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松, 翁吉梅, 张双翔, 李龙兴
(1. 贵州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贵州 贵阳 550025; 2. 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贵州 贵阳 550001)
皇竹草(PennisetumsineseRoxb),又称粮竹草、王草、皇竹、巨象草、甘蔗草,因其叶长茎高、秆型如小斑竹,故名皇竹草。皇竹草是由象草和美洲狼尾草杂交选育而成,属四碳植物,是1种新型高效经济作物,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直立丛生,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单株每年可分蘖 80~90株,堪称“草中皇帝”[1,2]。其中选育品种“热研4号王草”是1种高大型牧草,一般栽培条件下株高达300~400 cm,最高可达500 cm[3];营养价值在不同生长期差异较大,幼嫩期(0.75 m以下)粗蛋白含量16.3%~18.7%,最佳利用时期(1~2 m)粗蛋白含量8.8%~13.0%,是牛羊等反刍草食动物的主要饲草品种之一。我省自1993年由贵州省草业研究所开始引进种植,并开展了生态适应性、繁殖技术、高产栽培及综合利用等相关技术研究[4]。2000年起在我省望谟县、册亨县、罗甸县等低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近年来我省在贯彻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玉米调减、脱贫攻坚政策以及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皇竹草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截至2019年12月全省累计种植面积2.24万hm2,主要分布在毕节、安顺、黔西南、黔东南、铜仁等地区(见表1、图1),为缓解我省牛羊发展饲草短缺的问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表1 贵州省皇竹草种植分布统计 hm2
图1 贵州省皇竹草种植分布情况
一是生物产量高:在水、肥、热等较好的条件下,速生、耐刈割,栽种当年可刈割1~2次,每667 m2可产鲜草5~6 t;次年每年可刈割2~3次,每667 m2可产鲜草10~12 t。二是利用年限长:皇竹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1次栽培可利用5~8年。三是田间管理技术要求不高、种植成本低:种植当年需进行中耕除草和追肥,从第2年起每年只需刈割后及时追肥即可。四是抗病虫害能力强:在适生区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植株健壮,几乎没有病虫害。
3.1 “专业化饲草种加销一体化”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合作社)通过集中流转土地,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开展集饲草规模化种植、青贮化深加工为一体进行产业化运作,面向市场销售草产品(青贮)。如:兴仁市潘家庄镇团结村通过引入中黔菌草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机耕道基础设施好、土地集中连片的稻田和坡耕地种植皇竹草。一是公司流转土地80 hm2建立核心区自种自收,第1年种植与管理成本1 230元/667 m2(其中土地流转600元,整地150元,基肥80元,种植管理用工280元,种苗120元),第2年起种植与管理成本900元/667 m2(含土地流转600元及3次追肥),稻田产草量12 t/667 m2,坡地产草量8 t/667 m2。以人工收割方式为主,在田间搬运距离小于50 m装车的收割成本100~120元/t,道路运输距离10 km范围内成本30元/t,袋装青贮加工费150元/t。袋装青贮市场销售价450元/t,企业通过种植、收获及加工纯收益470元/667 m2。二是企业通过集中收购草料深加工进行销售,收购农户草料价格260元/t,加工成裹包青贮成本(含切碎、包装及包材等)150元/t,市场售价450元/t,按667 m2产12 t计算,纯收益480元/667 m2。三是订单式带动农户种植。该公司通过订单式合同带动周边区域150余户种植333.33 hm2。 农户自第2年起,生产管理成本(含土地及施肥管理费)900元/667 m2,按667 m2产12 t、企业收购价260元/t计算,农户纯收益660元/667 m2。
3.2 “规模化种养循环”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农增收,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如:贵州黄平农博翔有限责任公司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和担保贷款,组织农户订单式种植,公司按照260元/t收购。公司现存栏肉牛2 015头,在养殖场周边10 km范围内流转集中连片且机耕条件好的土地种植333.33 hm2。第1年种植与管理成本:稻田3 190元/667 m2(其中种苗1 440元,土地流转费900元,化肥和农家肥 420元,整地80元,人工350元),熟土地2 840元/667 m2(其中土地流转费550元),坡地2 570元/667 m2(土地流转费280元);第2年起种植与管理成本(含土地流转费和中耕施肥):稻田1 100元/667 m2,熟土地750元/667 m2,坡地480元/667 m2。产草量:稻田12 t/667 m2,熟土地10 t/667 m2,坡地 8 t/667 m2。机械收割及运输成本65元/t,人工收割在机耕道便利的坡地且人工搬运距离小于50 m的收割成本130元/t。按市场化收购农户260元/t草料计算,种植环节机械收割的稻田、熟土地、坡地纯收益分别为1 240、1 200、1 080元/667 m2;人工收割的稻田、熟土地、坡地收益分别为460、550、560元/667 m2。通过“种养结合、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循环”的发展模式,一是解决了公司肉牛养殖的饲草料问题,二是通过肉牛生产畜产品增加养殖效益,三是种植基地为养殖粪污提供了很好的消纳处理场所,相辅相存、互为促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3 “家庭农场”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农户小规模自种自养发展草食牲畜,具有投资成本低、效益好的优势。如:兴仁市潘家庄镇团结村村民岑某利用自有土地种植1 hm2,可产鲜草8 t/667 m2,养殖10头基础母牛,年出售牛犊收益4.5万元。饲草除满足自养牲畜需要外,剩余草料以260元/t出售可收益1万元,年总收入5.5万元。10头基础母牛每天饲养管理及饲草收割按0.5个工日计,当地劳动力市场价100元/天,折合年需劳动力1.8万元,该农户以养牛进行转化增加种草效益,人均年纯收入 3.7万元。
