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安宏
摘 要:《冬花》作为《东山魁夷画意》钢琴组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创新应用理念,汪立三先生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日本都节调式以及西方印象派绘画风格等均合理融入音乐创作中,从不同角度的有机统一中更深刻地展现出了绘画与音乐充分关联下的创新价值,为我国音乐发展提供更多新的动力。本文对《冬花》创作特征中不同音乐文化体现简要概述后,具体从声部、音色、音乐织体三方面具体分析了《冬花》的演奏要点,希望据此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钢琴组曲 《冬花》 创作特征 演奏要点
将绘画与音乐关联起来,更能表现出音乐中动态化美感,也能为绘画灵动性提供更多支持,《东山魁夷画意》正是二者充分结合的重要表现,在我国音乐现代化风格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为我国钢琴组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山魁夷画意》在创作中充分展现出了创新与关联借鉴的重要性,如日本都节调式及西方印象派就在该曲融合应用中展现出更加优秀的音乐表现力,尤其是在《冬花》乐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其他乐章一样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研究价值,所以更需关注于该曲创作特征及其演奏技巧的探讨。
一、《冬花》创作的基本概述
钢琴组曲在钢琴音乐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随其发展越来越受关注,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组曲的乐章相对较多,而且各乐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所关联,可以构建起动态化的情感意境,在钢琴曲表现力上更加优秀。我国钢琴组曲在不断革新发展中已经取得良好的多样化发展模式,结构类型逐渐完整,汪立三先生是最关键的推动者,他的《东山魁夷画意》即是其钢琴组曲的代表作。实现创作手法上多类创新及画意与音意的共同互联,在我国钢琴组曲中具有开创性意义。《东山魁夷画意》是汪立三先生根据日本画家东山魁夷作品展中的部分作品中的画意为基础而创作的系列组曲,其中《冬花》是第一乐章,不仅对整部作品基本格调的展开奠定了基础,而且详细诠释了曲中以中国传统音乐曲调为主,积极融入其他多类音乐作曲手法的创新表现,所以对于整部作品的探究更应从《冬花》乐章入手,以便更充分地把握整部钢琴组曲的基本格调与创新特点。
二、《冬花》的創作特征
任何音乐作品的创作不仅与作曲家内心情感、生活经历、性格特征等有关系,而且还深受所处社会环境、思想理念等方面的影响,《冬花》作品同样如此,即便是把画意移植到音意中,同样会受到多类因素的综合影响,音乐创作特征上出现更独特的表现。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
作曲家的生活环境会对其思想认知造成较大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显然对王立三先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书香门第生活环境潜移默化中对其造成思想文化上的较大感染,以致其将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地融入《东山魁夷画意》钢琴组曲中,从《冬花》表现中可明显看出。其一,《冬花》是观赏日本画作有感而创作出来,但其音乐技法上体现出强烈传统民族化,汪立三先生在该曲表现中整体自由,以散板速度反映出画中清冷而富生命力的对比性,更突显了中国特色的音乐表达方式,将画中韵味更深刻地表现出来。其二,《冬花》作品中还包含着中国诗词文化,整部组曲中各乐章开头都有几句简短小诗,其中都以中国传统诗词风格刻画出不同的情感韵味,如《冬花》就从“沉寂”“冷清”“银白”“繁茂”“生命”等关键词表现出画作中的静谧自然与顽强生命。这种绘画、文化及音乐的共同关联,在词曲配合之间,更能增强音乐情感的表达,引起听众共鸣。
(二)与日本都节调式关联紧密
在《冬花》作品中作曲家还将日本都节调式合理融入其中,并与所使用的中国传统音乐曲式有机统一,实现了更深度意义上的音乐创作技法创新,在曲中情感表现上更具优势。日本都节调式本身是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调整,转变为五声调式,汪立三先生在《冬花》创作中就以si与fa的应用作为关键点,并通过si、do 和 mi 、fa 对应构成的小二度,增强情感表达,更强烈而又准确地表现出大树的顽强生命力,其中不少音在中国传统音乐音阶中是并不存在的,更充分表现出了作曲家在传统与现代音乐应用内容上的卓越创新能力。同时,《冬花》在表现手法上也多结合日本都节调式加以改进,比如其中不少小节表现中出现了和声叠置手法,如第三小节后较多出现的空五度叠置,实现了增一度音程碰撞,使曲调中出现音响效果不协和的表现,对于冬花清冷意境的展示更得以加强;除此之外,其中还有等音记谱、半音化碰撞等多类创作手法,在我国钢琴曲创作乃至传统音乐文化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创新引导作用。
(三)与佛教音乐有所关联
