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招生筛选体系回顾性评价

2020-10-30 01:49成向荣徐化能严瑞芳孙秀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2期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

成向荣 徐化能 严瑞芳 孙秀兰

[摘 要] 文章通过对2017—2019年度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考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食品研究生招生筛选体系的特色和不足,分析影响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因素,明确了食品研究生招生筛选体系的优化方向。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招生;筛选体系

[基金项目] 2018年江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素质食品研究生招生筛选体系的优化”

[作者简介] 成向荣(1985—),男,浙江永康人,博士,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2-0090-02    [收稿日期] 2020-03-02

引言:

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的顶端,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是知识生产和创造的重要源头,是服务国家战略重要生力军的培养摇篮[1]。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国内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SCI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2]。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攻关,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大力培养“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持续为“中国力量”提供智力支持。

江南大学食品专业研究生教育始于1962年,是国内最早开始食品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历经58年的砥砺发展,围绕食品轻工特色,建设了世界第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3],并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强力推动江南大学农业科学ESI全球排名进入前1‰。着眼于“健康中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建设以及“双一流”学科发展定位,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发展形势下,外部环境及自身发展需要均对食品专业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南大学食品专业学科完备的科研平台、优质的师资结构、多元的国际交流,有力支撑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相较而言,优秀生源的问题逐渐上升为食品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限制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2017—2019年度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考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食品专业研究生招生筛选体系的特色和不足,分析过去三年招生过程中影响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因素,为食品专业研究生招生筛选体系的优化提供思路,也为有志于报考江南大学食品专业的研究生备考提供参考。

一、招生筛选体系特点

(一)招生流程完善稳健

江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公布的相关文件及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进行,经过数十年的研究生招生实践和完善,目前已形成稳健的研究生招生流程,构建了报名、初试、复试、调剂、体检、录取等环节的招考体系。招生过程,尤其是复试选拔工作,切实以尊重考生、服务考生为宗旨,选拔工作力求公开、公平、公正,遴选具有突出学术潜力、创新潜力的食品人才。从近3年招考生源分析,生源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排名(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及以上占比(均值)、“985”或“211”高校占比(均值)在报考、复试、录取阶段稍有提升,但没有明显差异,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侧重于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潜力的考察,体现了招生工作的公平性。

(二)考生生源充足稳定

江南大学的轻工特色及学科优势在食品行业内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是食品学子向往深造的高等学府。近5年,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每年招生总人数约150名,平均报录比为350%,除去推荐免试研究生,近5年平均报录比为650%,2017—2019年平均报录比为660%,表明考生生源充足、稳定。从近3年报考生源的高校平台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情况看,985或211高校僅占22.4%(均值),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及以上仅为21.2%(均值)。2017年,对食品兄弟院校生源的精准发动,促使2018年来源于B及以上学科平台、985或211高校的报考生源占比提高2%—4%,复试及录取阶段相应占比分别提高8%—10%、13%—18%,并显著改变了录取生源的结构,A档平台生源大幅增加,C档平台生源相应减少。虽然许多优秀生源通过推荐免试的途径进入江南大学研究生阶段学习,进一步吸引更多高质量平台、学科的生源报考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将成为食品研究生生源质量、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增长点。

(三)招生筛选体系科学有效

对近三年进入复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术型报考生录取、淘汰结果进行回顾,分别采用无师监督的主成分分析和有师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分析进行判别,结果显示,大部分录取学生的综合成绩位于淘汰生成绩的95%置信区间之外,录取/淘汰的学生质量具有明显的区分度,体现了招生筛选体系的科学、有效性。江南大学食品研究生招生具有“优中选优,次优淘汰”的特点,根据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决定是否录取,不可避免地录取与淘汰的临界点附近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减少录取、淘汰置信区间的重叠区域,将是食品研究生招生筛选体系优化的方向。

二、考生综合素质量化因素

除满足基本的思想、政治、品德及体检要求外,考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笔试、实践、面试3种方式进行量化考核,内容涵盖思想政治、英语能力、专业基础、个人素质,具体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高等数学、专业综合4门初试科目,专业课考试、实验操作、面试3个复试环节。针对2017-2019年复试录取、淘汰学生的各项科目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录取、淘汰学生的英语、高等数学、专业综合、专业课考试、面试成绩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这5项考核对学生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而思想政治理论、实验操作成绩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换而言之,过去3年这2项考核并未成为考生的拉分项。热图分析显示,淘汰生的高等数学、英语、面试成绩普遍不佳,这与考生反映的实际情况一致;录取生在7项考核科目中各有所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录取学生的能力多样性。

從整体上看,7项量化考核指标涉及面广,试题区分度较高,能良好地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相较而言,初试、复试阶段的专业综合考试,试题区分度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复试环节的实验操作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考核内容均为基础操作,从分析结果看,该环节的考核区分度亟待提高。设计更多更灵活的专业考题、实验题目,提高考题难度,严格评分要求,是提高考核区分度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吸引优质生源、增加考核区分度是提高江南大学食品专业研究生生源质量,优化生源筛选体系的重要方向。生源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的入口环节,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筛选高素质研究生生源是各高校、各学院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的分析方法及结果为各院校优化研究生筛选体系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参考。在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强学科、优条件的培养环境下,分析影响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因素,优化研究生招生筛选体系,有助于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迎接食品行业发展新形势,促进学院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战军,于妍,王晴.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经验与战略选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01):1-7.

[2]杜占元.高校科技改革发展40年回顾与展望——纪念“科学的春天”40周年[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04):374-378.

[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2019-食品科学与工程:http://www.zuihaodaxue.com/subject-ranking/food-science-technology.html.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Screening System for Graduate Admissions i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Jiangnan University

CHENG Xiang-rong,XU Hua-neng,YAN Rui-fang,SUN Xiu-lan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nan University,Wuxi,Jiangsu 214122,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admissions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Jiangnan University from 2017 to 2019 are studied,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food graduate admissions screening system,analyzes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evaluation of graduate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and clarifies the optim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food graduate admissions screening system.

Key words: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graduate admissions;screening system

猜你喜欢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程教育认证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科偏理化的问题与对策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三维CAD/CAM软件》课程与渔业机械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