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已从追求产品的生产效率转向了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在机械制造业中,机械零件的质量水平不仅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也代表着该企业的生产文化及发展理念。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机械制造业中,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制造质量及制造质量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机械制造质量;影响因素;控制策略
1 机械制造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第二产业也得到了迅速进步,这个过程中机械制造行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生产产量都得到而飞跃式的发展。机械制造业生产中关键工序是生产的命脉,对关键工序环节的质量控制,是这机械制造生产的喉舌,成为机械生产制造的根本。在机械制造工作中,每一道工序之间都是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对机械制造整体产生的重要的影响,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后续的工序产生严重问题,从而影响整个机械设备的整体整体质量效果,对其挽救和处理都是十分麻烦的重要问题。为了避免出现这种连环问题,提升机械制造的整体质
量和效率,就需要对关键工序进行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从而确保机械制造的整体质量。对于机械制造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对于解决当前机械制造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困扰,对于加强机械制造的质量控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整体质量具有着重要走的作用。
2 现代机械制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零件的分工艺制作
分工艺制造的概念被广为人知是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书中,书中提到:精细化分工会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比如,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小零件——纽扣,如果让一个全能的工人来做纽扣,那么一天大概只能做 1 ~ 10 个成品,而且质量也参差不齐;而如果将纽扣的制作环节细分成 18 道工艺,每个工艺环节都有专门的工人负责,那么一天的时间可以制作 2000 个以上的成品,而且均质量良好。雇佣一个人制作纽扣,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数量上看,都远远小于雇佣 18 个人时平均每个人制作的成品的质量和数量。由此可见,18 个工人进行纽扣制作的加工效率和经济效益远远大于 1 个工人制作纽扣带来的加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对零件的制造进行分工艺之后,整个成品的制造环节被模块化,每个工艺环节也会变得相对简单,工人在工作时会更容易上手,很快地提高了其工作效率。随着人们对物质要求越来越高,生活中常用的零件也趋于复杂化,而这种变化也会显得分工艺制作愈加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团队合作的力量永远大于一个人,要善于调动团队力量。
2.2 工厂的管理
一个企业或一个团队的运行效率高低,与其内部的管理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良好的管理方式不仅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其也影响着生产质量的好坏。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意识到了这一点,正确的管理方式是一家企业工作效率高低与否的关键所在。年轻的泰勒曾在一家小机械厂干了 19 年,从一名机械工人到车间管理员、小组长一直到总工程师,在这 19 年里,他基本上体验了机械厂的所有职位,同时,这样的经历也让他对所有职位的工人的上班热情与职位存在的问题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在这期间,他看到了提升管理水平对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潜力。在这之后,他进行了著名的“搬运铁块实验”,精细地研究了工人搬运铁块时的动作与铁锹的形状等一系列因素,最后制定出了一套统一的搬运标准,使生铁搬运量提升到了原来的 3 倍,之后,泰勒发表了管理学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科学管理理论》,为之后的企业的管理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合理的科学管理方式是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泰勒的事迹中,同时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标准的制定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来完成。这些标准是提升生产效率、零件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这些标准,普通雇佣的工人肯定不会主动去制定,还需要通过管理者的自身实践,从工作流程中找到最轻松、高效的工作模式,从而再将其带给工人们。
2.3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在现代化社会中,有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投入生产活动中,大部分人都扮演着消费者和制造者的双重身份,享受生活的同时,又投入简单的生产活动中,随着工艺流程的细分,简单的生产环节也意味着枯燥与无聊,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在消耗着人们内心的生产积极性与投入程度。就日本来说,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国民的生活压力也在全球名列前茅,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远小于国民日益增长的经济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分工艺化生产的过度发展。如今的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作为日本的龙头企业,在2008 年成功超越了曾经位居世界第一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这成功的背后,是分工艺化的生产理念的结果,同时,也是日本工人下班酗酒的原因之一。从根本来说,发展制造业的初心是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让人们更加快乐地生活,而如果制造业的发展变相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负担,成为人们生活的绊脚石,那就显得有些违背初心了。总体来说,企业应正确权衡以人为本与生产发展的关系,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才能真正发挥出分工艺制造的优势,从而提高机械制造质量。
3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
3.1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提升产品的质量。机械制造企业应该对相关的生产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提升其机械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其更加熟练地进行生产工作。同时还要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工作人员的生产责任意识,培养其认真工作的态度,尽量避免因人工操作失誤对产品质量带来的影响。
3.2认真完成生产设备的养护工作
机械制造企业要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对易损耗件进行更换,降低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另外,对于并不经常使用的设备企业也要定期进行检修,维持设备的生产精度,避免设备因长时间闲置而出现问题,在长时间闲置设备重新投人使用时也要对其先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设备没有问题后才能够重新投入使用,
3.3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企业要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选择信誉良好,原材料品质良好的供应商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对原材料供应商要有严格的审核。除此之外在原材料的保存工作方面企业也要有严格的制度,更大程度上减少原材料的损耗。
3.4对产品的各项工具进行检查
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及其复杂的,需要通过多道工序的进行才能够出现成品,在这个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产品的质量问题。为此,产品的检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是产品投人经营的最后一道工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做好每个工序的检查工作。减少问题的发生。质检人员也要提高相应的意识,对产品的质检丁作给予足够的重视,确保每个生产环节质量的合格。
4 总结
对于机械制造业关键工序环节的质量控制,需要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做好各个环节、各项重点的把控,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依托于专业的技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尤芳海.机械制造业关键工序环节的质量控制探索[J].工业技术,2018(5).
[2] 冯婷婷 , 胡翠娥 .《国富论》溯源与内涵分析 [J]. 中国科技术语 ,2019(4).
[3] 曹文祥 , 冯雪梅 . 工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机械制造 ,2011,49(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