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生, 吴小伟, 莫鉴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清远市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广东 清远511500]
肾结石属于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发病率较高且多发生于男性[1]。 目前, 经皮肾镜碎石术是临床治疗肾结石的常用方法[2-3]。 相关研究[4-5]表明, 采取不同体位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 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85 例, 旨在对比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 分析不同体位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 2016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5 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采取经皮肾镜碎石术进行治疗。根据手术时体位的不同分为A、 B 两组。 A 组45 例患者, 男性26 例, 女性 19 例, 年龄 28 ~ 64 岁, 平均年龄为 (42.8 ± 4.5)岁; B 组 40 例患者, 男性 23 例, 女性 17 例, 年龄 26 ~ 65岁, 平均年龄为 (43.5 ± 4.8) 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①A 组采取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进行治疗。 气管插管全麻后先取截石位经尿道患侧置入F6 输尿管导管, 然后改侧卧位在超声引导下确定穿刺点, 穿刺针直接穿刺进入目标肾盏。置入肾镜观察结石大小、 数目、 位置、 颜色、 质地等, 以气压弹道将结石击碎、 吸出, 较硬的结石联合钬激光碎石, 取尽碎石, 仔细观察各肾盏内无残余结石后, 留置并固定肾造瘘管,结束手术, 收集结石。 ②B 组采取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进行治疗。 气管插管全麻后先取截石位经尿道患侧置入F6 输尿管导管, 然后改俯卧位, 其他操作同A 组。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 (胸腔积液、 肠道损伤) 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 n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 组, 术中出血量、 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B 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住院费用(万元)A 组 45 78.3±7.8 81.6±60.5 6.2±0.5 2.0±0.1 B 组 40 82.8±8.4 115.8±62.9 7.1±0.8 2.7±0.2 t 2.561 2.553 6.292 20.752 P 0.012 0.013 0.000 0.000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
A 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 95.6%, 显著高于 B 组的 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
肾结石的形成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肥胖、 炎症性肠道疾病、 饮食、 钙化纳米颗粒以及基因异常等均是肾结石的影响因素[6-7]。经皮肾镜碎石术是当前临床上治疗肾结石的常用方法之一, 采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需要建立一条从皮肤到肾脏的通道, 置入肾镜观察结石具体情况, 然后利用气压弹道或钬激光将结石清除, 较大的碎片可通过取石钳直接从通道中取出, 术后通常需留置肾造瘘管。 值得注意的是, 在建立通道穿刺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周围脏器的损伤, 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体位进行穿刺十分关键, 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8]。 俯卧位是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传统体位, 该体位主要通过在胸腹部垫枕,将肾的位置向后向下推, 目的是获得更多的经皮肾穿刺区域[9]。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优势是有利于低位肾盏穿刺或建立多通道, 为操纵肾镜和碎石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视野更宽广,方便医师操作, 尤其是针对复杂肾结石患者, 此类患者多属于多盏结石或存在分支结石,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大的视野和空间, 而俯卧位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10]。 但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发现, 经皮肾镜碎石术采取俯卧位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术前需要平卧放置导管, 当转换为俯卧位时有可能会损伤颈神经, 同时俯卧位会增加患者的腹部压力, 改变血流, 增加心肺负担, 可能引发心血管危害和肺通气功能障碍[11]。 侧卧位是指在腋下和胸腰部垫枕抬高患侧腰部, 健侧手臂垂直于手术台放于手架上, 患侧手臂固定位置平肩, 该体位尤其适宜肥胖和脊柱异常的患者[12]。 侧卧位的优势[13]是能够更好地通过腹壁超声观察肾盂肾盏和结石的位置, 防止邻近器官损伤的同时亦可避免辐射损伤。
本研究中, A 组45 例患者采取侧卧位行经皮肾镜碎石术,B 组40 例患者采取俯卧位行经皮肾镜碎石术, 结果显示, 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 B 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 95.6%, 显著高于 B 组的 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表明侧卧位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疗效显著优于俯卧位, 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综上所述, 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可明显提高结石清除率, 术后恢复快, 费用低,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