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土
纸上谈兵的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然知道并不等于每个人都“纸上谈兵”过。而类似的宝贵经历我却有过两次,分别是纸上谈棋与纸上育儿。
1986年结婚后,夫妻分居两地,调动之路漫长。有段时间,师专没给我排课,我就住在二百多公里外的妻子处,每日闲极无聊,就买了副围棋并一本围棋书消遣,自学围棋,从不会到会,从布局到中盘,就这样,大约一个多月的功夫,我把此书从头读到尾,并将后面所附几盘典型对战一一下过,感觉自己有点围棋天赋。等回了师专,与人谈起,就也头头是道。一业余围棋三段的同事听了,难免技痒,非要和我切磋一盘。于是俩人摆开阵势,他让我执黑先行。令人意外者,我竟然连一个角也没有做活!投子认输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摸过围棋了。所幸仅仅是纸上谈棋,如若真是纸上谈兵,后果不堪设想矣。
后来妻子怀孕。单位正好订有《羊城晚报》,上面开设有育儿专栏,刊载域外育儿经验,与传统的育儿术很是不同,于是就把这些内容剪下,贴在一个本子上。妻子的表姐有个读小学的女儿,聚会时,我不免对她大谈特谈从报纸上读来的育儿经,俨然一家教专家。然这样纸上育儿的时间并不很长,很快妻子诞下一女,随着女儿慢慢长大,我才发现,事情并不像此前在报纸上所看到的那样,正可谓尽信报纸还不如没有报纸,如此以来,也就冷淡了此剪报本。现在,女儿已做了妈妈,那本剪报本也不知丢到何处了,假如其仍健在,可作最好的纸上育女之证据。
女儿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专修心理学,其中有儿童心理。这些学生,都没结婚,更没孩子,如果专就课本上的知识来学习,难免重蹈我纸上育儿之覆辙。于是美国老师让他们每人在网上养育一个孩子(教材配套之课件)。女儿养的是个女孩,从出生直到十八岁,假如你做得对,孩子就健康成长;如若做错,孩子的行为就会出现偏差。总的原则是:教育孩子,最好是奖励好的行为;遇到她不好的行为,需要减少鼓励。如此以来,就避免了纸上育儿之弊端,而让这些尚未做父母的学生有了一定之感性经驗。这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弥补纸上谈兵之弊端的。
当年赵括如也能上网,接触到此类根据实战而成之软件,在网上参加模拟战争,与人隔空出招,汲取经验教训,或许就能避免后面在与秦军将领白起对阵时所犯下之致命错误,那40万赵国将士,也就不会白白陪葬了吧。
与前述纸上谈围棋所不同者,我是在与人对弈之中学会下中国象棋的。就在那次纸上谈围棋失败几年之后的某日,逛书店时,买了本《兵相局对卒底炮》,该书讲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专业象棋界颇为流行的一种布局模式,从布局到中盘、残局、绝杀,同样一种布局之各种变化,最后还附有几盘经典之战,我从头至尾,细细品味,一一捉摸。因为已有一定之基础,故此次虽也是纸上谈兵,却令我棋艺大进,后来在单位举办的比赛中,居然取得亚军之成绩。遗憾的是,自从1998年举家迁沪后,工作繁忙,又无对手,几乎再没驱使车马炮去上阵厮杀,不过自家天下也因此而太平不少。
何以此次纸上谈象棋,与那次纸上谈围棋结局迥异?大约是因为我已有一定之象棋基础与大量实战经验,因此这纸上谈兵就能时时与实战相联系,两相结合,收获倍增。纸上谈兵固然是一种学习方式,然此种学习方式必须得与实战相联系才有价值!
有一同事,爱好围棋,其女在东京大学硕士毕业时,他去参加毕业典礼,顺便预约了与一位围棋九段大师的教学赛,缴了几百元学费。比赛那日,女儿陪他去当翻译,大师让他三子先行,最后当然是他输了。比赛完毕,大师和他复盘,并一一指出其所犯错误。过去许久了,他同我讲起此事,仍历历如在目前。如此通过实战学习,其收获恐怕比那纸上谈兵来得多吧。
昨晚临睡,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在《不新的〈万历十五年〉》之结尾,他这样写道:
古往今来的读书人,从经典里学到了一些粗浅的原则,觉得自己懂了春秋大义,站出来管理国家,妄断天下的是非曲直,结果把一切都管得一团糟。大明帝国是他们交的学费,大清帝国又是他们交的学费。老百姓说:罐子里养王八,养也养不大。
他的意思,是要读书人在管理国家方面,避免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