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芹福
(山东省沂南县张庄镇兽医站,山东 沂南 276300)
1.1.1 流行情况 本病是由刚第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临床以隐性感染和散发为主,偶有小范围流行。病猪、带虫动物(狗、猫等)均为传染源,其多经口,损伤的皮肤、黏膜,胎盘而引起感染。
1.1.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7 d,病程10~15 d。病猪高热稽留,精神不振,少食或不食,大便呈煤焦油状或腹泻,呼吸困难,多呈腹式呼吸,育肥猪、乳猪多伴有咳嗽、流涕。病猪伏卧不起,共济失调,个别关节肿大,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孕猪可流产、死胎,产畸胎、弱仔。
病猪耳尖、耳根、阴户、肢体末端、腹底皮肤上有出血性紫斑,腹股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淡红,切面呈酱红色、花斑状,肝、脾、肺、肾及心外膜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坏死灶,肺表面呈暗红色,有的苍白,有的布满灰白色粟大的坏死灶,胸腔积液。
1.2.1 预防 怀孕女士不宜与猪、狗、猫等动物接触,以免感染。猪场禁养猫、狗。
1.2.2 治疗 磺胺-6-甲基嘧啶10 mL(首次剂量加倍)、地塞米松磷酸钠4~12 mg混合肌注,每天2次,连续用药5~7 d。
2.1.1 流行情况 本病由猪丹毒杆菌引起,夏秋季节多发。
2.1.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急性猪丹毒患猪发病急,死亡快,其体温升高到42~43 ℃以上,呼吸加快,有时呕吐,耳、颈、背等处皮肤有红斑,指压褪色。亚急性患猪皮肤上出现界限分明、略隆起的红色疹块。慢性病例常有慢性关节炎、皮肤坏死等临床症状。
大部分病例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脾脏肿大,呈桃红色;肾肿大,呈紫红色;胃底与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空肠前段有出血性、卡他性炎症。慢性病例左心二尖瓣有菜花样赘生物或有关节炎。
2.2.1 预防 本病流行地区应将猪丹毒纳入常规免疫。
免疫程序为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皮下注射或肌注,10 kg 以上断奶猪每头注射5 mL,10 kg以下或尚未断奶仔猪每头注射3 mL,间隔1个月重复注射,每头3 mL。注射疫苗后21 d猪可产生免疫力,有效保护期6 个月。也可使用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病三联活疫苗按标签注明的头份用等量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断奶半个月以上猪每头注射1 mL。
2.2.2 治疗 青霉素是首选药物,青霉素钾(钠)2~3 万单位∕kg 体重,肌注,2~3 次∕d,病猪体温和食欲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 d。
3.1.1 流行情况 猪流感是由A(甲)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突然,传播迅速,1~2 d即可传遍全群。
3.1.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同舍的大猪和强壮猪先发病,中等猪后发病,弱猪和僵猪常不发病。病猪体温升高到40 ℃以上,少食或不食,因肌肉、关节疼痛而不愿站立或活动,大便干而少,呈算盘珠样,小便短赤。病猪呼吸急促,伴咳嗽,部分病猪皮肤潮红,鼻流脓涕。如有继发感染,且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患猪病情加重而亡。
猪流感的主要病变在呼吸器官。患猪鼻孔、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表面有大量泡沫样带血黏液;肺实质肉变,肺部淋巴结水肿,切面多汁;胸腔积液,有黏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
3.2.1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猪舍注意保暖防寒,保持干燥、清洁,喂给猪全价日粮,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和抗病力。定期清理栏舍、环境,用无刺激性的消毒剂定期进行带猪喷雾消毒。本病高发季节避免从外地引进种猪,必须引种的应按规定进行隔离、检疫。
3.2.2 治疗 病猪隔离治疗,防止继发感染。解热镇痛可用30%安乃近注射液30 mg∕kg体重或柴胡注射液,小猪3~5 mL,大猪5~10 mL 或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50~60 kg 体重猪5~10 mL肌注,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3~5 d。严重气喘的可用氨茶碱注射液0.25~0.5 g深部肌注。中药治疗可用荆防败毒散(体重50 kg猪用羌活、独活、柴胡各30 g,前胡、枳壳各15 g,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10 g,甘草20 g共煎2次,药液混合后给猪灌服,每天1剂,连用3剂)。
碧汝,李碧汝。在乡下,这可是一个难得的好名字。不像李峤汝和苏楠,前者有些生搬硬凑的别扭,后者又略显俗气。碧汝好,碧是个很好的修饰词,小家碧玉,碧波。汝则既指汝河,又可指代第二人称你或你们。
为防继发感染,可适当使用青霉素、链霉素,但要注意休药期规定。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也称接触性胸膜肺炎,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出现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出血性肺炎为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
4.1.1 流行情况 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的猪,尤其是保育仔猪和育肥前期猪(2~5 月龄、体重在30~60 kg 的猪),4~5 月和9~11 月是多发季节。猪群密度过大、突然更换饲料和饲养环境不良、气温骤变及长途运输等都是引起本病的诱因。
4.1.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本病传播快,感染率和死亡率高。常见有三种临床表现:
最急性型病猪突然呼吸急促,体温快速升高到41 ℃以上,如不及时救治,短时间内因可呼吸困难、咳喘而窒息死亡。病死猪眼、耳、鼻和臀部有紫斑或发绀,口、鼻流泡沫样血性分泌物。
亚急性和慢性型病猪体温稍高,一般在39~40 ℃之间,咳嗽、气喘,食欲不振,病程一般达7~10 d。
病理变化集中在肺脏。常见双侧性肺炎,肺尖叶、心叶及膈叶上有暗红色、界限分明、硬实的病灶,肺脏与胸膜黏连,表面被覆纤维素性渗出物。
4.2.1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合理搭配饲料营养;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常见病毒病的免疫。可适当应用盐酸多西环素粉等预防发病。
4.2.2 治疗 早期治疗有较好效果。可用20%氟苯尼考注射液0.10mL∕kg体重肌注,每日1次,连用3 d,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粉100g∕t,连用1周。
5.1.1 流行情况 该病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本病因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季节性明显。
5.1.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猪发病突然,体温升高到40 ℃以上,呈稽留热型,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废绝,排算盘珠样干粪,其表面附有灰白色黏液。脑炎发作时,有的后肢轻微麻痹,运步拘紧、左右摇摆甚至跛行,有的高度兴奋,在舍内横冲直撞,有的视力障碍。怀孕母猪常在妊娠后期流产,产弱胎、死胎或木乃伊胎。公猪有睾丸炎,其睾丸肿大、发亮,触之热痛。
流产的胎儿脑部水肿,皮下血样浸润,肌肉呈水煮样,肝、脾、肾有坏死灶,全身淋巴结出血,肺瘀血、水肿,睾丸实质充血、出血或有小点状坏死。
5.2.1 预防 灭蚊是防病根本。夏季来临前猪场彻底清扫消毒,清理排水沟,严防猪场周边形成积水、死水,以防蚊虫孳生。蚊子猖獗季节选用低毒蚊蝇净喷洒灭蚊,猪舍门口、窗口安装纱网、纱窗,阻挡蚊子进入。
本病流行地区,猪每年5~7月肌注猪乙型脑炎弱毒活疫苗(SA14-14-2 株),仔猪、母猪和公猪1头份,热带地区可每半年注射一次。
5.2.2 治疗 一般可用5%葡萄糖溶液200~500 mL、VC 10 mL 混合静注。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30 mL,25%葡萄糖注射液40~60 mL静脉注射,控制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