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盈
摘 要:湛江素以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而闻名,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声名远播、屡获殊荣。同时兼具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历史底蕴较为深厚,其中,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最为光彩夺目。本文坚持“文化金融”与人文传承并重的研究理念,探究整合湛江生态旅游中的民间舞蹈文化资源,并对其开发与融合做一些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湛江;生态旅游;民间舞蹈;融合;对策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9-0064-05
引言
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湛江的旅游产业发展应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在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整合、融合文化旅游资源,为湛江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湛江市民族舞蹈形式多样,大众性强,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且具有社交、健身、娱乐的社会文化价值功能,渗透到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具有广泛性。同时,当地民间舞蹈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作为文化组成部分与体现形式的民间舞蹈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具有分散性,故需做有效整合,使之成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将文化融入旅游业发展仍是重大课题,打造成兼具经济发展促进功能和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高质量文化旅游产业仍是现实中面临的重大难题。鉴于此,本文以“文化金融”理念作為问题背景和最终目标指向,将经济价值作为生态旅游中融合发展民间舞蹈的根本目标之一,探讨民间舞蹈的在旅游发展中的经济价值。并从整合开发原则、当下面临的问题、融合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逐一研究。
一、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必要性认识: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有力举措
当前,国际关系已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主义发展趋势,基于此,党和国家高瞻远瞩,规划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根据该战略实施要求,民心互通是加固区域发展、提升区域发展质量的“凝合剂”,故文化先行势在必行,文化交融是有力保障。在国家发展战略下,文化旅游发展不能缺位。反观国内经济发展,“三期叠加”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这意味着,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如,传统经济发展引擎动力已经不足:制造业、投资出口业、基建行业拉动增长能力已显不足,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从对物质的需求转向了精神层面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经济发展动力与内需拉动力均有所变化,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家崔俊超所言:“过去30年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物质层面,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增长则要靠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健康等产业的发展。”据此,文化金融发展在此时必须挺身而出,通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我国金融、文化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培育出新的动力源。
(二)价值内涵:民间舞蹈是地域文化的“总汇演”
民间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很多民间舞蹈动作所展现的就是生产生活的场景。湛江市民间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亦是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诞生,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厚重的地方色彩,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血肉联系、互为表里,已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涵养着真实而淳朴的一方水土一方人。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看,民间舞蹈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发展价值。民间舞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间层面,民间舞蹈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在肢体语言中记载着相应文化背景、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是民族心理和审美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空间层面,民间舞蹈具有民俗性、地域性,但在文化交流与发展中,其“变异性”的特征可能演化出普遍性内涵,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文化形式。可见,特定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民间舞蹈的“原生形态”样貌,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足以使其在过程中进行“变异”,该过程亦是文化进一步积累和融合的过程。概言之,民间舞蹈是地域化的特定文化符号,又是普遍的和不断发展的“动态性”文化表征,民间舞蹈不仅是社会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更是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宗教观念等意识形态的体现。
(三)关系认知:二者融合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翼”
