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华,郭 靖
(吕梁学院矿业工程系,山西 吕梁 033000)
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要求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1,2],减少资源浪费,厚大矿体采矿损失率可以更好的控制,但对于薄小矿体,回采难度增加,矿石损失贫化直接决定矿石开采价值,在保障合理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开展薄小矿体的采矿工艺研究,是保障矿山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3-5]。
研究针对脉状及边角矿体的采矿回采工艺,以达到经济合理、安全高效的生产,通过对矿体赋存地质条件的判定,确定采矿方法,给出回采工艺和主要技术参数。
薄小矿体指的是厚度在2m以下的薄矿体和极薄矿体,其开采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在选定开采方案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1)安全第一。脉状与边角矿的开采条件一般比较差,要确保安全,是脉状与边角矿回采的首要原则。
(2)效益优先。回采脉状与边角矿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资源,同时节约成本。
(3)统筹规划。应对脉状与边角矿做详细的规划,合理确定回采顺序,使各回采点、回采段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互兼顾,相互衔接。
(4)脉状与边角矿回采、采空区处理同时考虑,空区处理不留后患。
床位于金牛厂构造带北东端,逆断层上盘,背斜的两翼,矿体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走向北45°~50°东,倾角一般在50°~55°之间,平均53°,薄小矿体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薄小矿体实景图
图2 薄小矿体示意图
根据此类矿体开采原则与矿体赋存状态的综合对比,采用无底柱小分段留矿法对此类矿体进行开擦,采矿方法图如图3所示。
根据图3,为安全、高效回采薄小矿体,采用无底柱小分段留矿法开采方式。其矿房沿走向布置,长度为矿脉长度,当矿脉长度超过50m时,则需将矿脉划分为多个矿房,矿房最大长度不能超过30m,矿房高度为6m。结合现有的工程布置,为减少采矿循环中的压顶、隔墙制作、充填、出渣等循环,提高采矿效率,分层高度为6m,分段高度12m。
回采时沿矿体走向拉底,探清矿体情况。进路断面为2.4m×3.0m。在施工进路时要求分采分出,以减少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进路施工至矿体尖灭后,由内往外沿矿体向上斜挑至回采高度,只采矿不崩落围岩,斜挑过程中暂时不出矿,挑采下的矿石作为向上斜挑的平台,直至整个矿房均回采至设计分层高度、对挑采矿房顶板进行撬毛、支护后,再进行集中出矿。在上向进路式回采方式中,若回采在首采分层中进行,需要在出矿后制作假底,然后进行充填隔墙制作和充填等作业循环。待矿房充填结束后,再进行出矿道压顶,沿用上述方法将矿房回采至上分段。按照此方法,每个分段分两次作业即可完成回采,减少了分层联络道等采准工程。
图3 无底柱小分段留矿法示意图
薄小矿体的回采主要工艺顺序为:凿岩→爆破→通风→出矿→顶板管理→制作假底及隔墙→充填。
根据现有设备及采场分层高度选用YT-24、YT28、7655型浅孔凿岩机作业,进路断面规格为2.4m×3m,采用浅孔凿岩,炮孔直径Φ40mm,孔深2.5m~3.0m,孔距(或切槽孔底距)为0.7m~0.9m。
在进路中采用分次爆破,先爆落矿石后爆落围岩,使用袋装2#岩石乳化炸药装药,毫秒延时导爆管雷管分段连接,磁电雷管连接导爆管起爆。
局部通风采用混合式或抽出式,采用7.5kw轴流式风机与Ø300铁皮风筒(软风带)通过出矿道、分段平巷接入阶段回风井。要求局部通风的风筒口与工作面的距离:压入式通风应不超过10m;抽出式通风应不超过5m;混合式通风,压入风筒的出口应不超过10m,抽出风筒的入口应滞后压入风筒的出口5m以上。
爆破结束后立即开启风机,通风时间≥30min,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排除炮烟时应延长通风时间,以满足现场作业条件为准。
通风结束后,在人员进入工作面前,先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空气检测达标后方能进入采场检查爆破效果,确认有无哑炮和顶板安全状况,并向爆堆进行洒水降尘,矿房推进过程中跟进撬毛、支护。由于矿房高度为6m,每次挑采至设计高度后,必须依据矿房顶板揭露情况采取锚杆、钢带、锚网等方式支护,对于黄铁矿及构造发育区域必须采用锚网支护。
整个矿房挑采至设计高度并进行有效支护后,使用铲运机进行集中出矿。为保证安全,建议采用遥控铲运机出矿。
出矿结束后,即可进行场地平整和充填,首采分层还需进行假底制作,假底制作、隔墙制作及充填严格按工艺技术要求组织与施工。
(1)明确了薄小矿体的回采原则,根据矿体地质赋存条件,厚度小于2m,倾角50°~55°之间,给出了无底柱小分段留矿法的采矿方法。
(2)依据无底柱小分段留矿法,结合现场,薄小矿体的回采主要工艺顺序为:凿岩→爆破→通风→出矿→顶板管理→制作假底及隔墙→充填,并指出了主要技术参数,为此类矿体的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保障安全回采的同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分段巷道工程量,提高矿山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