是有限的,过多过繁的陶刻非但不能为紫砂壶产生美,还可能造成额外的负担,所以作品“花好月圆”在刻画出代表“花好”的仙女之后,并未在另一个主题“月圆”上花费过多的功夫,而是将其作为前者的背景来进行设置,这种不用点明的构图方法,正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表达的习惯,让看到这些陶刻图案的人自发地产生联想,从而将作品“花好月圆”的主题更好地阐发出来。
结语:传统文化的浸染事实上是一种创作思维方式的外在表达,中国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让这种浸染并不会十分明显或是尖锐地露在表面,而是在人不经意间就受到它的影响,紫砂陶刻创作的基础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想要塑造更好的紫砂陶刻作品就要顺应这种表达习惯,保持自身的简洁,在拥有合理性、有效性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抒发自身的艺术情感,让作品的气韵逐步升高,从而适时地在与人的互动中宣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