一方面,单纯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必然会面临“开发与保护”的矛盾问题,两者的平衡点在实践中难以把握,开发不足与过度开发在现今均有所表现。另一方面,民间歌舞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具有分散性的特点,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因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已不复存在或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在发展中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在生态旅游中融合民间舞蹈元素,便可很好地解决上述难题,使两者能够在融合中互促互进,共同发展。首先,文化是山水的境界。一山一水一世界,以奇山异水为依托,民俗文化为内涵,青山绿水、波光潋滟之中,飘拂丝缕民俗风情,叫游人在乐其中,既能畅享自然之恬适,又能体会文化之意蕴。在此意义上,山水原生态中,才能够构建起人的精神世界,才能够让人流连忘返,有所追忆。其次,绿色与文化搭台,演奏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警惕其成为经济发展的附庸,故在理念上以应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根本遵循。此意在说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中,首先应关注两者结合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即应以保护自然生态、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满足人们文化心理需求为直接目标。防止仅为商品流通目的,“生硬”地创造出一些五花八门的民俗产品,致使民俗在单一的经济发展目标中“变味”“变质”。最后,在可持续发展中,生态与民俗文化得到并重保护。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早在90年代,改革开发加快了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对外交流,为地区发展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奇特的民俗风情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湛江市民间舞蹈风格独特,与当地优美的自然生态荟萃在一起,可以想见:盛装群众载歌载舞,在青山绿水间动静结合,辉映成趣,景点之中点缀民舞民情,在与游客情感交流中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增强游客的参与性。此情此景,独具特色民舞的节奏、步伐、动律、体态等必然会在游客心中打上深深的烙印,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二、主要面临的瓶颈问题
目前,湛江民间歌舞融合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距离旅游产业发展的“高质量”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其发展迟缓主要是受到了三个瓶颈问题的制约:
(一)观念陈旧,认识不足
文化融合不等于在原有生态旅游的基础上作简单的相加处理,其理念、路径、方法要义均在于融合二字上。一是指整体上融成一体,人文与景观本就不可分割,因现实中对文化资源挖掘的不够,或做机械的迁移,导致人文与景观有机械叠加之感。二是指过程中的相互结合。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并未注重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步开发和利用,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忽视,导致其在结果中的缺位。岭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劳动力输出大省,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流逝,许多文化传承也都出现后继无人的想象,再加上有些技艺要么复杂危险、要么传男不传女,因此技艺流逝严重。相比之下,如意大利古罗马与文艺复兴等文化遗产,事实上受到了其国家层面的长久宣传和保护,虽然意大利基础设施与治安环境不尽如人意,但正是这种持久的保护、宣传、开发,很多旅游胜地让无数游客无比憧憬和神往。在我国,除兵马俑、莫高窟等文化遗产被世界普遍认知外,无数文化遗产事实上还处于“默默无闻”的无人知晓状态,这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其根本原因在于观念和认识上的不足。
(二)扶持不够,资金匮乏
国家层面,历来重视对文化遺产的保护,但具体到地方性层面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针对特色地域文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地方性保护政策措施做得还不够实、不够细。这并非指地方相关政策缺失或不充分,而是要强调一个较为普遍和突出的问题:将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等分开来看,相关政策措施十分详尽、到位,实施中成效显著;但将三者结合来看,结合、融合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就显得偏弱了。直接导致:一方面,地方政府投入相对较少,生态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民俗特色文化发展社会力量整合不够,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善。长此以往,易形成恶性循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文化旅游效益不明显——成本效益计算无吸引力——市场化运行机制不完善——宝贵文化遗产被历史“冻结”或随着时间逐渐消亡。
(三)策略单一,模式老套
这主要是管理能力不足的体现。文化旅游产业应兼顾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市场营销策略,若不以消费者文化消费心理为导向,则会因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而失去“供给”端的先机。常见的管理问题包括:第一,创意核心吸引不够,甚至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做简单的集合;第二,旅游模式创新不够,展示性有余,游客体验式模式开发不足;第三,大产业体系开发程度不足,核心引领,边际函射效应发挥不明显,应围绕核心,拓展相关市场空间,整合产业链条,从民间歌舞到民俗风情,从民俗风情到地域文化,形成互为驱动的互融共荣发展模式。第四,缺乏专业管理团队,重经营管理,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文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整合、运营、创新管理。
三、相关对策研究
(一)在历史文化积淀中寻找价值
设立专项基金,大力开展对湛江民间舞蹈的科研工作。着力开展民舞类型研究,重点进行民舞的风格特色研究,从道具、服饰、器乐,动作、体态、形象,习俗、信仰、文化观念等方面,深度挖掘出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特色。根据文化心理、宗教信仰、历史发展、自然环境等,进行科学的有效整合,形成形象类、感染类、文娱类、知识类、趣味类、体验类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等多元立体的民舞要素组合模块。根据山水特色、情景布置、地形地貌等特征,结合季节变化、阴晴暖冷、动静之间,将上述模块有效嵌入生态自然景观之中。根据人们的文化心理打造欢快热烈、淳朴简约、热情奔放的展现形式。巧用民俗背景依托,兼顾其他民俗文化,切实给游客带来一顿“美味”的文化大餐。注重艺术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如山歌唱给路人听,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相比演唱会式的表达,在艺术上更能抓住游客心理并给予游客以美的精神体验。
(二)在文化更迭中建立新“人设”
目前,我国的文化市场与新媒体、自媒体建立沟通网络,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信息闭塞。任何一类艺术都不是独立的个体,跨界推广已经常态,湛江的舞蹈若想更好地与旅游文化融合,必须建立新的人设,所谓“人设”就是会讲故事,会塑造舞蹈形象,会诉说舞蹈的由来,努力将湛江民间舞蹈营造成为一个在当地流传已久的美丽传说;湛江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大多与海洋、祭祀有关,可以进行“人设”塑造的素材非常广泛,但是,经考察发现,目前关于舞蹈由来的民间传说流传甚少,即便有的传说也是和其他地域的民间传说相似,造成混淆,比如:湛江遂溪醒狮舞和佛山南海醒狮舞,传说两地都是因为年兽袭击村落,大家为了击退年兽,扮作醒狮,最终将年兽击退。很明显,这样的传说过于雷同,没有建立与地域特色联系的传说故事。即便和旅游进行捆绑推销也会给观众一种重复,没有新意的感觉甚至还会拿其他地区作品进行比较。对旅游文化创新要求越来越高的国人们,一个没有自己独特故事情节的古老民间舞蹈在旅游推广中势必没有优势,是不具备生命力的。因此建立独特“人设”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挖掘民间舞蹈历史,请专人撰写故事,利用新媒体、自媒体进行“人设”推广,和当地旅游建立紧密联系,增强文化知名度、辨识度,突出品牌特色,才能在一众民间舞蹈中异军突起。
(三)拓展人才培养,强化专业人才技能
