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萍
摘 要:本地化使翻译进入数字化、技术化时代,翻译的范围得以延伸,翻译的内容呈现多样化、数字化特征,翻译流程更加复杂,需要技术的高度介入,对团队合作和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本地化译者需要具备出色的翻译能力和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才能胜任本地化翻译任务。本文以以上五种要素建构本地化译者能力模型,为当前国内高校制定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本地化;翻译能力;技术能力;译者能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9-0076-04
一、引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太阳微系统公司、甲骨文以及微软等大型计算机或软件公司在全美推广产品大获成功,继而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为适应目标市场独特的需求,对其软件产品进行本地化改造,本地化产业由此兴起,最近几十年获迅猛发展,如今已覆盖信息技术、通讯电力、医疗器械、运输设备、国际新闻服务等众多领域。本地化使人类的沟通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数字沟通成为一种新型沟通方式,数字文本几乎可通达世界任何一个语言社区,其发展也给翻译行业带来一场划时代的数字革命。翻译的类型、方法、标准、工作环境等变得更加复杂,作为高端翻译人才的本地化译者应具备何种能力有待进一步评估,这也导致高校在制定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方案时难以对能力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为此本文将探讨本地化产业背景下译者所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并以此为要素建构译者能力模型,更为直观地呈现本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方向。
二、本地化特点
本地化是创造或改造产品以适应特定区域的过程,主要针对软件、游戏、产品文档、网站技术等领域的跨文化文本进行翻译与改写,使其符合特定目标市场在语言、文化、习俗、消费习惯、技术规范等方面的要求。本地化与翻译密不可分,翻译是本地化的关键环节,本地化也是全球化时代一种新的翻译形式。本地化产业已成为语言服务业中的后起之秀,本地化翻译业务量大幅增加,对人才的需求也急剧上升。本地化特点和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本地化具有“经济驱动”“区域内核”“全程管理”以及“技术支撑”等特点,直接受商业利益驱动,比传统翻译的范围更广,翻译内容更新速度更快,经常是数字化、碎片化文本,有时需要经过“去个性化”处理,以便多语版本与原产品同时发布。大多数本地化项目都涉及计算机应用、翻译与过程管理、译后编辑、排版等,往往是由包括译者在内的多种专业人员协同作战,因而工作流程更复杂,需要借助信息、翻译、工程等一系列技术和工具,提高效率,掌控全程。本地化翻译作为本地化的中心环节,在诸多方面必然受到本地化特点的制约,对本地化译者的能力要求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本地化译者能力模型需要结合本地化特点和本地化能力要求进行建构。
三、本地化语境下译者能力模型的建构
译者能力是指作为一名优秀译者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素质。学界普遍认同译者能力是一种多要素能力,但对于具体由哪些要素构成则看法不一。陶友兰认为译者能力包括沟通能力、职业能力以及翻译能力。穆雷等將语言服务企业对翻译人才的资质和能力的要求概括为:职业素养、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任务处理能力、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任文认为新时代语境下的译者能力由翻译能力、人际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主动服务能力构成。三位学者对新时代译者能力的理解虽各有侧重,但均强调翻译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本地化译者能力模型的建构离不开对本地化能力的探讨。一些学者基于对本地化产业特点的研究,就本地化能力提出不同见解或建构不同的能力模型。Quirion的本地化能力模型由四个维度构成:翻译和改写能力、技术能力、关于本地化项目的流程和方法的知识、项目管理知识。Wright的本地化能力模型则包括工具和技术知识、翻译知识以及跨文化知识,其中工具和技术知识至关重要。Folaron将本地化能力分解为管理、技术和语言文化三大模块。Pym指出本地化能力与翻译能力的区别在于更加强调协作能力,本地化的最终产品是多方互动与团队合作的结果。Jiménez-Crespo提出本地化能力比常规翻译能力更加注重工具能力以及对过程、管理、团队合作和工作流程的把握能力。从以上观点可看出,本地化对语言、文化、技术、沟通、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有较高要求,这也为本地化译者能力模型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地化翻译能力是一种跨学科能力,从事本地化项目的译者既要具备较强的翻译能力,又需掌握本地化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笔者综合上述学者对译者能力和本地化能力的阐述,得出本地化语境下的译者能力模型应至少包括五种能力要素:翻译能力、技术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如下图所示),其中翻译能力为核心能力,是译者从事本地化翻译的前提条件。技术能力是译者提高翻译效率、增强职业竞争力的必备条件。沟通能力帮助译者融入本地化项目团队,与各相关方交流协作;管理能力确保翻译质量,助力译者职业提升。服务能力体现译者良好的职业素质,保障译者长远发展。
(一)翻译能力
翻译能力是在特定条件下执行特定的翻译任务所需的天资、知识、行为和专有知识的集合。本地化译者首先需要具备出色的翻译能力,包括(1)语言子能力:本地化译者需要具备双语或多语知识、社会语言知识、数字文本的术语、词组和语用规定的知识,以及语言对比与转换能力、译文产出能力、使用目标语进行技术写作的能力、根据目标国家或地区的语言习惯进行改写和译创的能力等;(2)语言外子能力:本地化译者需要对特定领域和整个世界有较强的认知,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百科知识和主题知识,比如关于全球化、国际化、本地化知识、关于超文本理论、结构和链接的知识,关于法律、技术、新闻、金融、医疗、广告、影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3)策略子能力:本地化译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环境、客户、服务费等因素,灵活运用具体策略识别并解决本地化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规划能力、决策能力、监控、自我评估和修正的能力。策略子能力能够调动其他各种能力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翻译项目的实施与完成。
(二)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主要是指与文档资源、信息以及翻译技术的使用相关的程序性知识。本地化翻译高度依赖技术的介入,各种技术和工具贯穿译前、译中和译后整个翻译过程,纯粹的人工翻译早已无法适应本地化高效率、快节奏的特点,译者需要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翻译记忆工具知识、术语挖掘和管理工具知识、本地化工具知识、本地化项目的文档格式知识等,懂得如何快速、高效地运用各种软件工具进行信息搜索、文本格式转换、翻译辅助、拼写和语法检查、语音识别、术语库、语料库和文档的创建和管理、译后编辑排版等。王华树、王少爽认为本地化译者应具备的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信息检索能力、CAT工具应用能力、术语能力、译后编辑能力”。Pym建议译者学会使用和评估新的翻译技术和工具,学会识别数据可靠性以控制潜在的风险,学会修正机器翻译或翻译记忆软件出现的语篇错误。
