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云虎
南北朝时期,各地纷争形同战国之势。这一年夏秋时节,中州大地突降大暴雨,一连十几天不停歇。鹿邑城当然也没有幸免,城内外汪洋一片,大部分房屋和庄稼都泡在水中。洪水过后,人们抓紧补种冬小麦,然而等到麦苗返青之时,再无一粒雨水落下,田地皲裂,禾苗枯萎,看来明年肯定颗粒无收。有体力的人携家带口四处逃荒要饭,而老少妇孺只能扒树皮、挖树根、草根充饥。州郡官员疲于筹措军资,根本无心无力管顾百姓死活。
其实,鹿邑城有两个大财主,只要他们慷慨相助,灾民就能得救。城南的刘成信一向乐善好施,开设了8个粥棚每日供应粥饭,奈何灾民太多,几个月以来,家中存粮几乎告罄。城北的赵博万以贩卖粮食为业,家中陈年积粮无数,年近七旬的他却悭吝成性,自己每餐亦是一粥、一饭、一咸菜,家人哪天吃上一顿白菜豆腐如同过年,可为了保护家产,他不惜豢养了十几名壮汉,喂养着几十条恶犬看家护院。
这天,许多灾民聚集在一棵大槐树下,人人唉声叹气,都说天气渐暖,如果及时播种,来年或能扛过这场大灾,可任凭大家多次哀求赵博万,吝啬的他死活也不肯暂借一粒粮食。
大家越说越心寒,猛然间,几个老者想起升天成仙的老子。这里是他的家乡,各处祠观一向香火旺盛,世人传说太上老君有求必应,常常下界济世救人。
太上老君成了大伙心中唯一的救星,他们赶紧准备香案香炉和祭物进行虔诚祷告。正要跪拜时,一个眼尖的人远远瞧见大路上有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骑着青牛而来,他大声喊道:“快来看,那人不是太上老君吗?”
一众人扶老携幼来到慈眉善目的太上老君身边,围上他嚎啕大哭,诉说彼此的苦难经历。太上老君安慰大家道:“莫急,莫急,天之道,损有余以奉不足,老道自有办法!”
太上老君说着便从腰间摘下一个大葫芦,口朝下一倒,地上便有了一小堆黄米,约有几十斤,每个人只够分一把,如何度日?大家的心情不免又失落起来。
太上老君笑笑说:“莫急,老道还有金豆子,你们跟我去赵博万家买粮!”大伙不禁喜上眉梢,只见太上老君从褡裢里摸索了半天,找出3个小金豆,把它们投进葫芦里,小声说:“我这回化身一个老汉帮你们买粮,大家不要说破才行!”
大伙连声答应,一传十,十传百,成千上万灾民跟在老汉后面,向赵博万家涌来。
赵博万家大门紧闭,任凭擂门如山崩,他就是不出来。原来,赵博万听闻大批灾民赶来,担心粮食被抢早做了防范。
老汉高声喊道:“赵员外,我有钱你有粮,为何躲起来不售粮?莫非要乡亲们踏平院墙请您出来啊?”说罢,老汉拿出葫芦晃了晃,倒出3个金豆子。赵博万从门缝里看见光亮的金豆子稍稍心安,心想,人家拿钱买粮我不卖,万一这些人发脾气,真敢拆了我家的大门。
赵博万带着悍奴走出大门,老汉郑重其事地说:“赵员外,灾年粮食金贵无比,咱们公平交易,我3个金豆子就买一葫芦粮食,您看怎么样?大家伙都给我们做见证,谁也不能反悔!”
大家伙齊声答道:“放心吧,我们瞪大眼睛看着呢!”
3个金豆子买一葫芦粮食,这桩生意真是划算。于是,赵博万收起3个金豆子,然后命家丁提着一小袋黄米往葫芦里倒,倒完一小袋,家丁往里一看,隐约看见葫芦底部有一点黄米。赵博万只得叫人又提过一小袋往里装,眼睛不眨地盯着葫芦看,这一袋又倒完,黄米还是只在底部有一点。
老汉看赵博万一脸疑惑,笑着说:“赵员外,实不相瞒,这葫芦有个毛病,装得多、装得快,它就满得快,您一点点装,它好像觉不到!”
赵博万一听,吩咐两名家丁抬来一大袋黄米,快速倒入葫芦中,果见葫芦只差一点就满。家丁趁热打铁赶快倒,可意想不到的是,风风火火不停地倒入了十几袋,葫芦还是差一点就满。
见此情形,赵博万赶紧喊:“停!”
他走到老汉跟前,拱手作揖道:“你这葫芦太邪门,我不敢装了!”