无论哪个产业,人才才是核心竞争力,我们在研究对策和解决方案的时候,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有过硬的基础。舞蹈是一门以人为核心创作的艺术,舞蹈的观赏性、文化性、传播性等都是和创作者的能力紧密相关,因此培养高素质的舞蹈编创人才尤为重要。人才培养的途径主要由三方面:第一,送出去。可以在湛江全市的文化事业、企业单位选拔业务能力突出、年富力强的舞蹈特长人才,送到如: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顶级舞蹈学府进行进修;还可以送到专业的歌舞团进行学习和锻炼。第二,请进来。邀请专业舞蹈院校的高校教授、教师来湛江为年轻的舞者们进行讲学,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湛江地区舞蹈进行研究。在推进湛江民间舞蹈发展的同时增强当地群众对湛江民间舞蹈的自信心与自豪感。第三,联合高校。积极与广东海洋大学和岭南师范学院等本地设有舞蹈专业的高校进行联合,建立湛江民间舞蹈研究中心,和旅游专业协同办学;旅游开发、管理专业的同学应尽早建立团队,与各旅游文化景区合作,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主渠道的作用。
(四)在市場化运行中定准基调
对湛江民舞开发、整合后,若要做到后续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融合的市场化运行模式是其关键支撑。将民舞进行合理的时空迁移和市场化包装,才能够保证供给的多元化和高品质。与此同时,其市场化过程便是产业融合的过程,必然带动曲艺文团、文化保护、餐饮消费、文旅研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自身及相关产业链条的改造和升级。一是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鼓励湛江民舞科研、开放社会民间力量准入,强化对接合作,放宽市场准入并搭建良好竞争环境。二是要共同开发、共同利用。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强化政策和金融扶持力度,激发湛江民舞旅游资源开发市场活力,让民舞旅游资源在开发中真正实现“市场共建、品牌共育、利益共享。”三是要明确标准、提质高效。基于市场化运行特点,需建立行业标准,区分优劣,避免在资源开发中稂莠不齐,造成资源浪费和破坏,借此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保证高质量。
(五)在公益信托中创新发展模式
鉴于我国文化旅游普遍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建议引入公益信托管理模式,可有效解决民舞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资金短缺和管理问题。首先,性质上相合。公益信托发展至今,其主要作用领域是民事和公益事业,湛江民舞开发具有公益性质,两者在本质上不冲突。其次,效用上支撑。公益信托具备一定的资金能力和融资能力,同时,由公益信托接手或参与湛江民舞的开发利用,可有效解决运行成本较高、运行效率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管理模式不优等问题。最后,优势上凸显。虽公益信托制度在我国还面临一定的制度障碍,但其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公益信托具有其他管理模式所不具备的制度优势,根据相关学者研究,一方面,其针对于信托财产的严格审查功能能够有效促进相关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湛江民舞开发涉及环节众多,所需资金数额较大。公益信托正可发挥其优势,实现对各环节“剩余财产”的近似管理,以有效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小结
综上,在湛江生态旅游中融合民舞元素,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其融合发展的诸多问题中,观念和机制问题是决定发展的根本问题,但从现实实践操作层面来看,笔者认为,若要突破制约文旅发展的瓶颈问题,还需破除制度障碍,走公益信托发展模式,同时与新媒体联合,实现对人才的把控。唯此,湛江民舞作为一项旅游资源,其开发管理与未来发展才能回归到现代化的运营模式之中。
参考文献:
〔1〕贺小荣,陈雪洁.中国文化旅游70年:发展历程、主要经验与未来方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9(11).
〔2〕张希月,虞虎.传统文化旅游演出细分市场特征与市场策略[J].企业经济,2019(11).
〔3〕朱晓忆.浅谈壮族民间舞蹈传承中的\“原始遗存\”及发展方向——以广西凭祥市\“舞求\”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03(010):51-52.
〔4〕尹亭.浅谈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03).
〔5〕叶木桂.雷州半岛瓦当在湛江乡村旅游商品开发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旬刊,2019,000(002):90-92.
〔6〕李彦,王鹏,梁经伟.生态旅游示范区对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20(02):21-30.
〔7〕李娇璐.产业跨界融合视角下山东民间舞的旅游开发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07):50-51.
〔8〕张楠.浅析旅游开发对原生态民间舞蹈的影响[D].2017.
〔9〕李军磊.湘西少数民族音乐与体育舞蹈创意融合开发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470-471.
〔10〕潘庆,金玉玲.乡村振兴战略下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月刊,2018(03):156.
〔11〕洛毛措.论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与民间舞蹈教学的融合策略——以河西走廊民间音乐为例[J].黄河之声,2019(01):128.
〔12〕李倩.桂北传统民俗舞蹈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J].北方音乐,2019,039(001):235-236.
〔13〕翟亮.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策略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9,000(06):233.
〔14〕赵岚.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产业价值与开发策略[J].黄河之声,2019(19).
〔15〕施立敏.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269(04):169.
〔16〕姜红莹,龙淑.湘西苗族原生态舞蹈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其策略[J].经济师,2009(12).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Zhanjiang is famous for its rich ecotourism resources. It is well-known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dustry and has won many awards.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rich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folk culture is rich and colorful, with profou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mong which the unique folk dance is the most dazzling. This paper adheres to the research concept of "cultural finance" and cultural heritage,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folk dance cultural resources in Zhanjiang eco-tourism, and makes some in-depth discussion on its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Keywords: Zhanjiang; Ecotourism; Folk Dance; Integration;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