(三)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或交际能力是指内隐的语言知识和有效使用这种知识的能力和技巧。本地化项目复杂,需要采取流程化的工作模式,几乎每一个本地化项目都要靠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岗位、不同专长的人员合力完成。本地化使翻译的社会空间大为拓展,单打独斗的个体翻译模式难以为继,译者须与其他译者以及专业人员(审校、文档研究员、术语专员、项目经理、排版员、客户、项目发起人、作者、用户、行业专家等)保持沟通与协作,比如当译者对翻译材料存在理解上的问题或疑惑时,应及时咨询行业专家、项目经理等;当审校、质量检测员、客户等对译文产生质疑或提出批评意见时,译者应保持平和心态,积极讨论协商,及时处理误解与分歧。总之,译者需要在互动合作中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始终保持谦虚、包容与开放的心态。
(四)管理能力
本地化项目涉及内容管理、术语管理、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参与本地化项目的译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译者接受翻译任务后,需要进行时间管理,才能保证进度,按时交付译文。本地化文本涉及大量专业术语,译者需要做好术语管理,才能保证译文术语准确、专业、规范、统一。平行语料库是译者重要的翻译工具之一,也需要译者经常更新与管理。此外,与传统翻译行业相比,本地化针对译者的岗位更加多元化,译者的职业上升空间更大。良好的管理意识和能力能够成就译者在本地化产业链上实现岗位转型和升级。本地化产业缺乏翻译人才,更缺乏翻译管理人才,“本地化和翻译项目经理成为语言服务企业最紧缺的职位之一”。译者可从熟悉本地化的翻译管理系统开始,积累一些项目管理的知识与经验。
(五)服务能力
本地化属于语言服务业,译者作为从业人员,应具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具体而言,服务能力包括清楚译者的社会角色定位,能够遵守市场要求和工作规则,积极与客户沟通以便了解客户需求和要求,遵守本地化行业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富有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够承受较大的职业压力。译者的服务能力也是当今企业极为看中的能力。在翻译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大量翻译学习者都可以從事翻译兼职工作,只有关注细节、精益求精、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译者才能赢得口碑,在语言服务业中取得长久的发展机会,加之本地化极为重视译后质量跟踪,要求译者根据终端用户的反馈意见对译文进行动态调整,因而更需要译者秉持耐心、细致、专业、守信的服务理念和职业精神。
四、结语
本地化翻译仍是语言、文化的转换,翻译能力仍是本地化译者最为核心的能力要素。本地化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只有具备技术能力的译者才能胜任本地化翻译项目。此外,译者还需善于沟通、懂得管理、乐于服务。因此,以翻译能力、技术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这五大要素建构本地化译者能力模型,能够为译者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供方向上的建议,同时为高校在制定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块、考核评估、推行翻译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Tao. Y. L. Towards a constructive model in training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2012 (03): 289-308.
〔2〕Miguel A. Jiménez-Crespo. Translation and Web Localiz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3.
〔3〕Wright, S. E. Localization Competence for Transla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in E. Fleischmann, P. Schmitt and G. Wotjak (eds). Translationskompetenz, Tübingen: Stauffenburg. 2004.581-595.
〔4〕Pym, Anthony. Localization, Training, and the Treat of Fragmentation. 2006. Available: http:usuaris.tinet.cat/apym/on-line/translation/translation.html
〔5〕Folaron, D. A Discipline Coming of Age in the Digital Age: Perspectives on Localization, in K. Dunne (eds). Perspectives on Localization.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2006.195-222.
〔6〕Pym, A. Translation Skill-sets in a Machine-Translation Age. Meta, 2013 (03): 487-503.
〔7〕崔啟亮.全球化视域下的本地化特征研究[J].中国翻译,2015(04):66-71.
〔8〕穆雷,沈慧芝,邹兵.面向国际语言服务业的翻译人才能力特征研究[J].上海翻译,2017(01):8-16.
〔9〕任文.新时代语境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再探究:问题与出路[J].当代外语研究,2018(06):92-98.
〔10〕王华树,王少爽.信息化时代翻译技术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研究[J].东方翻译,2016(01):11-15,73.
〔11〕崔启亮.本地化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J].上海翻译,2015(02):58-62.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Localization has led translation in a digital and technological age, which causes expansion of translation scope, diver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content, com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more reliance on various technologies and tools,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team cooperation and service quality. To be more competent for localization translation tasks, the translator should possess excellent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ence, as well as good capabilities in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he translator competence model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se five capabilities i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ith a reference in their setting up training objectives of localization translators.
Keywords: Localization; Translation Competence; Technology Competence; Translator Competence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