4.1 从推广品种看,草种(茎、苗)市场较为混乱据调研:一是因皇竹草与其他狼尾草属品种在植物学特征上较相似,加上基层农技人员、农户对皇竹草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容易与其他品种混淆。二是市场上皇竹草的商业命名五花八门,名称混乱,引种渠道杂乱。如:“巨菌草”“华农菌草”“金银草”“双高草”“粮竹草”等均为某些其他狼尾草属的商品名,而正规审定的皇竹草品种有“热研4号王草”“桂牧1号杂交象草”“华南象草”。三是地方畜牧管理部门对皇竹草种(茎、苗)市场的正确引导和价格管控不严,存在炒苗、哄抬价格现象。如:某些企业妄称其种苗经过“特殊”处理,单株苗价格高达1.2~2.4元不等,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给种植效益造成影响。实际市场上皇竹草种茎价格为每株0.15~0.2元,种苗每株0.4~0.6元。
4.2 从种植区域上看,生态适应性受限有的地方为了追求产量盲目种植,甚至种到海拔1 500 m以上的区域,因不能越冬死苗现象严重,重新种植又造成投资增加,给生产上造成一定的损失。皇竹草属于高型热性禾草,其生态适应性和生产性能受纬度、海拔高度、水肥条件等因素影响明显,较适宜在我省黔南、黔西南、黔东南、铜仁、安顺等地区的低海拔区域种植。
4.3 从营养价值上看,不同收割时期粗蛋白含量差异明显,且营养成分较单一皇竹草在不同生长时期营养成分和适口性差异较大,如在株高1.5~2 m时干物质粗蛋白含量为8.8%~13.0%,株高在3 m以上时粗蛋白含量为6.5%~8.8%,4 m高时基部茎节木质化,粗蛋白含量只有4.5%~5.3%。随着株高增加,其粗蛋白含量下降较快,茎秆木质化、纤维化程度增高,适口性和营养品质都明显下降。从调研情况看,多数企业(农户)收割皇竹草高度在3~4 m,此时纤维化和木质化程度较高,适口性差,营养价值和消化率较低,给牛羊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4.4 从土地综合利用率上看,复种指数不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在中、高海拔地区种植其休草期长达5个月左右,长时间占用基础设施较好的土地会影响冬季种植其他牧草,因此复种指数不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不能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
4.5 从种植效益上看,受制约因素较多,运输成本偏高受我省地形限制,机械化程度低及机耕道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我省大多数地区皇竹草收获以人工为主,机械为辅,因刈割和搬运占用了较多的劳动力,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一是我省特殊的地形和适合山区草牧业生产的机械偏少,除整地外其余基本靠人工,仅在部分大坝和缓坡地段适合中小型机械作业,且袋装或裹包青贮深加工基本上都是小型机械为主,工作效率偏低。田间机械收割成本仅50~65元/t,而人工收割在机耕道设施便利且田间搬运距离小于50 m的成本达130~150元/t,且不含草料切碎环节成本,人工收割成本是机械收割成本的3倍以上。二是前期种植投资大,造成经济效益不明显,尤其是部分种苗价格较高的区域。三是机耕道田间设施的完善程度、道路运输距离及收割方式对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目前我省多地皇竹草市场收购价为260元/t,以第2年后水肥条件好的地块产量10~15 t/667 m2计算,年均地租及种植管理费摊销800~1 100元(80元/t),收割成本100元/t(机耕道设施好且田间人工搬运距离小于50 m);在50 km运输范围内,运输成本加田间收割搬运成本10 km内为130元/t,每增加10 km成本增加15元,50 km时则达190元/t;在机耕道设施条件差的地方人工田间搬运距离每增加100 m搬运费用成倍增加,在超过200 m后搬运加道路运输费用大于收购价,农户即亏本。采用人工收割,道路运输在30 km以内,人工田间收割搬运100 m内为生产盈亏平衡点;而机械收割运输距离50 km内,纯收益均可达960元/667 m2以上。
5.1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草种(茎、苗)经营与生产各地牧草种子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贵州省狼尾草属高大牧草种植指导意见》(黔农委函〔2018〕32号)文件精神,加强牧草种子和种苗生产、经营的监管;督促有关企业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生产、经营经过审定或备案的牧草品种;同时要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种苗生产经营企业的检查、审查力度。
5.2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和科学引导结合皇竹草的生长特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时在不同海拔(320~1 500 m)、不同气候带开展引种区域试验。考虑综合利用因素,在种植产量不高而劳动力成本较高、未形成全产业链、缺乏市场经营主体的区域慎重推广。在推广利用方面,充分考虑“草畜平衡、季节平衡和营养平衡”的原则,建议搭配种植紫花苜蓿、白三叶等豆科牧草。
5.3 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技术培训一是制定和出台优质高产饲草产业扶持的省级优惠政策,本着“扶优扶强、做大做强”的原则,对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农户给予政策优惠。二是依托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校技术力量,认真研究和总结我省高产饲草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面对基层广泛开展新品种培育、种植、加工及配套利用技术培训。
5.4 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模式能产生较好的经济和扶贫效益,农业主管部门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让有积极性的农户(贫困户)投入到家庭农场建设中来;二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以项目为抓手,带动家庭农场建设;三是树立典型,以示范进行带动,逐步在全省形成以点带面、草畜结合适度发展;四是积极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扩大饲草料收获加工机械补贴范围,如农用运输车辆等,给农户以具体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