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

2020-10-28 01:30张文娉薛凯文
海风 2020年4期
关键词:韩熙载夜宴设色

张文娉 薛凯文

众多学者认为北京故宫本的《韩熙载夜宴图》出自五代南唐时期顾闳中的笔下,但从对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的分析上看很有可能是宋时期的作品,无论是从画面中的题跋印鉴、著录、画面内容或风格考证都指向宋时期,本文将从画面的题跋印鉴、画面内容、和风格考证三个方向来证明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圖》有可能出自宋人之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韩熙载夜宴图》为设色绢本,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通行观点认为描绘的是南唐李煜时期的宰相韩熙载与宾客宴饮的故事,并一直被归于五代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名下。从服饰、家具器用等多个角度探讨《韩熙载夜宴图》的年代归属结果众多。1981年,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从服饰的角度判断故宫本《韩》卷“可能完成于宋初北方画家之手”。同年徐邦达先生编著的《中国绘画史图录·上侧》中也认为此本《韩熙载夜宴图》为宋摹慕本。

《韩熙载夜宴图》的题跋印鉴、著录及相关记载

故宫藏本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五代顾闳中的原作,事实上源起于北宋《宣和画谱·卷七·人物三》中的一段著录:“顾闳中,江南人也。事伪主李氏为待诏。善画,独见于人物。是时中书舍人韩熙载,以贵游世胃,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揉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李氏惜其才,置而不问。声传中外,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故世有《韩熙载夜宴图》。”

事实上,“韩熙载夜宴图”这一题材存世最早的记载见于北宋神宗元丰己未年(1079年)祖无择为一本《韩熙载夜宴图》所写题跋,收录于《龙学文集》“每似其家宴,令画工顾闳中丹青以追,其卷首即与公门生朱铣、紫薇、印(郎)粲状元及教坊副使李嘉明并其妹按胡琴,又公自击鼓,妓王屋山舞六么。”

要确定这一版本的年代和流传信息,相对较为可靠的还是卷本本身所带的题跋和印鉴。我们根据画面本身题跋印章的信息,与有关著录记载对照,可以梳理出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的流传轨迹:

——南宋·史弥远(画心左下角绍勋葫芦印)

——佚名(拖尾首跋韩熙载小传,启功认为是班惟志好友元代史官袁桷所书。)

——元·班惟志(拖尾跋七言诗及钤印)

——明末清初·王鹏狲,王铎(拖尾跋明末清初王铎跋“文荪王老翁亲藏”)

——清·梁清标(“蕉林书屋”“河北棠村”“蕉林”“冶溪渔隐”“秋碧”“苍岩子”“蕉林居士”收藏印)

——清·宋荤鉴定(“商丘宋荤审定真迹”“纬萧草堂画记”印)

——积玉斋主人(张朋川认为“玉”字原为“雪”字刮去改书,积雪斋主人即年羹尧)

——乾隆初年·清宫收藏(前隔水乾隆跋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收藏诸印)

——1921·溥仪带出宫

——1945年,张大千购自北京玉池山房至香港(“南北东西只有像虽无别离”等10方印)

——1952年由张带至香港,1959年从香港私家购回,入藏北京故宫。

然而经过这一系列的梳理发现,众多学者关注点其实都在故宫本与宣和画谱所载韩熙载夜宴图之间的关系,而非故宫本与顾闳中的“真迹”之间的关系。宣和画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从此以后一切都在这个故事内部发展,画史著录、题跋、图像本身,乃至史籍记载构成了一个封闭循环,相互印证的“文本之圈”,这个文本之圈既帮助我们更方便理解这副作品,同时也妨碍了我们更好的理解这幅画作。

