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Shuyin CHEN Xia
就世界范围来看,以纽约、伦敦、巴塞罗那、东京、新加坡为代表的文化城市在20 世纪中后期迅速崛起[1],文化领域的繁荣推动了立足于文化资源和文化需求的规划方法的积极探索。自1970 年起,随着西方社会向后福特的新自由主义转型,注重城市历史文脉与文化多样性的“文化规划”理论开始出现。1971 年,美国规划师哈维·佩尔洛夫(Harvey S.Perloff)最先在《用艺术提升城市生活》将文化规划描述为“社区了解并运用其文化资源进行发展的途径”[2]。英国德蒙福特(De Montfont)大学国际文化规划和文化政策研究室认为,文化规划是城市及社区在发展过程中对文化资源进行战略性和整体性的运用,同时,强调了文化规划的战略意义,以及文化规划针对的对象是城市整体的文化资源。
我国从80 年代开始引入文化规划,最初主要以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形式出现,关注重点在于城市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规划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很大发展,向侧重于经济性的文化产业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并重的发展阶段转变。为进一步规范文化规划的内涵和范畴,黄鹤将文化规划中的“文化”明确为城市中的文化资源,即指那些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并且可以共享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3]。单霁翔认为,随着当今社会物质增长方式趋同、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文化资源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型驱动力,体现出较强的社会经济价值[4]。秦红岭在考察了国内外运用文化规划重塑城市形象的成功范例后认为,文化规划已日益成为现代城市规划领域一个重要的专业分支[5]。
2.1.1 发展历程
真如副中心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由于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被称为中心城区的“西大门”。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以下简称“2001 版总规”)中,上海确立了“多心开敞”格局,“真如城市副中心”与徐家汇、江湾五角场和花木共同构成四个城市副中心(图1)。2007 年,真如完成副中心规划方案编制,形成了控规成果。
图1 真如副中心区位交通图
2018 年,真如城市副中心在地区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均发生了更为积极的变化,重新审视目标与定位,破解发展瓶颈,完成了规划优化调整。新一轮规划提出形成“一廊一环、十字双轴、一核两心”的空间结构,以轨道交通11 号线和14 号线换乘枢纽为核心,通过曹杨路、铜川路轴线联系各个功能集聚中心,并以绿廊水系带动地区空间的品质提升。
(1)“一廊一环”。“一廊”,即沿现状高压线走向形成生态绿廊,近期在保障高压走廊生态防护功能的基础上,串联公共活动空间;远期在落实高压线入地后,强化公共活动空间,实现对地区空间品质的有效提升。“一环”,即在现状水系的基础上,形成环绕副中心地区的河道系统,提升整体环境品质。
(2)“十字双轴”。以曹杨路商业轴线、铜川路文化轴线,共同引导副中心主要城市功能的展开,并强化“一核两心”的功能联系。
(3)“一核两心”。“一核”,即在铜川路—曹杨路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形成商业办公与高等级公共服务功能的集聚,生态绿化水系与地标建筑错落有致的空间形象,打造副中心的核心。“两心”,即形成北门户的西站TOD 中心与东门户的商业文化中心两个次级核心(图2)。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真如副中心有序推进功能性开发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服务能级显著提升。星光耀广场、天汇广场、中骏天悦名都等项目均已竣工并投入使用。高尚领域、真如境(上海中心城区最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红旗村”改造项目)正在全面建设,铜川路水产市场、岚皋粮库“城中村”改造项目及G1、X1 等地块的开发建设也加快推进。截至2020 年8 月,真如副中心已完成功能性项目出让45.5 hm2,地上地下总建筑规模约255 万 m2,其中,已建建筑量约164 万 m2,在建、待建约91 万 m2,规划可开发建筑面积约135 万 m2。
2.1.2 问题瓶颈
2.1.2.1 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真如副中心作为“2001 版总规”确定的上海四个副中心之一,自2007 年启动建设,虽经过十多年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交通设施带动作用尚未充分体现,220 kV 高压走廊、规划地铁车辆段等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确定等因素制约了真如地区的发展,使控规未能得到完整实施。在面向2035 年的市域空间发展战略中,真如副中心面临着传统副中心与新兴副中心的竞争压力,如何挖掘自身优势,找准功能定位,建设成为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的主城副中心,是当下需要破题的首要问题。
