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政 丛方磊 张琪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指财政部自上而下拨款,并指定用途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是地区社会经济事业发展中重要的资金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财政专项管理和资金支出的成效研究已经变成财政全面深化改革潮流中一项重要的研究事件。基于此,文章主要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绩效评价;财政专项资金;政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6.069
[中图分类号]F812.45;F239.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6-0-02
1 财政专项资金和绩效评价概述
各政府单位向下级部门拨付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就是财政专项资金。财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民生保障、社会管理以及政策补贴,并明确指定用途,能够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从一定程度上说,正确高效地使用专项资金是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保障,也是帮助农村加强基础建设设施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除此之外,正确使用财务专项资金,还可以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在帮助解决“三农”问题时提供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更好地使用财务专项资金,发挥财务专项资金的作用,政府需要针对财务专项资金数量大、来源多等特点,严格按照据实申报、专款专用、专家评审、绩效评价等手段进行财务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认真落实每项工作中的制度,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且在规定范围内发挥更好的作用,并按照相关流程办理,防止超越权限问题发生。
我国的财政体系处于不断深入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各财政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模式和使用模式进行管理和分析,并评价使用效果。这要求相关部门在评价绩效工作时,要根据生产数量和资金投入确定财务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评价部门也要区别生产数量以及资金投入的关系,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此外,还要针对分析结果进行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帮助分析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以更好地对公共资源进行反馈绩效评价。
2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单位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意识不足
虽然现在我国财政专项资金在管理方面受到财政、审计、纪检等多部门的监管,但是在实际专项资金管理时,由于项目单位在职责分工环节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各政府职能部门协调效率较低等,导致项目单位在落实项目资金时,在管理和监督环节上会出现漏洞;在进行绩效评价工作时,个别单位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概念理解不到位,管理意识不足,在项目管理和资金核算方面存在不规范的行为。财政专项涉及范围广,单位项目会接触到很多种类的专项资金,需要根据不同的专项资金进行不同的管理。有些单位的工作人员素质不同,管理财政专项资金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相关部门要多方监管专项资金,导致政府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很难达到一致。一旦管理和监督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专项资金没有按照规定使用、项目无法落实、开展自评工作不足等情况产生。外在监管程序存在缺陷和内在管理不规范,是项目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意识不足的根本原因,影响了财政专项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进程和工作效率。
2.2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为了更好地落实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各部门需要利用合理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专项资金管理。由于项目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严重制约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顺利进行。我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量化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如何有效地设计评价指标、评价工作体系等在目前的绩效工作中缺乏科学论证,不能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及严谨的评价指标。由于专项资金的用途不同,所以每一个专项资金的评价体系要求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评价各个种类的专项资金时,相关部门不能简单复制一个指标,要完善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第二,评价体系内的评价方式缺少弹性。在进行整体工作的评价过程中,各单位经常把目标值作为指标评价的基础。单纯地将目标值作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基础,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缺少弹性。由于目标值的衡量过程十分困难,一旦项目单位知道衡量结果出现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同时,单方面地依靠目标值进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会导致评价结果片面和单一。
2.3 项目单位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的重视度低
根据我国目前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分析看,虽然我国政府部门开展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但由于我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起步较晚,虽然建立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等,但专项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项目单位进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确保财政资金通过指定用途发挥作用,但由于很多单位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结果不够重视、认可度较低,导致评价部门在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时,只简单保存了建设项目中的材料,忽视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意义,影响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效果。
3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及绩效评价工作的建议
3.1 加强项目单位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认识
由于项目单位忽视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目的,没有在财政專项资金绩效考核管理中发挥作用,导致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一问题,项目单位需要改变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管理的认识。这要求政府部门在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时,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宣传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作用,帮助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增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认识。除此之外,政府的工作管理部门也应该进行沟通,提高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同时及时采纳各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3.2 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政府在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时,由于缺乏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没有科学的参考依据,导致我国财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發挥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作用,政府应建立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用途的资金,确定每种资金的评价体系,防止财政专项资金评价体系针对某一种形式的资金制定单一的评价体系,导致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不科学,影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政府部门要设计和构建财政专项资金评价体系,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核心项目,根据不同类型的资金支出设立指标。
3.3 构建网络平台,加强信息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给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发展潮流。为了更好地进行财政资金专项绩效评价,政府部门需要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便捷条件,构建网络平台,加强信息管理,构建网络化、平台化的监督管理系统,监管相关数据。同时,还要做好档案管理、项目评审及绩效评价等工作,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共享和管理,提高政府部门财政专项资金评价工作的效率。
3.4 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专项资金用途不断增多,资金使用和涉及领域变得越来越广,我国现存的指标体系库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专项资金的评价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部门应不断深化和完善专项资金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扩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库。这要求政府部门在完善相关指标体系时,选出核心指标,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合方式进行整合。
3.5 不断探索新的评价方案,探索独具特色的评价方法
由于很多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二级业务主管部门相关,因此政府部门需要针对这一情况改变评价体系,如依靠增加附件材料作为佐证进行年度专项资金绩效考核。同时,各个主管部门也要研究专项资金的分配方案,确保专项资金绩效考核得到优化,如可以与高校、相关科研机构等进行共同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项目资金以奖代补等分配方式的优点和缺点、项目资金在地域上的分配,同时还要确保项目资金再分配时的公平性。此外,还要分析项目资金在申报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不断优化分配情况,形成独具特色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方法。
4 结 语
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非常重要,能有效监管政府部门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想要做好财政专项资金评价工作,相关部门应针对现阶段财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制定解决策略,使专项资金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付维娣.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评价机制探析[J].现代营销,
2017(10):175.
[2]陈海霞.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基本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32.
[3]吴建萍.试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81.
[4]陈少强,贾颖.财政专项资金改革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5):3.
[5]王志刚.地方政府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6(2):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