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志均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追击阶段第一个大的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知悉南京解放,毛泽东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中“百万雄师过大江”这句,是渡江战役的生动写照,充分表达了一代伟人的欣喜激动之情。
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国共双方的力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部被歼灭,残余的兵力虽有204万,但正规军只有146万。加之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上的全面失败,不但丧失了向解放军进攻的能力,而且实际上也不能做战略上的有效防卫。而人民解放军已经在战争中发展到358万余人,其中野战军218万,装备也大大改善,并且已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绝大部分国土。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发展,跨过长江天堑、解放全中国的任务已摆在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面前。
早在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就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号令:“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
国民党企图利用“和平谈判”为手段,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以便争取喘息时间,保存残余的反革命势力,然后伺机卷土重来。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以“因故不能视事”为由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1月22日,李宗仁以代总统身份表示愿意以中共所提八项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张治中率团赴北平谈判。
鉴于蒋介石和李宗仁都缺乏真正和平的诚意,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做战斗渡江的准备。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中央军委于1949年2月3日至3月20日先后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7个兵团24个军及地方部队共100万人,准备于4月间发起渡江作战,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治、经济中心——京(南京)沪杭地区。中央军委还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加强渡江战役的统一领导。
国民党政府最终于4月20日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談失败。同日,我军开始按计划实施渡江战役。
长江全长6400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自西向东横贯大陆的中、东部,下游江面宽度从1.25公里至10余公里不等,水流湍急,易守难攻,是组织防御的天然屏障。
国民党军统帅部的决心是:依托长江的有利条件,集中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和华中军政长官公署两大集团共70万人,以及海军2个舰队,空军4个大队,在东起上海、西至湖北宜昌的1800公里沿江地带和浙赣线以北地段设防。主要防御方向位于江阴以西、南京以东地段,并在战役纵深控制一定机动兵力。国民党军总部设在南京,其沿江防御的具体部署为:
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所属25个军(75个师)约45万人,组成两道防线,沿江为第一道防线,从上海至湖口段800余公里沿江地区部署18个军(54个师),第二道防线布设于浙赣线及浙东地区,部署7个军,担任纵深防御。指挥部设在上海。
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所属15个军(40个师)约25万人,在湖口至宜昌段1000余公里的沿江地区布防。其中10个军直接担任江防,5个军担任九江、南昌、长沙等地防御。指挥部设在汉口。
国民党军队沿长江一线展开,形成两个梯队的宽正面、纵深立体部署。企图在海、空军的支援下,依托既设阵地,阻止解放军于对岸、杀伤于江面、歼灭于江滩;一旦江防被突破,则退守上海及浙赣铁路一线,继续组织抵抗、反击和夺回长江沿线防御阵地。
针对国民党军沿着长江布防的一线长蛇阵,总前委运筹帷幄,智珠在握。刘伯承说:蒋介石的长江防线是一个死蛇阵,如其一处被斩断,全线震撼。为斩断这条死蛇,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作了针锋相对、切中要害的战役部署。人民解放军决心百万大军分为东、中、西3个集团,利用芜湖、南京、江阴的长江突出部位,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钳形攻击、翼侧牵制、纵深控制的战法,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而后向南发展,形成合围,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控制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这个部署的高明之处:一是避实击虚、合围歼敌。对国民党重点防守的南京、镇江之敌,仅在江北用部分兵力监视,而主力则在长江突出部的两肋实施突破,其中东突击集团35万人在江阴段三江营至张黄港地段实施渡江,中突击集团30万人在繁昌段裕溪口至枞阳地段实施渡江,尔后东西对进,合围南京、镇江之敌。二是区分先后,调动敌人。中突击集团4月20日晚率先渡江,东突击集团和西突击集团推迟1天于4月21日晚渡江。中突击集团提前渡江,调动了南京敌人西援,打乱了敌人部署,减轻了东突击集团渡江压力。
渡江战役共分为三个阶段实施,人民解放军先是横渡长江,克服天堑,突破江防后更是锐不可当,势如破竹。
第一阶段:突破江防,占领南京(4月20日至23日,历时3天)。中、东、西突击集团发起渡江作战后,均在一夜之间突破国民党军千里江防。战至23日,东集团主力切断和控制了宁沪铁路,第34军进占镇江,第35军1个团首先进入国民党总统府,南京解放;中集团一部占领芜湖;西集团攻占贵池、青阳等地。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占领黄梅、浠水、汉川等地,有力牵制了华中地区国民党军,保障了西集团渡江作战的翼侧安全。至23日,人民解放军3个集团展开于长江以南,深入敌人防御纵深30—70千米,为下一阶段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阶段:合围歼灭芜湖、南京、镇江逃敌,占领浙赣铁路(4月24日至5月11日,历时17天)。人民解放军渡江成功后,国民党军南京、镇江、芜湖之敌向杭州撤退,芜湖以西至湖口之敌向浙赣线撤退,常州以东之敌向上海收缩。据此,我军调整了部署,三野命令东集团和中集团主力迅速展开追击,在郎溪、广德之间完成战役合围。战至4月29日,歼灭国民党5个军8万余人于郎溪、广德之间。5月3日,第7兵团占领杭州。5月4日—7日,西集团控制了义乌至东乡段400余千米的浙赣线,切断了国民党军两大集团的联系,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在浙赣线组织防御、反击,夺回沿江阵地的企图。
第三阶段:攻占上海,歼灭国民党守军主力(5月12日至6月2日,历时22天)。郎溪、广德围歼战后,华东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只剩下国民党军京沪杭警备总部率主力8个军共20余万人退守上海。据此,我军进一步调整了部署。三野第七兵团向浙东、浙南进军,解放浙江全省;第八兵团继续担任南京、镇江等地的警备任务;第九、第十兵团共8个军围困上海。二野主力在浙赣线金华、东乡段休整,准备应付帝国主义可能的干涉,保障三野解放上海,另以一部向闽北、赣中地区进击,相机占领南昌。四野先遣兵团相机渡江占领武汉三镇,为四野尔后进军中南创造条件。
5月12日,三野向上海外围发起进攻。战至27日,上海解放,共歼敌15万余人。5月17日,四野攻占武汉。5月22日,二野第四兵团占领南昌。6月2日,崇明岛解放。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一举突破国民党军宣称的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共歼敌43万余人,占领了南京,解放了苏南、皖南、浙江的广大地区,以及江西、湖北、福建的部分地区。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突破长江天堑,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为实现解放全中国的战略目标创造了重要条件,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