从真如副中心周边发展来看,随着虹桥商务区、上海科技金融集聚区、中山公园商圈、月星环球港商圈等一批以商业商务为核心功能的区域加快转型发展,真如副中心整体功能和产业的培育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2.1.2.2 发展建设缺乏特色
为了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最新发展趋势,上海将打破传统的空间资源配置和城市功能分工方式。随着对商业商务功能区模式和市域城镇体系模式进行重大调整,功能、形态、路径等方面也将发生变革。功能定位上,卓越全球城市的城市副中心需要肩负起重要的战略使命,嵌入全球城市网络并成为核心节点;路径形态上,卓越全球城市的城市副中心必将走功能复合、产城融合的内涵式发展路径;文化发展上,则需要树立城市副中心门户枢纽的公共文化品牌形象,扩大卓越全球城市的国际文化影响力。《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简称“上海2035”)确定的城市副中心规划中,“江湾—五角场”以高校优势和创新氛围为特色,花木以国际化和教育配套为特色,虹桥以交通枢纽和会展中心为特色,张江以生物医药和高科技研发为特色,金桥以进出口加工和贸易为特色等;而真如最先作为发展引擎的上海西站还未达到预期功能,区域特征并不鲜明,与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存在差距。
2.2.1 文化资源的梳理
传统观念对文化资源的认识,主要是历史文化资源的范畴。在新的创意时代背景下,需要重新定义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不仅包括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代表的物质资源范畴,还应包括生态环境、长期的人文积淀、多元的人力资本、自然景观等非物质资源。
回溯历史,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开放、规则、精致、时尚”的市民文化,真如的文化特征也处于不断融合发展之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表1),包括:①以真如古寺、真如古镇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②以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军部遗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③以岚皋粮仓为代表的近现代文化资源;④以真如羊肉和铜川水产为代表的美食文化资源;⑤以银杏古树、梨园浜、桃浦河、大场浦和真如港为代表的生态文化资源等(图3)。
“上海2035”提出,以提升全球城市功能和满足市民多元活动为宗旨,形成由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及社区中心构成的上海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针对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应成为面向所在区域的公共活动中心,同时承担面向市域、面向国际的特定职能。按照“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总体空间结构部署,真如作为主城的9 个副中心之一,是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的重要承载区。依托沪宁城市发展轴,结合上海西站的交通枢纽优势,真如副中心由服务上海西北地区的公共活动中心,逐步向辐射长三角地区的开放性生产力服务中心转型,亟需布局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和发展业态。
图3 真如副中心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
2.2.2 文化设施的认识
与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对应的却是较为欠缺的文化设施。就全球层面来看,上海文化设施总量已初步达到国际大都市水平,但人均指标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对标巴黎、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等国际城市,上海在博物馆、图书馆、书店、电影院等文化设施上基本相当,但在每百万人均指标上差距明显,并且缺乏具有国际代表性的文化区域。
而在全市各区中,整个普陀区现状文化设施总量规模排名不高,存在文化设施资源品质不高、分布不均衡,以及文旅创意产业发展能级较低等问题,欠缺高端、权威、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赛事和大型活动。此外,普陀区人均文化设施指标在全市各区中排名也较为靠后,缺乏有特色的文化设施。其中,博物馆和剧场最为缺乏。
2.2.3 “文化真如”目标的确定
2018 年,真如副中心完成了新一轮控规调整与提升,在延续原规划的基础上,引入“绿色生态、文化引领、开放共享、科技创新”的理念,展现其区别于其他副中心的独特个性,以进一步提升吸引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同时,在借鉴国际案例和上海其它副中心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真如城市副中心地区的总体目标,打造功能复合、文化多元、生态优先、创新引领的城市副中心2.0 版本(图4)。
