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兰 陈德刚 张冰莹
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泰妙菌素的发酵水平,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生产菌T19-127L最佳种瓶培养时间为4d,最佳发酵周期为9d,最佳紫外照射时间为160s;采用紫外诱变技术,筛选到1株突变菌株,遗传性状稳定;通过发酵摇瓶验证,其摇瓶效价为13352u·mL-1,比出发菌株(9605u·mL-1)提高39%,连续传代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关键词:泰妙菌素;紫外诱变;选育;效价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930016
泰妙菌素(Tiamulin,TML)别称泰妙灵、支原净等[1],是一种常见的半合成的双萜烯类兽用抗生素[2]。TML是担子菌侧耳属发酵得到截短侧耳素后,再经化学合成方法得到其氢化延胡索酸盐,TML是首个截短侧耳素(Pleuromulin)类的兽用药物[3]。
目前,为获得满足生产需求的目的菌株,常采用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全局转录工程等技术手段来改造菌株[4]。紫外线诱变(Ultraviolet Mutagenesis,UV mutagenesis)是常见的物理诱变方式,广泛用于微生物菌种的诱变处理,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5,6]。紫外线能量低,对核酸造成的伤害比较单一,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安全性好、诱变效率高等优点,在避光条件下诱变结束后已产生突变的性状不易恢复,因此应用较广泛[7,8]。UNDERT等[9]利用紫外线照射裂褶菌,获得了3株突变株;MUKHERJEE等[10]利用紫外线处理的草菇原生质体,获得了4株形态发生突变的菌株和1个营养缺陷型菌株;郑哲等人利用紫外诱变得到1株较出发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提高了40.08%的突变菌株[11]。目前与担子菌相关的紫外诱变育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为担子菌诱变育种提供了参考,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有效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菌株
泰妙菌素生产菌(Clitopilus prunulus),菌种号为T19-127L,由宁夏泰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1.2 培养基
斜面/平板培养基:葡萄糖40g·L-1、胰蛋白胨10g·L-1,琼脂20g·L-1,pH自然。
种瓶培养基:葡萄糖50g·L-1、酵母提取物20g·L-1、MgSO4·7H2O 0.55g·L-1、FeSO4 0.05g·L-1、Ca(NO3)2 0.5g·L-1,pH 6.2。
發酵培养基:葡萄糖60g·L-1、玉米浆25g·L-1、黄豆饼粉4g·L-1、MgSO4·7H2O 0.4g·L-1、CaCO3 0.9g·L-1、豆油0.6g·L-1,pH 6.7。
1.2 仪器与设备
FA2014N分析天平,北京东南仪诚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LDZX-50KBS立式高压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HR40-A2生物安全柜,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MJX-160-Z霉菌培养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FE20 PLUS pH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YT-CJ-2N双人双面净化工作台,北京亚泰科隆仪器技术有限公司;HZQ-F280全温振荡培养箱,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PSX智能型恒温恒湿培养箱,宁波莱福科技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T19-127L菌的活化和菌悬液的制备
无菌环境中,取约3cm2的菌丝斜面于研磨器中,加入适量的无菌水,充分研磨,使菌丝断裂;吸取1mL研磨液于斜面,涂布均匀后,置于27℃培养箱培养。
1.3.2 T19-127L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无菌环境中,取约3cm2的菌丝斜面于研磨器中,加入适量的无菌水,充分研磨,将其全部转移至种瓶培养基,27℃、220r·min-1培养。每隔24h取1次样,称取10g种瓶培养物于3000r·min-1离心10min,除去上清液,记录沉淀质量,计算菌浓。用菌浓反应菌体的生长情况,并绘制培养时间—菌浓曲线,菌浓的计算公式:
W=mM×100%(1)
式中,W为菌浓,%;m为沉淀的质量,g;M为种瓶培养物质量,g。
1.3.3 T19-127L发酵周期的测定
无菌环境中,按照10%的接种量将种瓶培养物转接至发酵瓶,27℃、220r·min-1培养。每隔24h取1次样,测定发酵液的pH和效价。
1.3.4 紫外诱变实验
无菌环境中,取约3cm2的菌丝斜面于研磨器中,加入适量的无菌水,充分研磨,制得菌悬液,备用。将菌悬液稀释1000倍,取0.1mL稀释液于培养皿,并涂布均匀,置于27℃培养箱中预培养48h后,用紫外灯照射0s、10s、20s、40s、80s、160s、320s、420s(培养皿至紫外灯的垂直距离保持30cm,15W紫外灯),照射结束后继续于27℃避光培养,防止光复活,平板计数,计算致死率,随机选取单菌落制成试管斜面保藏,进行效价验证。致死率的计算公式:
z=xX×100%(2)
式中,z为致死率,%;x为紫外线处理后的单菌落数,个;X为对照组的单菌落数,个。
1.3.5 最适生长pH实验
将突变株菌悬液稀释1000倍后,吸取0.1mL稀释液,分别接种到pH值为5.5、6.0、6.5、7.0、7.5的固体培养基中,并设置3组平行试验。于27℃恒温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成情况。
1.3.6 发酵特性验证
将出发菌株T19-127L与筛选出的突变菌株按照10%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并设置3组平行试验,于27℃,220r·min-1的振荡培养箱中进行发酵,培养8d后测定发酵液的pH值和效价。
1.3.7 遗传稳定性试验
将筛选出的突变菌株进行5次传代培养,并将每代突变菌株菌悬液按照5%的接种量接种于pH7.5的发酵培养基中,并设置3组平行试验,27℃、220r·min-1振荡培养8d后,测定每代突变菌株的产素能力,从而验证菌株的突变性能是否能够稳定遗传。
1.3.8 检测方法
pH值,采用pH酸度计对发酵液的pH值进行测定。
截短侧耳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配制浓度分别为0.25mg·mL-1、0.125mg·mL-1、0.0625mg · mL-1、0.03125mg · mL-1、0.015625mg · mL-1、0.007813mg · mL-1的截短侧耳素标准品甲醇溶液,进行高效液色谱测定,每个浓度重复3次。HPLC液相条件为乙腈:0.02mol·L-1KH2PO4=45:55,UV205nm,流速1mL·min-1,柱温27℃[12]。
