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渡过沙洲》谈丁尼生晚年的死亡观

2020-10-30 21:16苏晓丽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9期
关键词:死亡

摘 要:对死亡的思考是贯穿丁尼生一生的主题。其晚年所作的短诗《渡过沙洲》集中体现了诗人成熟的死亡观和浓厚的宗教情怀。经过长期的探索,诗人最终在宗教中找到了死亡的永恒意义。

关键词:丁尼生晚年;死亡;永恒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知名的诗人,1850年继华兹华斯最后受封为桂冠诗人,在英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一生创作的数百首诗中,有过半数与死亡相关。挚友哈勒姆的英年早逝促使丁尼生在青春洋溢的二十几岁就开始思考死亡,这种思考贯穿了诗人漫长的一生。在其众多有关死亡主题的优秀挽歌中,最著名的一首恐怕就是《渡过沙洲》。

这是丁尼生在八十高龄时所作的短诗。诗人乘船经过索伦海滩的沙洲时,忽然听到海浪冲击的呜咽之声,有如悲泣一般,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所幸安然上岸之后风暴才至。几天后诗人生病,请了一位护士来照顾。这位护士是基督徒,请求诗人为经受病痛的人写一首圣诗以作安慰。诗人回想起前几日在海上船过沙洲时的风浪声音,灵感迸发,在病榻上仅用十分钟就写成了这首《渡过沙洲》。此诗虽然并非诗人的最后作品,却被诗人当成临终的绝唱,之后出版的每本诗集都依诗人嘱咐以此诗为最后一首。这首诗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也经常被当作为死者送行的诗在葬礼上朗诵。

丁尼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虽然在信仰上有过彷徨与质疑,但是始终坚信上帝的存在。对于诗人来说,死亡不是一了百了,不是人死如灯灭,而是与神同在,获得永恒生命的起点。诗中借用一幅静谧唯美的图景来描绘死亡的到来:“夕阳和晚星,/ 有声音呼唤我! /…黄昏与晚钟声,/ 而后便是黑暗!”夕阳、晚星、黄昏和晚钟喻指人生之路就要走到尽头,生命之光即将落幕。生命的终结时刻没有恐怖的死神前来索命,而是即将离世之人收到引航人的召唤而乘船出海,开启一趟新的旅程。黑暗只是暂时的,是脱离当下所处的这个时空的必经之路,而后就会徜徉在大海温柔的怀抱中,被指引着走向另一个时空,在那里生命将继续存在。死亡有着更深层次的意義,它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把生命带入另一个世界的通道。

死亡,在普通人看来,总是一件可怖的事情;经受病痛折磨而离世更是使人畏惧。即使是对于基督徒来说,虽然相信死后会进入美丽的天堂,恐怕也没有人甘愿早早的离开人世或能够坦然面对病痛的折磨。能够得以善终,或者说寿终正寝,始终是众人对生命结局的美好期待。在丁尼生看来,也是如此。因此,诗人期待:“但愿沙洲没有呜咽声,/ 当我出海飘泊”。诗中的沙洲象征生与死的界限,这里的呜咽声意指病痛折磨。虽然坚定的信仰使人免于对死亡的恐惧,若能够免于病苦的折磨而安然离世,自然更使人能够泰然处之。

当人离世时,爱戴他的人免不了离别带来的情感上的忧伤。诗人宽慰道:“但愿没有诀别的悲痛,/ 当我启航扬帆”。诗人洞悉了死亡的真相,明白了死亡带来的忧伤只不过是表象,感恩喜乐才是真相,所以劝亲友们不必悲伤。沙洲连接的不是光明与黑暗,而是人世间和一个更美好的彼岸。死亡不是恐怖和绝望的末日,相反,是迈向荣耀的门。越过了沙洲,生命将进入神的国度而永恒存在。何悲之有?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面对死亡时坦然的接受和殷切的期待。但是,诗人对死亡的态度也是经过一番长期的痛苦挣扎的。丁尼生对好友哈勒姆的早夭始终耿耿于怀,因此自青年时期就开始对死亡与生命的地意义进行苦苦地思索。在长达17年才完成的《悼念集》中,诗人对死亡的焦虑和不安显而易见,诗人虽然心中有神的存在,但是抗拒、愤怒、无助、迷茫和彷徨占据了诗人的情感。那时候,死是一种恶,是残酷的现实,是无尽的痛苦:“我的稳步已变成了蹒跚,/ 忧虑的重压使我倾跌,/ 登不上大世界祭坛之阶,/无力在昏暗中向上帝登攀”。诗人不能理解,如果有上帝,为什么他会做这样的安排,为什么好朋友会在最充满活力的年龄被夺去生命,死亡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上帝,死亡便是永恒,那么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经过多年的思考,诗人在信仰里找到了答案,终于能够平和地面对死亡。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人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客旅、寄居,这世界并不是原本的家园。死,其实是上帝召唤信徒门回家的时候。所以,渡海归家乘坐生命之舟是要回到那个无比美好的世界里。正是因为看到彼岸的美好,诗人在《渡过沙洲》这首诗表现的不是离别人世的悲伤,而是对生命走向永恒的期盼和喜悦。死亡从而获得了更加积极的意义,给逝者和生者都带了宽慰和美好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杨苡,杨宪益. 兄妹译诗[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100。

[2] 飞白.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1-49。

作者简介:苏晓丽(1982年2月——),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一般项目“诗歌叙事学视域下的丁尼生作品研究”(编号2018XJYB3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死亡
暴力、死亡、轮回
不同的选择,未必有不同的结果
浅析《在细雨中呼喊》中的死亡状态
黑暗的艺术
永恒,美与悲剧之源
青春电影中的“死亡”母题解读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