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荥阳市中医院(450100)张峰 吴哲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临床血管外科的一种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应及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诊断和干预。现研究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6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所有患者男40例,女36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2.38±4.26)岁。纳入研究对象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排除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患者保持仰卧位,半直立位用止血带压迫踝部浅静脉,穿刺针对患者足背浅静脉经皮穿刺,注入造影剂,采用X线片对小腿、大腿、骨盆拍摄,结束后注入生理盐水,冲洗静脉血管,避免出现静脉炎。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6~10MHz,滤波设置为50Hz,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保持<60°,患者取仰卧位,暴露患肢,大腿外旋外展,沿血管走向对股深静脉、股浅静脉扫描,患者改为俯卧位,对小腿上端各分支静脉和腘静脉进行扫描,患者保持膝关节屈曲内收,扫描胫前静脉,对扫描小腿静脉结果不理想者,可以改为站立位或坐立位,对较为肥胖患者,联合腹部探头检查。
1.3 观察指标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静脉表现为扩张,加压管腔特征不变;血管内血流变细,无血液充盈;管腔出现固定回声强度;血流频谱连续地平改变,采用脉冲多普勒未在静脉管腔内探测到血流频谱信号,或者Valsalva实验,超声频谱特征未出现较大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以率(%)和(±s)表示,采用X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在股静脉、髂静脉、腘静脉及胫前和胫后静脉诊断准确性接近,合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血流速度缓慢密切相关,早期不及时予以治疗可导致部分患者的血栓自行脱落,患者肺、脑等部位栓塞,部分慢性血栓患者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伴有疼痛感,对正常工作和学习产生影响。传统临床上多采用下肢深静脉造影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是其对设备仪器要求较高,其在检查过程中采用的造影剂损伤人体肝肾功能均限制其发展[1]。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也较为常用,患者表现为血栓阻塞处明显增宽,腔内有细密光团,慢性期表现为不规则和不均质的中等回声或强回声,急性期表现为均质低回声,不完全闭塞时周围缝隙血流信号和血流充盈出现缺损现象,完全闭塞时多普勒超声表现为血流无信号[2]。本研究结果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在股静脉、髂静脉、腘静脉及胫前和胫后静脉诊断准确性接近(P>0.05),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较好,具有无创性、实时性、可重复性、准确性的优点,能够清晰的显示血管腔内情况、栓塞位置、累及范围、血流情况等,避免下肢深静脉造影的有创性、重复性差的缺点。但是,糖尿病患者、青壮年特征表现不明显,皮下水肿及肥胖患者穿透深度存在一定局限,均会造成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的漏诊情况,可考虑与其他检查方式联合应用,提高诊断准确性。综上所述,应用彩超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诊断准确性较好,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优点,值得做进一步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