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涪陵榨菜经验对钦州黄瓜皮产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2020-10-29 05:44韩彰桂林明龙陆鹏洲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8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

韩彰桂 林明龙 陆鹏洲

摘 要:钦州黄瓜皮是广西钦州市的特色优势产业,为了推动该产业发展,笔者先后深入钦州市2县2区12个镇、7个黄瓜专业合作社和8个黄瓜皮加工企业进行调研,摸清了钦州黄瓜皮产业的发展现状,并赴重庆涪陵学习考察,以涪陵榨菜产业为标杆找出差距,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钦州黄瓜皮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涪陵榨菜;黄瓜皮;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930055

钦州黄瓜皮是广西钦州市特产,是以钦州“短藤白皮黄瓜”为原料,经传统方法秘制加工而成,具有嫩脆、酸中带甜、香味浓、口感好、增加食欲等特点,风味独特[1],为佐餐佳品。史载,钦州黄瓜种植于宋朝时期开始,已有800a余历史。清道光年间(1782—1850年),粤籍御厨锦长青选用钦州黄瓜酿制黄瓜皮,深受皇室喜爱。自此,钦州黄瓜皮名声渐起。20世纪90年代,钦州市黄瓜皮加工厂家采用新技术,对钦州黄瓜皮进行加工保鲜处理,在秉承传统风味的基础上,推出开袋即食小包装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钦州黄瓜皮产业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1 钦州黄瓜皮产业发展现状

1.1 黄瓜种植面积突破10万hm2

2009年,欽州市黄瓜种植面积7.39万hm2;到2019年,种植面积增加到11.8万hm2,鲜瓜产量18.6万t。黄瓜主产区由原来的钦南区那丽、那彭、那思等3个镇,扩展到全市4个县(区)的18个镇。

1.2 从业人员形成一定规模,出现产业组织

钦州市从事黄瓜种植、粗加工、销售的农户约6万户,10万人。现有黄瓜专业合作社8家,社员916户,合作社种植黄瓜约占全市生产面积的5%。合作社通过与加工企业签订合同实行产销对接,同时建立鲜瓜就地粗加工设施,那勉、和盛、永昌、绿源、华源、绿岛等黄瓜专业合作社黄瓜粗加工量占自身鲜瓜产量30%以上。

1.3 企业加工能力超万吨,市场拓展取得进展

钦州市黄瓜皮加工企业共19家,从业人员600余人;企业资产总额889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278万元;企业设计生产能力1.7万t;广西钦州市广泰食品厂鲜黄瓜压榨、瓜皮加工等工艺流程实现了半自动化。通过市场开拓,黄瓜皮销售范围由原来的以广西和湖南为主,逐步扩展到广东、湖北、贵州、云南、江西、辽宁等省。

1.4 黄瓜皮品牌创建取得初步成效

钦州市19家黄瓜皮加工企业中,有10家企业注册了产品商标并获得QS认证。其中,钦州市锦泉瓜皮爽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广西钦州市广泰食品厂的黄瓜皮产品获得了“广西优质产品”称号。锦泉牌瓜皮作为钦州黄瓜皮代表性品牌在广西内外享有一定声誉。2014年7月2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钦州黄瓜皮”实施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

2 钦州黄瓜皮与涪陵榨菜产业的差距

2.1 种植规模上存在较大差距

涪陵榨菜的原料为青菜头,是当年秋冬季种植翌年初收成的作物。当地群众在中晚稻收割后种植青菜头,有效利用了冬闲田资源。2018年,涪陵区青菜头种植面积达72.6万hm2、总产量160万t以上[3],共涉及22个乡镇(街道)16万多农户、60多万人。其种植规模占到涪陵耕地面积的74%,面积和产量分别为钦州黄瓜的6.15倍、8.6倍。

2.2 加工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

2.2.1 加工企业数量、规模上的差距

涪陵区有近2000户榨菜半成品加工户和37家榨菜精深加工生产企业。其中,有榨菜重点龙头企业24家,国家级2家、市级17家、区级5家,年青菜头加工能力100万t以上,成品涪陵榨菜生产能力60万t以上。已形成全形榨菜、方便榨菜、出口榨菜等3大系列100余个产品品种[4]。其中,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榨菜行业的龙头,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评为“中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50强”,拥有万吨级榨菜加工厂8家、现代化生产线20条,年产能力12万t。而钦州市仅有19家黄瓜皮加工企业,最大的企业黄瓜皮加工能力仅2000t·a-1左右,全市企业年加工黄瓜皮合计不足2万t。

2.2.2 加工装备自动化的差距

涪陵榨菜集团建立了自动化的生产线,钦州市除广泰食品厂采用简单的部分半自动生产外,其它黄瓜皮加工企业均为传统手工作坊生产。

2.3 技术与产品研发上存在较大差距

涪陵众多榨菜加工企业建立起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与国内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创新榨菜深加工技术,研发新产品,做到了原料的综合利用。而钦州黄瓜皮加工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

