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
名人零距离
今年夏季,许多地方因为降水过量,而面临洪灾的考验。全国上下一心、其同抗洪的经历,也给人们留下了无数感人的瞬间。
其实,中国人民一直是勤劳、勇敢、聪慧的。自古以来,我们从未放弃对水的运用和防御,与它其生共存,相伴向前。而李冰,便是其中极其优秀的一员。
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在秦国任蜀郡的太守。在此期间,他兴修了许多意义非凡的水利工程,其中,享誉世界的都江堰就是他与儿子一同主持修建的。而他的伟大贡献,至今仍在惠及后代人。
访谈面对面
小主持人:
李冰先生,您好。我一直很期待和您见面,因为我曾经在暑假的时候去四川游玩过,您兴修的都江堰以及成都当地的美好景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问您当时为何要修建都江堰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呢?
李冰:
小朋友,你好!谢谢你喜欢我留下的都江堰,它承载了我的汗水和付出。
至于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你要知道,在我刚刚去蜀郡就任太守的时候,那里可不是你现在看到的山川和美的样子。
成都平原的北部有一座岷山,岷江就从岷山发源而来。岷江的两岸都是高山和深谷,水流非常湍急。岷江流到了一个叫灌县的地方之后,地势突然从高山变成大片的平原,低矮而平缓。因为落差太大,水势在瞬间变得非常浩大,很容易将沿岸的堤坝冲毁,造成水患灾害。更糟糕的是,岷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也很容易在这个地方淤积起来,使河床变高,水患加剧。
所以那时候的成都,灾情很严重,是座死气沉沉的城市,而我的任务,便是让它焕发生机。
小主持人:
听您这么一说,修建都江堰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请问您是怎么做到的呢?
李冰: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听我给你慢慢介绍。
首先,我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引水口。原先的引水口所在的位置并不合理,所以我把它废弃了,将引水口移到灌县玉垒山附近。我邀請了许多有经验的当地农民,用火烧石头,使岩石爆裂,凿出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洞,将玉垒山打通。这样,岷江的水能够顺利流向东边,不仅可以有效地使西边不再江水泛滥,还能让东边的田地获得灌溉,可以说一举两得。后来,这个山洞被称为“宝瓶口”。
但是,仅仅有宝瓶口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修筑分水堰。它就像一条鱼的嘴,将岷江的水流分成两条,西边的那条称为内江,水流顺流而下;东边的那条称为外江,它要按我的引导流入宝瓶口。这样一来,内江窄而深,外江则宽而浅。在降水不多的季节,内江能够保证百姓日常的用水需求;而当洪水来临的时候,大部分的江水会沿着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保证沿岸百姓的安全。
另外,我还在宝瓶口附近修建了具有分洪作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你可别小看飞沙堰,它很神奇。当内江水位太高的时候,水流会经过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到外江去;与此同时,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漩涡,受到漩涡里旋转力的作用,泥沙和石头会被抛过飞沙堰,这能够有效地减少泥沙在这里淤积,避免造成进一步的隐患。
小主持人:
哇,这样浩大的工程您都能修建出来,实在是太了不起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您还有什么智慧的创举!
李冰:
除了兴修水利,我也很注重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我任职之前,当地对盐的开采还处在非常原始的状态,只能依靠天然的咸泉和咸石。我在治水的时候,也勘测出了卤盐的走向,之后开发了盐井,发明了“凿井汲卤”煮盐法。
接受你的采访前,我去游览了曾经的蜀郡。现在,那里的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饶,山河安泰,作为蜀郡曾经的守护者,我感到满足又自豪。
大咖小链接
1.生态工程
都江堰的修建,不仅没有破坏自然资源,还做到变害为利,让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达到了人、水、地高度和谐统一的境界。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存在年代最久的宏大水利工程。
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杰作,也在世界水利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章。
2. 复杂的盐井
要想运用李冰的“凿井汲卤”煮盐法,必须开凿盐井。这是一个复杂浩大的工程,需要五个步骤。
第一,开井口。确定井的位置。
第二,下石圈。用石头把井口圈起来,加以固定。
第三,凿大口。搭碓架和花滚子,在石圈里挖出一个大坑。
第四,下木竹。即吊木头,竖天车,安装井腔导管,此时,井要凿到地下100多米深的地方,直到看见红色的岩层。
第五,凿小口。现在,真正的凿井工程才算开始,而此时离井底还有九成的深度。井孔不过碗口大小,工匠们需要从这么小的井孔中一直凿下去,穿过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等坚硬的岩层,在黑暗的地层中找到盐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