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平,杜 静,郑玉峰,汤挺兵,蒋 同
(丽水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与教育结合形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1]。混合式教学是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二者优势互补,从而混合式教学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在医学教育中,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3]。为了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对2018级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研究,旨在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4-5],获得了显著成果。
选取丽水学院2018级护理专业网上选课的5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28人,对照班为27人。其中实验班分为4小组,每组7人,选出学习小组长。两班学生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生源地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由相同主讲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班教学
选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来完成病理学教学任务。
1.2.2 实验班教学
选择“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环节是:
(1)线上学习。课前,教师通过学校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向学生发送病理学学习任务单,任务单包含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重点和难点、相关思考题;学生通过手机学习通观看教学微视频、完成在线测试、进行小组在线讨论等学习内容。教师掌握每位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如登录次数、学习时间、讨论与交流、在线测试、完成作业等各项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
(2)线下学习。在线上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更加深入的病理学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内容有案例问题讨论、讲解重点难点、答疑解惑、作业反馈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符合护理专业特点的病理案例进行讨论,如“组织坏死”章节,以“压疮”为例,使学生能掌握“压疮”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培养学习小组团队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如引导启发、解析难点重点、管控教学过程。
(3)课后学习。课后学习是课堂学习的拓展。教师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培养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以及深化探究的能力。
1.3.1 期末成绩考核
期末,采取教考分离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病理学统一考试,收集两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3.2 问卷调查与评价
期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两班学生对各自教学模式提升综合能力的认可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课程结束并进行病理学期终统一考试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018级护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期终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班成绩,实验班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成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1。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病理学期终考试成绩比较表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病理学期终考试成绩优良率比较,详见表2。考试成绩等级评定标准:优秀=85~100分、良好 =75~84分、一般 =60~74分、不及格<60分。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病理学期终考试成绩优良率比较
在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在线无记名问卷调查,询问两班学生对各自教学模式提升综合能力的认可度,有效回答率为100%。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综合能力优于对照班学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我们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实验班完成病理学教学任务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期终平均成绩:实验班是85.15分,对照班是76.53分,实验班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期终成绩优良率:实验班为85.71%,对照班为70.03%,实验班学生优良率优于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证明,实验班学生综合能力优于对照班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传统病理学教学,普遍存在“满堂灌”现象,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却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严重落后于社会时代的发展需求。开展病理学混合式教学实践,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过程,达到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最优化效果,树立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从“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从“授之以鱼”改为“授之以渔”[6],实现了“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病理学混合式教学包含“课前线上自学、课中探究导学、课后巩固拓展”的教学环节,体现了“基础知识提前学、探索创新课上研”的教学过程[7]。
课前学习阶段,教师通过超星网络平台提前发布学习公告和任务单,促使病理学的基础学习转移到课前进行。学生在超星网络平台上自觉观看微课视频、在线测试、分析思考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准备小组课堂汇报,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课中学习阶段,主要用于案例讨论、小组汇报、解析重点难点等,首先通过“案例讨论”,实现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评判思维能力、临床决策能力。“案例讨论”为学习小组提供了组内讨论、组间交流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学生轮流代表小组汇报,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对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重点难点进行讲解,使教与学成为双向互动的过程。
课后拓展阶段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深化。学生除完成课后作业外,还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升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过程性评价将课程考核分散到整个教学过程,能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顺利达到混合式教学的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护理专业病理学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实践,实现教师和学生全方位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核心能力、专业能力,进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护理人才[4,8]。今后,要继续完善病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进一步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