用来判断故宫本韩卷年代下限有两个依据,一个是卷末下角的“绍勋”朱文葫芦印。另一个是前隔水的残存二十一字题识。《宋史·史弥远传》载南宋宰相史浩之子,宁宗朝宰相史弥远,死后赠中书令。所谓“绍勋”正是克绍他父亲勋业的意思。并认为汤厘所说的有“史卫王浩题字”大概是指隔水绫上的无款残字不知确否,但考史诰书另一《霜天帖》,字体却并不相同。又考史浩曾封卫国公,后改魏国公,死后追赠越王,并没有魏王的称号,想是汤氏误记。然而史弥远死后被追封为“卫王”,联系“绍勋”印来推测,那些残字是否就是史弥远所书,弥远书还没有另见,所以不敢断然肯定。又顾复《平生壮观》中称此题为宋高宗赵构书,论字体的确略为有些相象,但无“绍兴”等玺印,应非皇帝手笔。也可能顾氏也把“绍勋”印误为“绍兴”,所以坐实为赵氏书了。此外,除这一段之外全卷无宋明人跋,叶恭绰认为或经人割裁。而我认为“……著此图”前很可能就是作者的姓名,有可能是后人出于某种目的除去有作者姓名的下半部分,假充顾闳中之迹。

然而,绍勋印只能确定韩熙载夜宴图的年代下限,画卷中没有北宋印就断定年代不早于北宋,是较为片面的,那么要进一步确定韩熙载夜宴图的年代就要结合其他方面的进一步考证。

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的内容考证

李松在《韩熙载夜宴图》一书中则将画面分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卷后无名跋文韩熙载小传中介绍韩熙载“常与太常博士陈致庸,门生舒雅,紫薇朱铣,状元郎粲,教坊副使李嘉明会饮,李之妹按胡琴,公为击鼓,女妓王屋山舞六么。”这一段文字据是集宋人野史之语,并有所增设,与宋神宗年间人祖无择收录在《龙学文集》中的一段为《韩熙载夜宴图》的题跋中所描绘的卷首内容一致。与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内容也能对应。然在南唐遗民所著《钓矶立谈》中记载的韩熙载宴请的宾客中,除舒雅之外,其他几人均不在列,其他史料中也未提到女妓王屋山等人。由此我们更加怀疑,韩熙载夜宴的事迹可能在北宋时期已经变成了一个有具体人物参与和具体情节的故事,而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便是对其进行描绘的一幅“故事画”而非“新闻图”。我认为此图是北宋末年画家讽刺当时皇帝宋神宗的创作本,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但此说不能解释神宗年间祖无择为某一本《韩熙载夜宴图》所作跋文及其内容,如果是创作本时代可能更早一些。

此外,该图对于韩熙载的描绘高度写实,近似肖像画,颇具神采,辨识度极高,但在不同的画面中衣着有所差别。而且在画面中各段人物形象似有所重复又有所区别。如果观画的顺序从左往右,是一场夜宴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场景,并认为穿黄袍者是皇帝李煜。然而画中人物所着其实并非黄袍,而是浅褐色袍子。但以为这并非是一次宴饮的连续场景,而是对不同日期的描绘,因而韩熙载身着不同的服饰,参与的宾客也有所不同。既有韩熙载宴请众宾客的场景,也有他独自与众艺妓休息的场景。流传至今的其他版本中,画面的次序与故宫本略有不同,大多将韩熙载穿白衫袒胸窃执扇坐于椅中的场景单独置一段,四周围以三叠屏风,构成一个独立的私密场景,而故宫本中此段则被纳入“清吹”一段,似在倾听女妓吹奏乐曲。但其衣着似有不妥,而将其单独列为一段更合理。我认为画面遭到裁割,在重新装裱时顺序排列错误,但也有可能是因为临慕了不同的粉本。

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的绘画风格考证从绘画风格方面入手,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与南宋人物画风格相似,尤其是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在身材比例、开脸、服饰发型、姿态方面都有高度的近似之处。韩卷工画精丽,尤其是对韩熙载面部的描绘,对比《文苑图》《高士图》等五代人物作品恐难达到这样的精细水平。南宋写实绘画技巧远胜五代时期,描绘对象精细入微,《韩》卷体现了浑厚的写实能力和界画功底,与许多宋画的风格技法类似,如北宋末的《听琴图》、南宋佚名的《女孝经图》卷和《折槛图》轴、《却坐图》轴等。