2.2.4 形象定位与路径选择
在梳理地区历史资源的基础上,真如副中心文化规划进一步深入挖掘文脉蕴涵丰富的“缘”之概念,以“缘来真如”为基准,“文化+科技”为支撑,提出了“清静、宁静,融合、多元;知书、达理,智慧、创新”的形象定位。同时,围绕空间特征,重点布局了“文创聚新、文脉焕新、水姿源新和商业导新”四大板块,以凸显真如副中心的人文精神、社区精神和产业精神。
在实现路径上,结合文化定位,提出了四大策略:一是延续真如历史文化,挖掘并提升文化内涵;二是通过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依托科教、文化和体育等激发城市活力的高等级设施和元素,深度注入城市副中心,推动城市区域实现内涵式发展和城市有机更新;三是通过文化产业设施的建设,优化真如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品质,提升产业竞争力;四是通过文化空间的塑造,综合打造城市副中心的整体空间形象。
建设层面分为更新和创新两大体系:前者包括核心板块的真如古镇、兰溪路老街、真如古寺及寺前广场打造,以焕新为主要特点;后者包括剧场、体验科技文化产业,是打造新型艺术体验的布局重点,提出核心板块是真如文化规划可最先破局的板块,对整个真如的开发建设起到先行引领作用。
铜川路水产市场位于真如副中心核心区域,西至桃浦河、北至固川路、东至曹杨路、南至南石四路,占地面积约13.73 hm2。铜川路水产市场建成于1996 年,对拉动周边经济特别是保障市民供应作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但随着外来人口多、无证经营多、违法搭建多等严重的“三多”问题,消防隐患长期处于高位,被列为普陀区城市顽疾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这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真如地区的整体转型升级发展(图5)。
2016 年,上海市委将铜川路水产市场综合整治列为 “补好短板”重点课题之一,并于2019 年完成综合整治。随着土地收储工作的推进完成,铜川路水产市场“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在协同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开展区域发展的相关规划研究。
图4 真如副中心总体规划效果图
图5 原铜川路水产市场全景
六本木综合体位于日本东京中心地区,占地11.6 hm2,总建筑面积78 万m2。项目于2003 年建成运营,复合了文化、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是日本最大规模的更新改造项目。六本木综合体是城市综合集群化开发的优秀典范,它提出了高层低密度开发方式与公共空间艺术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改善交通便利性、提升环境品质、丰富民众文化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了日本著名的购物中心和旅游胜地[6]。随之带来的是当地住宅地价的逐年上升,直到2008 年金融危机,价格仅次于东京政治中心千代田区。同时,六本木的地价上涨幅度也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跟千代田区不相上下。
六本木的成功与其精心谋划运营息息相关,项目开发完成的第二年,时值当时亚洲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东京电影节落户六本木的主会场,为提升六本木知名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影节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被称为“财富平台”“信息冲浪”“知识会餐”“城市经济拉力器”等[7]。电影节期间,六本木举办了电影工作坊、时尚活动和脱口秀、美食节、现场音乐会等活动,凝聚了人气,带动了文化设施、商业设施和产业办公的发展,并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瓮福集团和开磷集团尽管同为贵州省的大型磷化工企业,但是,它们在市场上却没有太多的“兄弟”情分,更多的是市场竞争关系。
3.3.1 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导入
上海真如作为主城副中心之一,是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功能承载区,定位为服务长三角的公共活动中心和文化商业新地标。以“红旗村”和“铜川路水产市场”两大“城中村”改造作为真如核心板块,是真如文化规划可以最先破局的板块。目前,原“红旗村”范围内的约3 万m2文化设施包括约1 万m2的中海剧院,已进入开发建设阶段,将对整个真如乃至上海西北部文化活动起到引领作用。
图6 原铜川路水产市场地块导入文化产业规划方案
随着铜川路水产市场“城中村”土地收储平地等工作的完成,真如文化规划的破局之作应积极提上日程。建议对副中心核心区最后一片集中可开发的板块,有针对性地导入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开展相应研究。以公共活动中心为核心,着力打造真如“商、旅、文、体、绿”高度融合,古今对话高度交融的“真如品牌”,面向辐射长三角区域范围的特色功能,树立服务长三角公共中心的上海西北门户崭新形象(图6)。