《冬花》在音乐节奏表现上与传统音乐表现形式之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其主题段音调表现上,虽然主题段主要以同一音调进行,但还会伴随着不同音型的复调,以主题音调为核心,反复出现在各小节中,在节奏表现上与佛教音乐中的呢喃唱诵有很大相同点。日本都节调式以及我国传统音乐化中多以方整性节奏为主,相对而言各种音调在表现上会与主题音调有所关联,至少保证前后承接,而且也很少出现尤为明显而细碎的无结构性复调,而佛教音乐中却有很多仅重内涵诠释,而不强调结构功能的音乐表达形式,《冬花》中主题段音调表现上正借鉴了佛教音乐中的特性,通过层叠反复的音调关联增强了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能使听众对其中作品精神产生更深刻的共鸣。
(四)表现出西方印象派音乐风格
西方印象派音乐风格在《冬花》表现中同样有很明显的体现,无论是从音乐结构,即起始表现,亦或从音乐力度上,其都与印象派音乐典型作品有很大相似点。一方面,印象派音乐特别重视色彩的表现,在音乐中即聚焦在音色的变化表现上。从《冬花》的整体力度选用表现上可以看出,弱力度作为主基调以用来表现出静谧自然环境,所以在力度选择中表现更加明显,处于pp-mp力度区间的小节大约占据到整曲中的3/5左右,这与印象派音乐表现风格有很大的相似点,另一方面,从其力度变化上,虽然整体强弱变化相对较大,但大部分小节都集中在mp力度以下,仅高潮与华彩部分出现一定的高强度变化,结合其引子、主题段等部位的力度变化,也与同为自然表现中的印象派音乐有很大联系。
三、《冬花》的演奏要点
(一)注意音乐声部的理解
《冬花》弱音范围较广,大部分都处于mp以下,以其发展段前半部分为例,通过4个声部的应用,整体节奏上虽然相对轻缓,展现冬日大冰树枝丫在微风中的摇晃伸展,但其本质上却是在积蓄力量,为音乐高潮段的来临打好基础,可以明显感觉到力度的微抬,在演奏中要有一定的节奏变化,避免出现突兀感。这一过程中基本都稳定在p音量上,不过却不能将4个声部演奏表现趋同化,否则表现力度会大大削减,应注意控制好各声部表现特点:对于八分音符声部而言,要注意其旋律声部定位,所以在作品演奏时要对其音量加以调整,使音量有一种上扬感,并且还需使其中的音色表露出来;五连音声部必须保证流畅度,这是音乐整个过程推进的关键点,所以要将音色糅合在旋律声部中,使其音色内敛化;上方声部虽然也为八分音符,而且比较规整,但其实际上却是三连音,可以看作是次旋律声部,能够感受到其与五连音声部之间所存在的对比差异感;最后还有一个声部为低音声部,主要用于强化音乐节奏,为音乐氛围的营造加以渲染。《冬花》整体而言具有很强的情感表达能力,相对而言在演奏技巧应用上也更加严谨,不同声部都需严格控制,才能保证音乐整体表现上的规整性。
(二)注意音乐音色的调控
《冬花》需注意对音色的调控,其本身与印象派在音色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可多从其音色演奏技巧中获得合理的音色调控方案,用以增强曲目表现力。其一,可以利用踏板。“en laissant vibrer”的表现能力很强,能够在曲目某些小节中凸显出一种强烈的遥远朦胧感,是印象派音樂表现中比较特别的一类表现方法,所以《冬花》演奏过程中其实也可借鉴该方法,利用踏板余音构造出一种独立于主题段音调之外的音乐表现效果,例如在曲目中71~74 小节,利用踏板余音能构造出一种更加模糊而特殊的音乐意境,增强曲目精神内涵的表现能力。其二,音色调控还可从触键方式上实现。不同的触键方式具体可包括如触键的力度、触键的速度、触键的部位等方面加以调整,因为《冬花》本身在音乐氛围表现上存在如闪烁、缥缈等较多特殊音色,所以更需重视声音表达上的共鸣与振动效果:琴键按压不可力度过重,更要避免压到底部;在速度上则需以音色需要为主适当把控,准确控制表现节奏;在触键部位上,应以指面而非指尖进行弹奏,以免控制不住速度或是在高潮部位难以保证音色的力度,所以要选择指面,能在弹奏过程中更准确地把握音乐力量表现,将高潮部分不断推进效果更有力地展现出来。
(三)注意音乐织体的管控
《冬花》作品整体而言节奏紧密而且各段落完整规范,尤其是其中B部内容上,充分利用日本都节调式,通过使用五连音节奏的加花变奏手法,使整个音乐节奏更加流畅而且绵长,再加上其中还利用复节拍、五对二复节奏等手法,使音乐表现更加华丽生动,整体表现中的节奏感也更加强烈,以此更突显出《冰花》绘画中枝条盘错、冰花繁茂的画意内涵。而在这一音乐织体的管控上,一方面,要加强音色的调控,可如上文所示,对其触键方式加以控制,以此保证作品闪烁、缥缈音色效果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则需对织体中的复节拍和复节奏合理利用,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出现在41~50小节中,而且其中复节奏还是五对二的节奏型,该过程演奏中就需注意左右手配合,右手以持续五连音为主,主要用来控制音乐旋律,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而左手则用于伴奏,注意节奏律动的准确把握,以此实现节奏流畅而且拍位准确。
四、结语
总之,《冬花》作为我国钢琴组曲中创新发展的重要引领者,不仅促进绘画、文艺与音乐之间的共生共融,而且有效实现了不同音乐文化与表现形式的充分关联,在我国现代化音乐体系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作为与西方印象派音乐风格有较大关联性的音乐作品,《冬花》在演奏中可多从其演奏技巧中获得灵感,借鉴相关演奏技巧,比如关于弱声虚实相间的表现方法,在曲目演奏中就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将之与其他演奏手法关联起来,以此促进演奏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堃.关于汪立三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艺术风格之浅析[J].北方音乐,2018,38(19):99.
[2]刘英泰,廖西琳.论汪立三《东山魁夷画意》音画结合的重要元素——“通感”[J].黄河之声,2017(22):74—75.
[3]黄珩.都节调式的运用——详析《冬花》调式特点[J].大众文艺,2017(07):163—165.
[4]张舒雯.汪立三钢琴作品《冬花》意境感悟与表现的探索[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