老汉睁着两眼不说话,赵博万一看,人家站在那里睡着了。众人一听不往里装,七嘴八舌数落赵博万不讲信用,纷纷说若敢抵赖我们说帮老汉去搬粮,赵博万知道惹起众怒的结果,咬牙吩咐家丁们继续搬粮。
几个时辰过去,葫芦还是差一点就满。颓倒在墙边的赵博万见识了葫芦的厉害,再装下去,家业就会荡然无存。他让家丁搀扶起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老汉道:“大仙,我知道您是大仙,饶过小老儿吧!我家真没有余粮了。”可老汉鼾声如雷,几个家丁推他都不醒。
众人叫嚷连天道:“这点粮食就是你家的零头,你说没了,我们帮你找找!”说完一拥而上,然后推倒恶奴,赶跑恶犬,跑进张家四处寻觅,很快找到一个巨大的粮库。大家七手八脚把粮食装进葫芦,直到粮库里一袋粮食也不剩,葫芦刚好满了。
葫芦一满,老汉马上醒来了。他叫醒气晕在地的赵博万说:“老夫谢谢您,百姓谢谢您!这些粮食对您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却能救活鹿邑城百姓的命,积德才有福报!”然后转身对众人说:“这些粮食足够抗灾度日,有了好收成莫忘还给赵员外,好借好还!”
众人皆说:“谢谢赵员外大恩大德,做人讲诚信,到时一定多还!”
大家捧着葫芦去分粮,老汉转身对赵博万说:“老善人,其实我在帮您!明天我到贵府造访,到时告诉您一个大因果!”
赵博万一听,心里那个气啊!骗走我的粮还说是帮我,这老头真是疯了。
第二天一早,老汉不请自来,笑呵呵地站在客厅外。赵博万强忍心火说:“请大仙上坐!”
老汉一进客厅就说:“请出贵公子来吧,我给他明示前程!”
一听这话,赵博万鼻子都气歪了,抓住老汉的衣领,呵斥道:“我无儿无女鹿邑城谁人不知?你分明是羞辱我!”
老汉一脸惊诧,掐指算了又算,说:“我算您命中有一子,孙辈5人,想必是您记错了!”
“有没有儿子我不知道?你骗走我的粮还胡说八道!”赵博万一甩袖子直奔内堂。张夫人问明缘由,哭着说:“老爷,您忘了40年前的事情!咱们3岁的儿子在元宵节看灯走失,大仙莫不是想告诉您他的下落?”赵博万如醍醐灌顶,急忙返回客厅,夫人紧随其后而来。
赵博万一躬到底说:“大仙请恕罪,小老儿确实有一子,失踪了40多年,您若能告知他的下落,小老儿情愿把家产全部奉送!”
老汉呵呵笑道:“您的亲生儿子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南城的刘成信就是!”
老两口瞬间惊呆,刘成信的父亲做过一任徽州刺史,目前双亲已故去,官宦之后的他怎会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看着老两口满腹疑惑,老汉拿出葫芦放在桌子上,招呼二人上前观看。夫妻俩从葫芦口往里面看,深不可测的葫芦里上演着一幕幕情景——灯节走失、拐子打骂、刘府收留、延师教读……看着看着,老两口瘫坐在椅子上。
老汉说:“老善人,刘成信现有3男2女,您不就有孙辈5人吗?快随我去认亲!”赵博万抬腿就往外走,可猛然想到,这些年自己一味赚钱为乐,乡邻谁不背后数落?若认下刘成信,儿子乐善好施的好名声不就因我而毁了吗?想到此,赵博万说:“谢谢大仙点醒,儿子找到,悬了几十年的心就能放下,不认也罢!”
老汉笑道:“您不认他,他怎能不认您呢?”话音刚落,只听府外人声鼎沸,家丁来报,刘成信言称要认祖归宗。
赵博万刚走出大门,刘成信立即泪流满面磕头在父亲脚边,众人无不为父子重逢鼓掌叫好。赵博万满脸羞愧地说:“儿子为人处世比我强,这家以后他来当!”
刘成信听完父亲的话,当场宣布道:“众位乡邻,分到的粮食不用还,大家要谢就谢太上老君的大恩大德!”
“太上老君?”赵博万闻听愕然,顿时明白老汉就是太上老君下凡!他四处寻找老汉的身影,大伙说:“您老往天上看!”赵博万抬头望天,笑容可掬的太上老君立在云端,口中说:“积德行善,子孙咸宁!”话音一落,太上老君倏然不见,碧空中万丈阳光照耀着鹿邑大地和满怀希望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