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郸城县妇幼保健院(477150)陈风昌
小儿急性腹泻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患儿临床表现以排便频率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若不及时控制还可引发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甚至引发休克,从而威胁患儿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及时控制患儿病情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此次研究以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蒙脱石散与金双歧片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征得院伦理委员会许可后,随机将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急性腹泻患儿分为A、B两组,A组60例,男孩32例,女性28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2.49±0.38)岁。B组60例,男孩33例,女性27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2.54±0.43)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等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加用蒙脱石散(湖南中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621):1岁以下3g/次,1次/d;1~2岁3g/次,2次/d;2岁以3g/次,3次/d,重度腹泻患儿首次剂量加倍。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金双歧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3岁以下0.5g/次,2次/d;3岁以上1.0g/次,2次/d。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7d。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腹痛消失、退热、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大便频率恢复正常时间;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治疗3d后各种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性状、频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3d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排便频率≤3次/d;无效:治疗3d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仍需静脉补液。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处理数据,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定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B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改善时间均早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儿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附表 两组患儿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组别 例数 腹痛消失时间 退热时间 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 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A组 60 3.27±0.39 2.37±0.31 4.42±0.49 4.37±0.52 B组 60 2.45±0.33 1.48±0.23 3.08±0.42 3.11±0.47 t 12.433 17.860 16.083 13.924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B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A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率,顺利结束治疗。
蒙脱石散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慢性腹泻的常用药物,作为一种吸附性止泻剂蒙脱石散可通过其特有的层纹状结构、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吸附、抑制致病菌合成分泌的有毒物质,而后通过肠道蠕动将其排出体外,不会进入血液循环,安全性较高。且蒙脱石散可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促进受损消化道黏膜修复,进而提高患儿消化道免疫功能[1]。而金双歧片(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是以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为主要成分的益生菌制剂,上述三种菌均为肠道益生菌,通过外界药物补充可快速提高其在肠道内含量,从而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改善患儿肠道功能[2]。此次研究探讨了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联合治疗的B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改善时间均早于A组,且B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这表明蒙脱石散与金双歧片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其中蒙脱石散具有直接止泻作用,而金双歧片可有效改善患儿肠道功能,从而加快患儿康复。且此次研究中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这表明两种药物联用不会增加用药风险,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腹泻患儿临床症状,有助于缩短病程,可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