2 结果与讨论
2.1 生长曲线
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含量与接入发酵瓶的种子的活性有直接关系,通常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种子进行转接发酵。通过图1可知,菌株T19-127L在第2~7天处于对数生长期,分别将培养3d、4d、5d的种子转接发酵瓶。培养8d后,测截断侧耳素的含量发现,培养4d的种子具有较高的产素能力,因此将种瓶培养时间确定为4d。
2.2 发酵周期
出发菌株T19-127L产素能力与培养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效价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培养至第9天效价达到最大;pH则呈现出先增后平的趋势,同样培养至第9天发酵液pH出现最大值,发酵第9~11天一直处于7.78左右。因此,将发酵周期确定为9d。
2.3 正向突变菌株的筛选
将预培养物用紫外线处理后,单菌落数随处理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随紫外灯照射时间的增加,培养皿中单菌落数依次减少,而致死率则依次增加。其中,紫外灯照射80~160s时,致死率在50%~80%;紫外灯照射420s时,致死率达97%,说明紫外照射时间对致死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正向突变一般都出现在70%~80%致死率中[13],因此实验选择的最佳辐照时间为160s,此时菌株致死率为80%,较符合正向突变的理想致死率。随机挑选14株单菌落制备试管斜面,4℃保藏,备用。
2.4 菌种发酵能力测试结果
分别将14株突变株接种于种瓶培养基中,27℃培养,220r·min-1培养4d后,按照10%的接种量转接发酵培养基,相同条件下培养9d后用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的效价。其中,3株菌种的效价提高了5%~10%;有7株菌种的效价提高了10%~20%;有2株菌种的效价提高了20%~30%,正突变率达到85.7%。
2.5 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
根据生产需求,选择9号菌株连续培养5代,每代菌株均进行发酵验证,发酵液的效价如图4所示。图4可以直观反映出突变株的第3代和第4代具有较高的产素能力,但是这5代的产素能力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说明突变株在传代过程中具有稳定的遗传性。
3 结论
工业生产中,诱变育种是获得高产菌株常用的方法,都雯玥[14]对Clitopiluspinsitus的原生质体进行重离子辐照诱变,最终选育出C.pin15I5E和C.pin15II6B2株正变异株,其产量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16.17%和15.47%;何海燕[15]等人通过微波诱变获得果胶酶高产菌株;陈晓丽利用制霉菌素筛选得到截短侧耳素高产菌,其效价提高了38.5%。本研究为提高泰妙菌素的发酵水平,采用经典的紫外诱变技术对泰妙菌素生产菌T19-127L进行选育。经紫外诱变,正突变率达到了85.7%,通过大量筛选得到2株菌泰妙菌素突变株,比出发菌株效价提高20%~40%,其中T19-20(13352u·mL-1)的效价最高,比出发菌株T19-127L(9605u·mL-1)提高了39%,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王俊萍,冀建军,田启超,等.乌鸡泰妙菌素中毒诊断与治疗[J].畜牧与兽医,2016,48(03):164.
[2]刘东良,贾海燕,魏建超,等.截短侧耳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17,49(02):107-111.
[3]黄贺贤,曾振灵,黄显会.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泰妙菌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10,44(06):42-45.
[4]尤亮,丁东栋,崔志峰.乙醇耐受性釀酒酵母菌株选育的研究进展[J].工业微生物,2016,46(03):51-54.
[5]许翠,高梦祥.微生物菌种诱变筛选方法及其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56-60.
[6]曹礼,王晓琴,李彩霞,等.酿酒酵母菌的紫外诱变及其突变株的性能测定[J].中国酿造,2009,28(10):66-68.
[7]ZHUM,LIP,GONGX,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production of ethanol between 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 and separate hydrolysis and fermentation using unpretreated cassava pulp and enzyme cocktail[J]. J Agr Chem Soc Jpn, 2012, 76(4):671-678.
[8]杨小冲,陈忠军,赵洁,等. 紫外诱变选育耐酸酵母菌株及其特性研究[J]. 中国酿造, 2017, 36(10):109-113.
[9] Hundert P,Koltin Y,Stamberg J,et al.Repair of UV-induced damage in wild-type and mutant strains of Schizophyllum commune[J].MutationResearch/Fundament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utagenesis,1978,50(02):157-162.
[10]Mukherjee M,Sengupta S.Mutagenesis of protoplasts and regeneration of mycelium in the mushroom Volvariella volvacea[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USA),1986,52(6):1412-1414.
[11] 郑哲,贾翠英,张玉辉.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紫外线诱变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1(03):66-69.
[12]张婷,金鑫,李倩,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截短侧耳素的含量[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4,31(10):69-70.
[13]张丽萍,程辉彩,田连生,等.植酸酶高产菌株的紫外线——空气等离子体复合诱变选育[J].中国饲料,2006(09):13-15.
[14]都雯玥.重离子辐照并筛选截短侧耳素高产菌株的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6.
[15]何海燕,覃拥灵,陆世则,等.产果胶酶棘孢曲霉的筛选鉴定及微波诱变育种[J].中国饲料,2015(02):20-22.
(责任编辑 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