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半称心”中幸福滋味

2020-10-28 09:31李俭
杂文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万事一事滋味

李俭

到过杭州灵隐寺,有心人一定会对那里的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记忆深刻。这副对联所言,虽然直白朴素,但却充满深刻的人生哲理。

素常,我们常常听到“万事如意”“万事胜意”的喜词、吉语。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祝福,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十全十美、万事如意的,怕是打着灯笼找不到。恰如国学大师季羡林所说:“‘半称心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由此我还想到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的《半字禅》来:“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欲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著名作家林语堂十分欣赏此中所描绘出的那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俗话说得好:“甘蔗沒有两头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在世,世事多变,时过境迁,人生的旅途曲折而复杂,常常伴随着酸甜苦辣咸,堪为“百味人生”,既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烦恼;既会有翩翩起舞的时候,也会有痛苦悲伤的一刻;既会有所得,也会有所失;既会有甘甜,也会有苦痛。这正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杨绛说得透底:“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话虽这么说,生活中追求诸事完满、全称心的却不乏其人。特别在官场上,有些人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有人为求政绩完满,不走正道走歪道,什么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给事业造成极大危害。比如,有人本已官职不低,但总觉还不完满,还要再“进步”、再升职,为达目的,竟然厚着脸皮跑官、要官,甚至行贿来买官;再如,有人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就像小动物蝜蝂一样的贪婪,索贿受贿,百万刚起步,千万不嫌多,亿万兴头起。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此这般地追求完满生活,不栽跟头算一时侥幸,掉进深沟、毁了个人前程、毁了家庭幸福则是必然。

由是观之,我们还真应该拥有“半称心”的坦然心理,因为这是生活的王道。

拥有这种心理,就不会欲壑难填。人有七情六欲,谁都有欲望,但求完满,纵欲不能过度,欲壑难填必然招致祸害。须知,半贫半富半自安啊!而当我们摈弃了欲壑难填,就远离了贪心和贪念,就会踏踏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然然生活,就会体验到幸福的滋味。

拥有这种心理,就不会想入非非。有想法、有欲念是好事,但却不能想法频频,得陇望蜀,这山望着那山高,尤其不能想入非非,这也想干、那也想为;这事想胜利,那事想成功;东边要占足,西边不能少;南面要有位,北面不缺位;这事要满足,那事要圆满。而当我们没有了想入非非,就会遵从实际、遵从客观,就会一切从实际出发。特别会是心无旁骛,脚踏实地,把容易的事情做得精致,使其变得不容易;把平凡的岗位做得极致,使其变得不平凡,就能体验到干一事成一事、在一岗爱一岗的幸福滋味。

拥有这种心理,就不会唯我独尊。而大量事实告诉我们,放弃了唯我独尊,就会半人半我半自在,乃至进入“无我”的佳境,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心中有友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会体验到幸福的滋味。

当然,我们说体验“半称心”的生活,绝非提倡消极对待生活、被动对待人生,而是要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不做压根脱离实际的强求,不做没有任何根据的幻想。

猜你喜欢
万事一事滋味
万事以勇为贵
万事以善为贵
万事以恒为贵
本期主题 万事以______为贵
浅谈“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
自由到底是什么滋味?
执一事,尽己生
说谎的滋味很糟糕
春天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