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彬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4)
2016 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在全国部分省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11 月9 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关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的指示精神,故推进本项目的开展。
本工程属于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拉萨市第三批试点城市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实施后,将扩大城市水域面积,连通拉萨市布达拉宫周边水系,高标准建设集水系景观、地域文化为一体的水生态循环系统,对提升拉萨市整体形象,构建生态良好的城市水景观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立足于自治区特殊使命和战略定位,在城市“双修”的指导下,提升拉萨滨水景观风貌、激发沿岸功能活力,优化水与城市的关系,将拉萨建设成为高原生态景观城市。
本项目从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角度出发,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进行山水林田湖的统筹系统治理。
拉萨市中心城区水系修复及生态治理工程主要涉及五条水系:南干渠水系、纳金片区中心水轴水系、中干渠水系、布达拉宫周边水系以及北干渠水系。
不同水系结合拉萨市城市总规和周边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定位和主题,分别进行个性化打造。
定位:拉萨市亲水生态纽带。
南干渠为东西走向,渠道北侧为纳金路,西侧为五叉路口,东侧与滨河路相接,全长约为7.2km。考虑到南干渠位于市区,周边紧邻商铺和企事业单位,该条线路上的景观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将水做活,将景做精是基本要求,此外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设置渠道打开的宽度,以及明暗渠的位置布置,都牵涉周边商铺的发展和周边单位、小区出行的便利性。
南干渠整体以折线型明渠贯穿整条线路,通过亲水台阶、挑台拓展渠道的竖向空间,增强人和水的互动性(见图1),对有条件做明渠但空间有限的路段则收缩明渠的尺寸,加大铺装和绿化的比例,而无条件做明渠的路段则采用折线形式的铺装延续整体的风格,使人在视觉感受上有连续和整体感。
图1 中国银行纳金支行段效果
沿线的小品造型元素提取自具有高原特色的抽象山体造型,分布于人行道铺装和绿化带之中,植物选用高原适生的品种,如云杉、红桦、珍珠梅等。
定位:融山、水、城特色为一体的拉萨新城。
纳金片区水系连通中干渠、南干渠、护城河、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人工湖等水系,新增中心河、团结河、格桑河、雪莲河、东五支沟,涉及水系总长约8.1km。
由于纳金片区设计区域涉及多条道路、河流和小区,利用好周边现状地形,是该片区景观设计的一个要素。
以格桑河公园为例,本节点位于纳金路与藏大东路交叉口,同时也是南干渠与格桑河交汇处,依据上位水系规划,此处形成一个湖面。通过对原有岸线的扩大和修整,融合亲水、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绿肺”,运用大面积的水体和植被提升路口的景观效果,同时将园路、灯光和平台穿插其中,增强人与景观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如图2 所示。
图2 格桑河公园效果
定位:拉萨城市水绿共享“中”轴线。
中干渠总长约16km,其中已改造段:东郊垃圾转运站——藏热路,长约1.67km。本次整治范围:东起藏热路,西至金珠西路,总长约14.4km。
布达拉宫水系工程由娘热路与当热路交叉口暗渠引中干渠活水进布达拉宫周边水系,循环路线分为北侧路线、南侧路线、罗布林卡路线。
中干渠渠现状主要以明渠为主,驳岸形式为垂直驳岸,为了增强河道两侧的景观效果和层次感,部分河道采用生态框形式对驳岸进行重新设计。
针对中干渠上已存在的公园,将结合周边地形和景观需求进行优化改造,以海关公园为例,增加木栈桥以联系东西向交通;智慧水务控制中心建筑依据河道走向进行平面布置;同时引水至公园内部,形成浅水系。周边交通路网结合出入口进行顺接。西侧地块以园路串联南北,并增设木吊桥以联系东西向交通,如图3 所示。
图3 海关公园效果
定位:拉萨市城市专属会客厅。
布达拉宫水系工程由娘热路与当热路交叉口暗渠引中干渠活水进布达拉宫周边水系,循环路线分为北侧路线、南侧路线、罗布林卡路线。
布达拉宫作为西藏地标性建筑,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周边的景观改造必须建立在保证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历史水系,最大化还原其文化底蕴,让设计有理有据。
布达拉宫广场西侧的一处喷泉水景由于年久失修,存在渗漏、联通困难等问题,本次改造除了解决上述问题,对现有水池驳岸、水质净化也采取相应措施。改造前驳岸形式和植物品种都较为单调,改造后,一侧的驳岸改为卵石驳岸,使得岸线和水线衔接更加自然,同时增加水生植物和花灌木,丰富沿线的景观层次,延长景观的观赏季节,增加的爆气设施也能进一步改善水质,如图4 所示。
图4 布达拉宫西侧喷泉水池改造效果
定位:拉萨城市过渡带。
北主干渠全长约9.6km,南支渠全长2.16km,现状渠道周边空间相对较窄,且很多路段紧邻住户建筑,渠道中各类管线纵横交错,为改造提高了难度,通过现场调查,将不同路段的分成不同类型的标准段,有针对性地对现有围墙和地块进行改造,并统一其改造风格,使沿线景观既整体统一也保证各路段各具特色。
综上所述,河道景观的打造除了要因地制宜,更多是要让其发挥长远的生态效益,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让景观除了能“赏”,能“用”,也为大环境生态的改善做一份贡献,让绿水青山的理念通过设计一步步融入到建设和发展之中,让河道景观中的水成为净化之路上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