3.3.2 承办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优势探讨
综合判断外部发展环境和开发建设基础,真如副中心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联系、多元的文化元素、完善的配套资源、充足的发展腹地等优势。
3.3.2.1 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
作为上海西北门户、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真如副中心继徐家汇副中心升级为中央活动区后,成为距离人民广场最近的城市副中心,便于承接中心区的优质文化资源。真如拥有便捷的对外交通条件,距离虹桥枢纽15 min,板块内的上海西站直接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城市。同时,区域内公共交通资源丰富,已经运营的有地铁7 号线和11 号线,在建的有14 号线和15 号线,规划中的有20 号线。便捷的交通条件,满足了电影节活动中大量人流的聚集和疏散。
3.3.2.2 系统的文化设施及配套资源
真如副中心区域规划了多层级、系统性的文化设施,通过市体育宫、区图书馆、真如文化活动中心和中海剧院等重点项目的落位,打造铜川路文化休闲活力轴,形成文体融合、集聚规模的设施资源,为电影节的举办提供强有力的文体设施支撑。区域内高端酒店配套充足,可在电影节举办期间提供高标准的场地补充,保障节庆期间的会议会展、商务洽谈、嘉宾住宿等需求(图7)。
3.3.2.3 区域宜人城市环境与充足的发展腹地
真如副中心绿地系统完善,景观资源优越,特别是真如生态走廊作为生态绿色地标,是连接内外环绿带的重要生态纽带。与世纪公园、大宁公园、黄兴公园和长风公园等相比,真如绿廊拥有2.1 km 的超长景观界面,为电影宫提供了优美的景观空间(图8)。拥有700 年历史的真如古寺与电影宫古今辉映,共同见证城市发展。
图7 上海电影宫概念方案
图8 上海电影宫生态环境配套示意图
与此同时,真如为电影节提供了充足的发展腹地,在满足电影宫需求的同时,为电影节相关产业和活动及产业延伸、会议会展、餐饮、商业、酒店等功能需求,提供了充足用地。
3.3.2.4 非节庆时段的活动策划
电影宫除了在节庆期间具备充足的活力和热度,还将充分依托该项目带来的要素集聚,通过全年活动策划满足青少年电影文化活动、民众日常电影文化互动等需求,以“一节”衍生“X 系列”活动,打造365 d 不间断产业业态。同时,可以复活真如庙会、元宵灯会等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带动真如生态绿廊和真如古寺、真如古镇的旅游发展。
真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有效活化利用,发挥最大的经济和人文效应,这将决定真如发展的成败。上海中心城区能够提供如此大的一片完整用地,为真如的后发优势提供了契机。对标六本木综合体的成功,铜川路水产市场“城中村”地块无论在场地规模和环境区位上都可与之相媲美。这一知名IP 化身为上海面向全球城市特定功能的一张名片,在时间轴上导入国际性公共文化活动,带来的不仅是真如城市副中心的变化,还将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补充上海文化版图、驱动上海中心城西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图9)。
图9 真如副中心区对话上海中心
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特殊性。根据真如副中心规划和建设特征,进一步完善“文化规划”向“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并重的发展阶段转变。
(1)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采取差异性政策。对于一些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文化产品,靠完全市场化运作难以补偿成本,起步期和培育期都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撑和扶持。
(2)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特别是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文化人才培养与输出协同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3)探索新的文化发展模式,支持跨地区、跨行业合作,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实力的文化载体与品牌。
文化规划代表着规划由注重空间建构向人文融合的转型。文化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在政府的推动下进行城市整体策划,通过引入文化大事件形成一系列的城市传播符号和宣传口号,以达成系统策划城市营销活动、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目标[8]。为了使文化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发挥长效作用,需要结合真如的实际情况,通过支撑体系、培训与传播、项目引导与管理、长期调研与评估体系参考等来保障文化发展的长期发展机制发挥应有作用。通过“政府引导、专家指导、市场主导、长效合作”模式,可最大程度地实现文化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