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喆
清 朱耷 荷鸟图 92.5cm×28.5cm 纸本设色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夏香远逸—沈阳故宫藏书画展”是继“春色满园—沈阳故宫藏书画展”后,又一次以体现季节之美的馆藏作品展览,我们策展的初衷是通过馆藏书画作品,展现古人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和内心世界的精神面貌。让观者在领略沈阳故宫四季美景的同时欣赏到馆藏书画世界中四季轮回的无穷魅力。
本次以四季为主题的展览,在形式设计上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方案,以满铺展柜背板,附着当季花卉,结合季节以人们的心理感受作为底色,以为观众进入展厅更好地感受书画作品做好心理准备。“夏香远逸—沈阳故宫藏书画展”是以消夏为主题的展览,我们在取用背板颜色时用了青蓝,展标和前面使用了翠绿。以蓝绿的冷色调构建夏天凉爽的氛围。
沈阳故宫馆藏书画作品五千余件,书法作品真、草、隶、篆诸体兼备,绘画作品工笔、写意并收,人物、山水、花鸟俱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结合馆藏优势,使观者更近一步了解中国传统书画,了解古人寄情于笔墨的情趣。本次展览按人物、山水、花鸟画科与传统笔墨技法,我们遴选出沈阳故宫馆藏明清及近现代夏天题材的人物、山水、花鸟绘画和书法作品三十余件,分成人物之夏、山水之夏、花鸟之夏两个展厅,三个单元。通过这些书画作品展现出书画家的艺术追求与探索,以及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对自然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
古人为了纳凉,寻觅清凉之地,闭目养神,赏莲在池中,观飞鸟幽逐。“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清代花鸟画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创新,一方面有工笔写实之法,另一方面写意绘画有新的发展,使写意花鸟画成为更受人们喜爱的一大流派。清代初期,帝王重视绘画艺术,将部分文人画引入宫廷,使双钩、没骨、勾花点叶等多项技法广泛应用于内廷创作,或重彩,或水墨,既继承古法,又有所革新,把花鸟画创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近现代花鸟画除对古代各朝优秀技艺进行继承,还开始引入东洋、西洋绘画思想与技法,极大提高了传统绘画的表现力与审美感,取长补短,构思精巧,形神兼备,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加之泼墨、泼彩等新技法的运用,开创了花鸟绘画的新风尚。
1.朱耷荷鸟图轴
朱耷(1626—1705),明宁献王朱权后裔。江西南昌人。明亡,于清顺治五年(1648)剃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其59岁前署款另有个山、驴、驴屋、法堀等字号,刃庵、雪个仅见于钤印;55岁时始署款八大山人直到卒年,笔形似“哭之”或“笑之”;62岁后尚有花押个相如吃、三月十九日、拾得、黄竹园等。康熙二年(1663)于南昌督建道院,康熙十七年(1678)夏秋之交病癫,两年之后还俗,从此以诗文书画为事。长于书法,以秃笔传达傲岸不驯的性情。绘画最负盛名,擅长花鸟、山水,其阔笔写意花鸟画,以简朴豪放之笔、夸张奇特之形、孤傲雄奇之调,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风貌,对后世写意花鸟画影响极大。
此画为纸本,立轴。纵92.5厘米,横28.5厘米。荷茎修长,荷叶舒展,荷花摇曳,水鸟栖鸣。构图简健,用笔传神。图左上部自题:“八大山人写。”下钤“可得神仙”“八大山人”白文印二方。图右下角钤“何园”方印。
2.陈邦彦行书七言联
陈邦彦(1678—1752),海宁盐官人。字世南,亦作思南,号匏庐,一号春晖,又作春晖老人。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后升侍读学士。乾隆初官至礼部侍郎,诗文典雅有致。善书法,尤工小楷,行草宗法二王,字体宽展秀发,行草出入二王深得董其昌笔意,陈邦彦所处时代,朝野上下被董其昌书风笼罩,又因为陈邦彦家中祖辈与董其昌的交往关系甚密,为其学习董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朝野上下一片学董风气下,陈邦彦因其书风深得董其昌神髓,而得到康熙的赏识,从而仕途平顺,一路升迁为礼部侍郎。在康熙挑选其翰林词臣中德才兼备者供职南书房之时,陈邦彦就因善书而入选。并且在乾隆即位后,仍然命其缮写御制诗,而且还将内府书籍秘殿珍藏交由他来管理。
清 陈邦彦 杨柳菱荷七言联 136cm×34cm 纸本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对联,纵136厘米,横34厘米。上联书“杨柳月侵湘竹簟”,下联书“菱荷风动水精帘”。通过这幅对联可见陈邦彦行草书初从董其昌入手,经历二王、颜、欧、虞、褚及“宋四家”。最终归宿于董其昌,呈现出董书面目。侧署款“陈邦彦”,下钤“邦彦之印”白文方印、“匏庐”朱文方印。
炎炎夏日里,古人抱着古琴走进幽深的竹林,席地而坐弹,“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更有画家绘制夏意山水,感受凉爽之意。
清 石涛 长夏山居图 51cm×29.5cm 纸本水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山水绘画,除部分画家有所创新外,大多以摹古为能事,追求笔情墨趣。清代中叶以前,“娄东”“虞山”画派盛极一时,他们崇尚古人,讲求笔墨师承,陈陈相因。而另有一种画风,则打破传统樊篱,强调师法造化,追求个性抒发,如清初的“四僧”及乾隆时期的“扬州画派”等。
清末,以任颐、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海上画派”兴起,他们强调主观的审美感受,技法上求变求新,能够融各家之长,创作灵活多变,构图不再遵循传统格局,强调个性和生活情趣,一直影响到近现代山水画的创作及演进。