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从绘画的用色和晕染技法来看,不同于晚唐至宋初流行吴道子画风,故宫本的墨线勾勒轮廓清淡,晕染浅而简单。然而南宋人物画的设色呈浓重艳丽,用白粉较多,女性面部晕染较为细腻,脸上附着浓厚的白粉,这种设色方法在南宋的《女孝经图》《猴侍水星神图》等画作都有所出现,与《琉璃堂人物图》《文苑图》设色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琉璃堂人物图》《文苑图》的设色清淡典雅,人物脸部用粉较轻,文士的红衣是朱磲色或土红色,色相深沉。北京故宫本女性面部呈浓厚的粉白色,服饰用色使用粉色,画面中多次使用了鲜艳夺目的红色,而不是先前传统使用的朱磲色或土红色。从设色风格来看,北京故宫本时代为南宋左右。《韩》画与南宋时期的《女孝经图》的设色风格相近,但设色上更加浓厚,可以认为《韩》画的设色风格要晚于《女孝经图》,应属于南宋中期作品。

从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构图的角度对《韩熙载夜宴图》的时代特点作了详细考证。首先在人物画的构图方面,目前基本能代表五代人物画风格的几幅作品:《琉璃堂人物图》《重屏会棋图》《勘书图》相比较,后者皆是将全部描绘对象完整置于画面中的构图方式,尤其是《重屏会棋图》与《勘书图》,画面都描绘了屏风,屏风的角度都是与画面基本平行,即使顶天立地也要完整描绘出来,而《重屏会棋图》的第二重三叠屏的构图方式与《勘书图》完全一致,而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屏风、床等家具只描绘出了下半部分,并不完整,而且描绘了斜置角度的屏风。只描绘室内陈设下半部分的构图方式,则是一种全新的宋代人物画构图模式,原因是北宋人物画开始以一种新的视角描绘画面,即从建筑物外以一种俯视的角度描绘室内景象,在《清明上河图》中都有典型的体现。这种视角只能看到室内陈设的下半部分。到南宋以后建筑的外观被忽略,但对室内景象的描绘依然延续这样一种视角和构图方式,因而出现了《韩熙载夜宴图》这样不完整的构图方式。

此外,画中的屏风山水画画面共十一幅(都只能看到局部),其中9幅山水画中,除去两幅构图样式不能确定,其余7幅山水畫皆采用“一角”“半边”式构图。我感觉带有鲜明的南宋马夏一角半边构图特征,这在五代山水画中是不曾见过的。张朋川在《中国古代山水画构图模式的发展演变》中分析了《韩熙载夜宴图》的山水画的时代特征。从卷首起对图屏上的山水画逐次进行简要的分析:第一幅是床上的屏画,为横幅画面,展露的画面较完整,右侧为前倾的悬崖,从崖边伸出一苍松,画面的大部分是辽阔的江天,在画面的左下角,芦苇丛边有一渔舟,是典型的“一角”式构图。这也证实了我的分析。《南宋春江饱帆图》等画作与韩卷屏风上的山水画进行对比,更印证了这一观点,并指出侍女身后屏风上的折枝花卉不同于五代全株花卉的构图方式,与一角半边山水是同一个构图体系,体现了典型的宋代特征。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故宫本的《韩熙载夜宴图》虽然不能确定是南宋时期的作品但是一定是出自宋代。无论是画作本身的题跋印章、画史著录信息还是历史文献记载,都将此画的年代下限指向宋代以后,加之画面本身的绘画风格同样也出现了宋代的流行风格,这很可能并非一种巧合。因此从现有的依据来看,此画的年代归属很可能是宋代。关于其创作的渊源,应该是一幅借古喻今的历史故事画。

猜你喜欢
韩熙载夜宴设色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岩高千尺虎》
Balcony
韩熙载和他的《夜宴图》
《独白系列之三》
《鹿鸣》绢本设色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狂欢派对中的局
被误读的《韩熙裁夜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