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龙
人的一生要说多少话?因人而异,难以统计。有人调侃说,有些人只说三句话: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见喜欢的说情话。
不管说过多少句话,最终给人留下印象的,让人感慨万千的,有时可能只是一句话:一句话改换心情,一句话改变困境,一句话改写历史……一句话,意义大。
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里,我常常留意收录普通人的“一句话”。众声喧哗之间,一句话,往往是社会的一个切片,一个故事的开端。
一句话,让人跳起来
奶奶带着孙子,挤上公交车。正是晚高峰,车上没有空座。奶奶拽住摇晃中的孙子,左叮嘱右吩咐:站好,扶好,马上到了。小孙子不搭话,自顾自嚷着:我要坐!我要坐!!
拥挤的车厢里,没有谁理会孩子的喊话,奶奶不停地安慰他,马上到了,马上到了。两站之后,有人下车,老人就近入座,小孙子也训练有素,抢到旁边一个座位。这时,奶奶一把把孙子揽过来:坐奶奶这里,挤一下,那个座位让给别人坐,要学会替别人考虑。
奶奶估计是做过教师的,一副循循善诱的样子。孙子不理会:不,我要一个人坐大位子。奶奶提高了音量:快,懂点礼貌,让站着的爷爷坐。
站在小孩的对面,我正低头刷着手机,差点“跳”起来:本人刚刚年过半百,哪里看出是“爷爷”了?——你,比小孩还不懂礼貌。
一句话,让人笑起来
二孩政策出台后,70后的朋友W,有一点点心动,再不生,就没有能力了。
岳母在家里旁敲侧击:你们是不是考虑下?也给女儿生一个伴,将来替她减轻负担。女婿女儿知道乡下老人的真实意图,是希望有个男孩,传宗接代。
单位的同事兼领导,一次到W家里喝酒,酒过三巡,聊及二孩话题:你们赶巧了,加紧生一个!
此时,W的女儿,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突然把夹菜的筷子停下,往桌上狠狠一搁:领导,你不要把我逼急了!——整桌人顿时被这个稚嫩的声音吓住了,几秒之后,他们又都反应过来了,暴笑不止。
小W,芳龄十一,她大约的确已经知道二孩的降临,可能带给她的不安或者威胁。她和她的同学们自发组成“反弟弟妹妹联盟”。在意识到宽松的二孩政策环境可能导致父母的意志动摇时,她又给父母做出一个硬性规定:以后,只要我在家,绝不允许你们两个睡在一个房间!
W和老婆不好质疑,也不敢辩解,防止误导孩子,而他们心里是有后怕的:现在的孩子不得了!电视上有青年男女亲热的镜头,她过去会自制“马赛克”,用小手挡住眼睛,做害羞状。现在,她常常会主动通报班上的“八卦消息”,今天谁喜欢谁了,隔天又是谁和谁好上了。
“不得了”?或许是“了不得”。
一句话,价值知多少
六七年前,朋友准备换个大点的房子住住。这边买期房,那边卖现房,其间需要临时租房过渡两年。读小学的儿子表示反对:爸爸,能不能让我对童年有个完整的记忆?搬来搬去,将来回忆起童年,都是碎片。
小子有主见,朋友很开心。一般的孩子哪会过问父母的决策,哪会关注未来的记忆。
一转眼,那小子今年读高三了。与朋友酒聚,旧话重提,朋友突然声音高出一个八度:你还晓得?他这一句话让我,损,失,了,600万?!
当年,朋友找到房产开发公司的朋友,内部价一万多一平方米,现在,那个地段,双学区,已经涨到5万多。他们当时认购的是160平方米的户型。当决定放弃购买的时候,他的朋友反复问他:你确定不买了?他回答得干脆:尊重儿子的意见。朋友承认,他确实被儿子那句话感动了,房子事小,孩子事大,不过现在越来越发现,那次感动的代价有点大。
有人“火上澆油”说,600万元,等于一份年薪15万的终身工作了。寒窗苦读10多年,多少人最后可以有这么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人生有些账不能算啊。
不过,人生的账有的不该算,有的也没法算。算了算了,或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