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乃芳 周国梅
摘 要:幼儿园班级物质环境对3-6岁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幼儿高程度参与到班级物质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幼儿园教师在落实幼儿参与这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让幼儿真正在环境中得到发展与成长,让幼儿真正成为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参与者,这还需要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不断努力。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物质环境创设;幼儿参与
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人就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环境的影响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更是有奠基性的作用。“从幼儿环境中构成内容的特质性差异来分,幼儿环境应分为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大类”[1],本文讨论的是幼儿园班级物质环境。幼儿的“第三位老師”就是幼儿园环境,它是一种非显性课程,环境的主人应该是幼儿,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其宗旨是让幼儿在环境创设的全方位参与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但还未充分发挥幼儿的参与作用,没有将幼儿放在主体位置。幼儿要真正成为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参与者,还需要从意识和行动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幼儿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幼儿在参加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利用剪、贴、画等方式体验到了自己动手的快乐,让幼儿喜欢上自己制作一样东西来美化班级环境,也体验到了参与的乐趣,又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幼儿与教师、同伴交流自己对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想法以及如何实施的同时提升了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参与式的环境创设作为游戏化的教育手段,对幼儿富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得到发展。
(2)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
幼儿在参与班级环境创设中,或会用到一幅美术作品、或会贴上带来的照片、或会用到收集来一件废弃材料,这些在幼儿的眼中都是弥足珍贵的。幼儿对班级环境布置自己独特、天马行空的想法,乐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能够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在老师肯定他们的想法或者作品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3)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班级物质环境创设内容是能够不断更新、增加的,每一次创设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大胆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勇于探索,尝试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时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4)有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对班级产生归属感
幼儿在亲身参与了整个班级环境创设,他们会更明白创设整个班级环境从一开始的构思到动手操作再到最后完成需要付出的努力,他们也会更喜欢、更爱惜,在这整个过程中,他们的不良情绪也得到了释放。“在积极参与中得到班级的认可和接受,与老师和同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幼儿在本班找到归属感。”[2]
(5)有利于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过程也就是美化班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到整个搭配,小到一抹色彩,都在让幼儿潜移默化的接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并且幼儿可以学会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幼儿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现状
(一)教师虽转变观念,但较少进行实践探索,理解片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让幼儿参与到班级环境创设的重要意义,但如何让幼儿真正成为参与者并且切实的在其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儿童参与不应该仅仅是一次性的、单独的某项活动,而应该是成人在做出与儿童相关的决策时的一种固定而持续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也必须确保带来长久变化,这对有效和有意义的儿童参与是非常重要的。”[3]教师在班级物质环境创设中应将幼儿参与作为自己的信念,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理解局限于参与操作、实施水平,即作品展示、搜集和制作材料。”[4]大部分幼儿教师会积极鼓励幼儿制作手工或者绘画来参加班级环境创设,很少会让幼儿直接表达对班级环境创设的想法以及让幼儿自己去创设环境,教师对其的观念和理解直接决定了幼儿参与的程度。
(二)幼儿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幼儿在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时,大多听从老师意见,老师让画什么就画什么,老师让做什么样就做什么样的的,老师让贴在哪里就贴在哪里……幼儿大多不会自己进行思考,基本上是根据老师的安排来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三)幼儿参与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
幼儿创设班级物质环境主要为主题墙和区角环境,有些教师只将其中的一小块空白留给幼儿展示作品,且参与内容仅限于绘画或者剪贴等手工类的,幼儿参与的内容非常单一。
幼儿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方式可有前期谈论想法思路、整理和制作环创材料、张贴展示作品、亲手布置装饰以及其他参与方式共五种。但在实际中,幼儿大部分参与的环节为搜集和制作环创材料和作品展示,极少会在前期就参与讨论说出自己对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想法,幼儿参与的方式也很单一。
(四)幼儿参与的机会不平衡
在班级物质环境创设中作品展示只是一小部分幼儿,表现乖的、作品表现完整的幼儿可获得较多的展示机会,相反,动手操作弱一点的幼儿得到展示的机会较少,在老师的精挑细选下有一大部分虽不美观但充满童趣的作品就被排除在外,幼儿参与班级环创的机会不平衡就会使得一部分幼儿积极性越来越低。
(五)班级物质环境创设主题内容陈旧
幼儿园环境创设主题经常会选择节日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或季节如“春、夏、秋、冬”等,这些主题幼儿都非常熟悉,选用主题较为老套并缺乏新的创意。让幼儿愿意主动参与的前提是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能力进行创新,发挥物质环境创设的更大价值。
(六)幼儿家长负担重,怨言多
大部分幼儿园教师采取幼儿在家里完成作品,教师只需将作品展示上墙的方式让幼儿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但是幼儿在家,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长来完成作品的,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负担,家长认为这件事对孩子没有任何发展,久而久之家长对老师的怨言也会变多。
三、幼儿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策略
(一)幼儿教师需理解幼儿参与的真正理念,提高自我环境创设的能力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可利用零散时间与幼儿进行沟通讨论,充分听取幼儿对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看法,教师只需起到引导的作用,不仅鼓励幼儿搜集制作环创材料,同样鼓励幼儿在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选题、内容、框架上进行大胆讨论。教师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需要学习更多相关环境创设的知识,不仅要增强自我环境创设的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也要学习如何引导幼儿积极的参与班级物质环境的创设,尽量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一名会学习、会思考的幼儿教师。
(二)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
首先,在游戲中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教师可多鼓励幼儿自行开展自主性游戏,从游戏的规则、内容的制定,到游戏材料、场地的选择,自己与同伴交流讨论后决定游戏玩法,从而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参与意识。
其次,要选择幼儿和家长感兴趣的事物,来调动积极性。对于家长不理解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可利用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等,引导家长欣赏幼儿的作品,以及介绍幼儿如何进行参与,向家长传递出幼儿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积极性,利用家长来带动幼儿,提高幼儿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意识和能力。
(三)设计符合幼儿身高的主题墙环境,为幼儿提高丰富、适宜的材料
首先,要为幼儿设计适宜高度的墙面环境。因为幼儿园孩子的身高主要在80-120cm之间,主题墙区域最适宜的高度为30-160cm之间。主题墙创设多为幼儿作品展示,若主题墙太高,影响幼儿进行欣赏,作品展示的作用大大降低,而且幼儿经常昂起脖子也会影响骨骼发育;若主题墙太矮,作品容易受到破坏,影响幼儿心情,易降低幼儿参与积极性。
其次,在材料的选择上可听取幼儿的想法和建议,幼儿也可直接参与选择材料,教师可积极鼓励幼儿进行探索,亲手制作收集来的材料,在投放材料时还需注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不同层次的材料投放。
(四)家长需要重视班级物质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
家长需要及时更新落后的教育观点,了解环境对幼儿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家长可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班级物质环境创设情况。家长还可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出内心的所有想法,在家里主动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幼儿初步建立参与的意识,在与同伴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可大胆说出自己的建议。家长可利用空余时间积极与幼儿亲子共同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不仅增加了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而且也能提高幼儿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兴趣。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让幼儿成为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参与者,让幼儿在自己参与创设的环境中获得快乐、获得能力,让幼儿在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活动中成长才是环境创设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袁爱玲主编.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6.
[2] 刘艳金,杨雪梅.幼儿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内涵及其实践解读[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5):22-26
[3] 马晓琴,曾凡林,陈建军.儿童参与权与童年社会学[J].当代青年研究,2006(11):47-51.
[4] 唐锋.幼儿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