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菲菲, 韩晨, 赵玉玲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6)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阻塞或狭窄, 导致心肌缺氧、 缺血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 其范围广泛, 还包括炎症、 栓塞等, 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 目前, 临床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显著, 但部分患者伴有负性情绪, 影响治疗及预后[2]。 因此, 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整体化护理模式,有研究 [3] 表明, 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在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 基于此,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PCI 术患者的临床价值,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6 年 10 月至2019 年 6 月于我院行 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20 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60 例。对照组中男 33 例, 女 27 例; 年龄 44 ~ 76 岁, 平均年龄(61.25 ± 10.58) 岁; 病程 0.3 ~ 12.5 年, 平均 病 程 (6.17 ±3.42) 年; 疾病类型: 29 例急性心肌梗死, 25 例心绞痛, 6 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NYHA 心功能分级: Ⅱ级36 例, Ⅲ级24例。 观察组中男 30 例, 女 30 例; 年龄 43 ~ 76 岁, 平均年龄(60.69 ± 10.10) 岁 ; 病程 0.4 ~ 12.7 年, 平均 病 程 (6.30 ±3.58) 年; 疾病类型: 33 例急性心肌梗死, 23 例心绞痛, 4 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NYHA 心功能分级: Ⅱ级33 例, Ⅲ级27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 《内科学》 中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4]; ②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 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①既往患有冠状动脉血管疾病者; ②凝血功能障碍者; ③有先天性疾病或表达障碍者; ④器官功能严重衰竭者。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包括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 血压、 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 耐心为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实施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 具体内容包括: ①术前护理: 由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及未知感, 可能产生抑郁、 恐惧、 焦虑等不良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PCI 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 让患者详细了解治疗过程; 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引导患者诉说主观不良情绪, 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 并及时疏导,利于促进护患关系; 叮嘱家属给予患者高度关心, 有助于患者保持愉悦心情, 使其更积极地配合治疗。 ②生活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 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多饮水; 定时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 避免细菌感染加重病情, 嘱咐家属尽量保持安静, 为患者提供一个清洁、 舒适的休息环境。 ③术后护理: 术后回到病房, 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吸氧、 心电监护等护理; 由于该病可能会发生心律失常、 血肿等并发症, 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脉搏、 血压、 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等, 及时为患者清理伤口, 避免引发感染, 同时遵医嘱予以患者抗血小板、抗感染以及抗凝等药物治疗, 若有异常情况, 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急救处理。
1.4 评价指标①统计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 血肿、 桡动脉痉挛、 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②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6, 重测效度为 0.88), 包括护理态度、 常规指导、技术水平、 治疗效果4 个方面共10 个问题, 每题均有 3 个选项, 分别计 2 分、 1 分、 0 分, 总分≥16 分为非常满意, 12 ~15 分为基本满意, ≤11 分为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率+ 基本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 行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行 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6.67%,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
2.2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
冠心病为临床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 多发于老年群体。近年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 心衰、 心绞痛等, 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发生猝死, 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5]。 PCI 术是指狭窄或阻塞的血管腔经心导管技术疏通后, 进一步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 该术式为目前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方式, 但易引发血肿等并发症, 影响患者预后[6]。 因此, 探寻有效、 安全的护理方案显得极为重要。
洪春生等[7]的研究表明, 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冠心病PCI 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 夏雯[8]的研究表明, PCI 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冠心病患者通过优质护理可缩短出血时间, 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提示给予冠心病PCI 术患者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 具有提高护理满意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积极作用。 究其原因在于: 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是一种针对性、 创新性的新型护理模式, 以患者为中心, 进行一对一针对性护理。 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的干预内容中, 基础护理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及病情,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便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护理方案; 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 可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同时叮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及爱护,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利于促使患者正视疾病, 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依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禁食刺激性食物, 同时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 舒适的环境, 利于保证机体所需营养, 提高舒适度; 术后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 避免发生感染等加重病情。
综上所述, 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PCI 术患者效果确切,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