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成, 黄运杰, 李沐盛
(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 CT 科, 广东 梅州 514299)
80%肺癌患者明确诊断时已失去外科手术治疗机会, 因此需提高早期诊断率, 通过健康普查, 及早发现肿瘤。 常规X 线平片筛查结果并不理想, 常发生漏诊。 CT 检查是最有价值的无创检查手段, 可提高肺部小结节检出率, 但是胸部常规螺旋CT 检查的X 线放射剂量较大, 不符合健康人群肺结节及肺癌筛查的最优化原则, 因此选择有效的检查方式对早期筛查、 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1-2]。 本研究旨在分析胸部低剂量CT对健康体检者肺结节及肺癌的筛查价值,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于我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3 000 例检查者的临床资料。 3 000 例受检者中男 1 852 例, 女 1 148 例; 年龄 17 ~ 81 岁, 平均年龄(49.54 ± 2.42) 岁。 以 20 岁为 1 个年龄段, 分为 4 组, 其中17 ~ 29 岁, 524 例; 30 ~ 49 岁, 1 380 例; 50 ~ 69 岁, 768例; 70 ~89 岁, 328 例。 受检者以往均无明确肺癌及其他癌症病史; 排除曾从事肺癌高危职业者, 吸烟史超过5 年者。
1.2 方法所有受检者均经胸部低剂量CT 检查, 并随机抽取500 例进行常规胸部 CT 扫描, 作扫描参数对比。 ①仪器: 选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 排螺旋 CT 机, 设置电压 120 kV, 电流25 ~ 30 mA, 准直器宽度 16 mm × 0.75 mm, 机架转速 0.5 r/s,螺距设定≤1。 常规剂量CT 检查扫描电流为 120 mA。 ②具体操作: 受检者取仰卧位, 双手上举, 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 采取吸气末单次屏气扫描, 扫描时间为9 ~12 s。③图像处理: 扫描数据传入工作站后, 采用标准算法, 或肺算法及标准算法同时进行重建。 重建层厚为 0.65 ~ 1.25 mm, 无重建间隔。 标准肺窗: 窗宽 1 600 Hu, 窗位-600 Hu; 纵隔图像: 窗宽 400 Hu, 窗位 40 Hu。 结果分析: 根据图像判断肺结节, 大小为最大横截面长径与短径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记录3 000 例健康体检者的胸部低剂量CT 检查结果, 比较不同性别、 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异; 对胸部低剂量CT 诊断为肺癌者进行病理分型; 比较常规胸部CT 与胸部低剂量 CT 的参数、 辐射剂量, 包括 CT 剂量指数 (CTDIvol)、 剂量长度乘积 (DLP)。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24.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 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胸部低剂量CT 筛查结果与性别的关系3 000 例健康体检者检出肺结节 546 例 (18.20%), 肺癌 18 例 (0.60%)。 结节直径为 2 ~ 25 mm, 平均 (5.47 ± 1.23) mm。 其中不同性别的肺结节、 肺癌检出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1。
表1 胸部低剂量CT 筛查结果与性别的关系 [n (%)]
2.2 胸部低剂量CT 筛查结果与年龄的关系3 000 例健康体检者以20 岁为1 个年龄段进行分组, 70 ~89 岁者的肺结节检出率与肺癌检出率最高, 其次为50 ~69 岁年龄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2。
表2 胸部低剂量CT 筛查结果与年龄的关系 [n (%)]
2.3 胸部低剂量CT 诊断肺癌患者的病理分型对胸部低剂量CT 检出的18 例肺癌患者进行病理分型, 其中腺癌15 例, 鳞状细胞癌2 例, 小细胞肺癌1 例。 15 例肺腺癌患者中男性9例, 女性 6 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019, P = 0.890); 2例鳞状细胞癌中男性1 例, 女性1 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149, P = 0.699)。
2.4 常规胸部CT 与胸部低剂量CT 的参数、 辐射剂量比较胸部低剂量CT 的CTDIvol、 DLP 均显著低于常规胸部 C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3。
表3 常规胸部CT 与胸部低剂量CT 的参数、 辐射剂量比较
肺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80%患者因咳血、 胸痛等症状行X 线胸片检查时发现, 多已处于中晚期, 存活率较低, 5年生存率仅为13%。 此外, 肺癌早期表现多为肺部小结节。 若无淋巴结转移, 5 年生存率可≥90%, 治疗效果较好。 相关研究[3]表明, 对肺部小结节进行筛查利于肺癌的早期发现、 诊断与治疗, 从而降低死亡率, 提高患者5 年生存率。
CT 是筛查癌症的重要手段, 但辐射剂量接近或已超过增加癌症几率水平, 因此CT 检查时需降低辐射剂量。 低剂量CT通过优化扫描参数, 减少浪费与损耗, 从而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 一般 1 次常规 CT 辐射剂量为 3 ~27 mSv, 是 X 线平片的 10 ~ 100 倍, 而低剂量 CT 仅为常规 CT 的26%, 受检者辐射剂量大大降低。 一般放射人员CT 辐射剂量每年最高≤50 mSv, 公共人员≤5 mSv, 是相对安全的[4-5]。 此外, 低剂量CT 图像稳定, 可直观显示病灶及供血情况, 适用于高危人群肺癌筛查、 胸片发现肺部微小结节病变、 CT 引导下肺部活检、 婴幼儿 CT 检查等[6]。 通过低剂量 CT 检查可标记结节所在的图层编号, 完整报告结节部位、 密度、 大小、 形态等; 有随诊CT 时可比较结节的变化, 同时记录其他异常,如肺气肿、 肺纤维等。 早期肺癌一般为<20 mm 的非钙化肺结节, 低剂量 CT 在检出肺小结节上具有显著的优势[7-8]。 本研究结果显示, 3 000 例健康体检者通过低剂量CT 检查筛查出肺结节546 例, 肺癌 18 例, 不同性别的肺结节、 肺癌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70 ~89 岁人群的肺结节检出率、 肺癌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 因此老年人进行低剂量CT 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检出的18 例肺癌患者中腺癌15 例, 鳞状细胞癌2例, 小细胞肺癌1 例, 肺腺癌患者的性别分布无显著差异, 表明低剂量CT 筛查可明确肺癌性质, 但与性别无明显关系。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与常规胸部 CT 相比, 胸部低剂量 CT 的CTDIvol、 DLP 显著较低, 表明低剂量 CT 的辐射量较低, 但图像可达到诊断要求。
综上所述, 胸部低剂量CT 筛查肺结节及肺癌具有一定的优势, 扫描辐射量较低, 更适合老年人或健康人群的临床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