2.4 销售模式上存在较大差距

涪陵榨菜产业,极为注重营销,由原来的代销、赊销的传统模式向“品牌+通路+服务”创新模式转变,通过强力打造品牌和宣传、建立密集销售网络,及时跟进指导服务,在全国建立起1000余家一级经销商和200余家战略合作骨干经销商,经销范围覆盖全国34个省级市场、264个地级市场,在全国设立8大销售区和33个销售办事处。而钦州黄瓜皮销售范围只在与广西相邻的几个省份,在省级市场和少部份地级市场设立少量的经销商。

2.5 文化打造上存在较大差距

涪陵有关部门和企业认真搜集榨菜史料,从青菜头种植起源、古代民间加工习俗、近代榨菜加工发明等方面,整理出百年榨菜产业文化发展历程,而且大部分榨菜加工企业也很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在文化表现形式上,采取诗词、歌赋、民谣等多种载体,内容丰富多彩。而钦州黄瓜皮在产业、产品、企业文化上仍有待挖掘、树立和丰富。

2.6 品牌树立上存在较大差距

涪陵榨菜产业,通过一流咨询公司策划、国内文化巨星代言、中央电视台等顶级媒体传播、大型超市等地面终端传播、产品包装媒体化等手段,树立品牌形象。如“乌江牌”、“辣妹子牌”等品牌,消费者耳熟能详;“乌江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乌江牌”榨菜被列为中国榨菜行业标志性品牌。相比之下,钦州黄瓜皮产业尚无“中国驰名商标”、“广西著名商标”,以及“中国名牌产品”,品牌影响力有限。

2.7 产业扶持上存在较大差距

涪陵区政府出台了有关政策规定,建立区级领导联系重点龙头企业制度,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从5个方面对榨菜产业进行扶持。原料基地补助,补助农户200元·hm-2;对销往区外作为蔬菜食用榨菜,补助20元·t-1;对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榨菜半成品腌制池建设,补助300元·cm-3;对榨菜加工企业改造、升级生产线,给予补助和贷款贴息;对企业的品牌创建,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奖励80万元,对获得重庆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奖励5万元,对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奖励10万元。而钦州市在这方面的行动还没有跟上。

3 加快钦州黄瓜皮产业发展的思考

3.1 强化政府引导,建立钦州黄瓜皮产业发展组织机制和产业扶持机制  借鉴涪陵建立区级领导联系重点龙头企业制度的做法,成立市领导挂帅、跨部门的协调机构,定期了解、收集和研究解决钦州黄瓜皮产业发展问题,督促相关措施落实到位。

研究涪陵区政府出台的榨菜产业扶持政策,立足钦州实际,认真对钦州黄瓜皮产业现行扶持政策进行审视和评估,及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抓住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进行系统支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針对性强的政策激励措施。

3.2 强化龙头带动,支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钦州黄瓜皮加工企业小、散、弱,整体加工能力严重不足,与黄瓜种植面积不相匹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要想让加工企业真正舞起产业发展的龙头,需要政府通过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手段,鼓励加工企业淘汰手工作坊式的落后生产方式,引进现代化全自动生产线,迅速提高加工产能,促使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推动加工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完成现代化改造升级,做大做强;积极牵线搭桥,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技术研发,根据不同区域市场消费偏好,开发不同口味的黄瓜皮产品,以及不同企业的特色产品,避免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促进良性发展。

3.3 统筹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和文化挖掘,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改组钦州黄瓜皮产业协会,让其成为真正代表产业各利益相关方的公共组织,切实负起行业自我管理与协调职能。由协会主导,以“钦州黄瓜皮”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公益性品牌,聘请一流咨询公司进行策划和运作,统一开展品牌形象塑造、市场推广,协同开展相关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创作,讲好钦州黄瓜皮的历史人文故事、产品故事,提高品牌形象,增强亲和力和传播力。与此同时,对销往市外的黄瓜皮产品进行补助,鼓励企业创建名牌,逐步构建完善的产品销售网络。

3.4 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

相对于现有8家黄瓜专业合作社的916户社员,为钦州黄瓜皮提供原料的6万户农户绝大部分仍然游离于产业组织之外,不可避免地带来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的种种弊端,不但降低了加工企业与瓜农的交易效率,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农民难以获得原料供求的宏观信息,容易造成黄瓜种植的时起时落,质量也不稳定。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黄瓜合作社,将瓜农有效组织起来,统一标准生产、统一销售,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原料生产与加工的协调发展。

3.5 搞好良种良法服务,促进种植规模发展

在对钦州黄瓜皮种植基地补助的同时,组织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抓好良种良法服务。以高产为核心提高种植效益,增强瓜农生产动力。

参考文献

[1] 何君林.打造“2+X”百亿级产业集群助推乡村产业振兴[J].科学种养,2020(01):12-13.

[2]刘远芝.涪陵榨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17):105,107.

[3]蒋振武,刘小玲.广西腌渍风味黄瓜皮重金属指标研究分析[J].轻工科技,2016,32(07):6-7.

(责任编辑  李媛媛)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
海南省热带花卉文化研究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