1.石涛墨笔长夏山居图轴
石涛(1642—1707,一作1641—约1718),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明亡后削发为僧,更名石涛、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济山僧、石道人,号大涤子、清湘老人、清湘野人,晚号瞎尊者等。祖籍广西桂林(一作安徽凤阳),僧籍全州,为明靖江王朱赞仪第十世孙。山水初学黄公望,后学沈周、董其昌等,因避战祸四处漂流,得以遍览名山大川,多年从事作画写生,在广交艺坛诸友后画名传播四海。除绘山水之外,亦善花卉之作及各体书法。康熙帝南巡时,曾两次在扬州接驾并献画,晚年与上层贵族时有交往。提出“画从于心”“我自用我法”“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绘画理论,成为明清时期最富创造性的杰出画家。
此画纸本墨笔。纵51厘米,横29.5厘米。图中绘夏山溪水,两山相峙,一位长者踏桥而行,举目远眺。全图用笔简练,但枝叶横簇,错落有致,夏之意境跃然纸上。图左上题七绝“一带长林送远秋,坡头想见读书楼。行来不觉衣衫湿,翠滴阴浓日午收。大涤子若极”。款后钤“大涤子极”“零丁老人”方印二。图右下款“奚鄂庐收藏印”朱文方印,“唐花庵”“唐云审定”“谦益堂沈氏珍藏之印”等收藏印。
2.林则徐行书道情屏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其在书法艺术上自成一格,成就斐然,以行书、楷书著称。其书法作品是人品、书品和谐的典范。
此对联,立轴。纵145厘米,横26厘米。作品书写精妙,渗透韵味,雅逸温润,神融笔畅,可谓“集晋人之精微,具唐人之法度,取灵飞经之流丽,得东坡之厚重,法南宫之率真,崇赵董之疏朗”。绝无矫揉造作的气息,功底深厚,清劲秀博,使其书法柔中含刚,宽博疏朗,一如人品。在内容上主要书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写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画面,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观众欣赏这幅作品时,仿佛看到了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沈阳故宫博物院馆藏《林则徐道情轴》为四条屏,每幅书“爱山居”小令一阕,共310字,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之美。本次展出的《爱山居夏日长》为其中一幅。
古人避暑的方式完全是天然的,或栖于树荫下,或倚靠水畔,且极富格调。唐代李白生来旷达潇洒有“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的诗句。
清代人物画,一方面是多数画家按照传统技法,在创作中注重写意与传神,忽视造型与结构;另一方面是有少数画家通过学习西方透视学、解剖学等,开始在人物形象上注重写实,强调细部和光色的精准描绘,从而形成清代人物绘画不同的表现风格与形式。
此外,清中期以后随着诗文入画、碑帖学盛行等原因,在传统人物绘画上,开始出现大量书法内容,达到以书法衬托画中人物、反映内心情怀的意境,增添了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和文学氛围。清末,随着“海上画派”兴起,西风东渐,人物绘画则走向了全新的境界。
清 任薰 消暑图 130cm×64cm 纸本设色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石鲁 东海之滨图 73.5cm×60cm 纸本设色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1.任薰设色消暑图
任薰(1835—1893)字舜琴,又字阜长。浙江萧山人。其父任椿、兄任熊皆为画家。自幼受父兄影响,喜爱绘画。青年时于宁波卖画为生。同治七年(1868)与任颐同往苏州,转辗于江浙之间,后寓苏州、上海。任颐、任预均从其学画。任薰长于园林设计,对人物、花卉、禽鸟、山水,皆具较高造诣。人物画取法陈洪绶及其兄任熊,皆奇躯伟貌,别出匠心。花鸟画工写兼善,取景布局突破前人规范,富有奇趣。其画风直接影响了任颐、任预等,为清末“海上画派”中重要画家之一。
此画纸本设色,立轴。纵130厘米,横64厘米。左下绘身着绯衣闲逸之士,右臂袒露,手执团扇一把,赤脚左于芭蕉叶上,呈纳凉消夏状。右上绘奇石、瓶中荷叶数枝。左上提款“己酉夏六月阜长任薰写于怡夏轩”,下钤“任薰印信”白文方印。
2.石鲁东海之滨图
石鲁(1919—1982)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县人。1938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后投奔延安以画笔为抗日武器,因仰慕石涛、鲁迅二人的艺术与为人,易名石鲁。曾任西北美协副主席,《西北画报》社社长,中国美协第一届理事,第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美协陕西分会主席,中国书协陕西分会主席。早年学习传统绘画技法,掌握坚实的水墨功底,创作初期其绘画较为写实和通俗,代表作有木刻版画和彩墨画;中期以叙事、抒情与象征手法相结合,创作巨幅历史画,并以新山水画作成为“长安画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后期则以大写意花木为主,并创作出一批极具个性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表现力,从而成为中国书画界由传统向现代形态转变的领军艺术家。
此画纸本设色,立轴。纵73.5厘米,横60厘米。用水彩写生画法,截取海滨渔家夏季生活小景。沙滩浅水中停泊一艘带篷渔船,船尾之外站立一名妇女,微抱船中的儿童,一起向远处的大海张望;全图大部分空间用淡蓝色擦染出浪涛与波光,海水起伏看似平淡,实则蕴藏巨大能量与魄力。图右上篆书自题:“东海之滨。”后署款:“辛丑之冬,石鲁写。”下钤“石鲁画印”白文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