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霜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中新型化跟智能化建筑数量得到了大幅度增加,对电气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为此以智能化进行应用的建筑规模得以不断扩大,并大幅度促进了当代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电气智能化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中,但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设计不合理、耗能高等,导致其节能化效果受到不利影响。为了促使电气智能化节能系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探讨,并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电气;节能问题
前言:智能化技术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渐提升,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电气节能问题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有效保障电气能源消耗的合理性,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期望巧妙运用智能化技术,完善电气运转及其管理系统,以减少电气消耗量,提高电气运转系统的效率,达到科技与电气的完美融合,显著提升电气节能环保的良好效果,促进电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电气资源的正常供应。
1智能建筑电能优化设计的意义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智能建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作为独立的专业同时也隶属于建筑电气的范畴,建筑智能化设计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建筑智能化技术通过电气设备、电气技术和电能来创造、维持和改善有限的空间和环境的一门重要学科。建筑电气是一项传统科学技术,建筑智能化是一项现代科学技术,直接关系到建筑物能否正常运行和设备是否安装合理。特别是对于建筑智能化电气设备监测BA系统这块,很多设计从业者缺乏经验,在设计中采用了避重就轻的设计,使得这个对节能减排降效起到关键作用的系统,在实际建设当中基本处于空白。
例如,建筑智能化专业对于最基本的设备选型,在设计中,设计人员对产品不熟悉,造成了设备选型不合理,不仅浪费了投资,而且还会影响到后期系统运行。特别是目前,建筑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必须的建筑专业。作为现代建筑电气系统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了各种智能系统,系统繁多产品种类繁多,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虽然国家针对智能化系统的标准还有待完善有待更快的更新换代,虽然各地区的智能化发展水平也良莠不齐。但是作为专业设计技术人员以及建筑行业各个系统的相关人员应在第一线把关,将建筑智能化更好的推广及利用,对建筑进行更好的控制,利用该系统与所建设的建筑建立更好的沟通,以便使用过程中更节能、更绿色。
2电气设计原则
在现阶段,对建设项目建设的要求正在增加。电力是智能系統建筑独特设计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技术和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应用方法的核心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当前,电力消耗是中国大都市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消费形式。水源污染导致能源技术短缺,并不断加剧新能源的困境。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节能环保产品。在建筑物的机械和电气设计中,必须仔细分析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且必须确定总体预算。只要经济损失是合理和等价的,就使用节能环保设备和基本材料,建筑外观电气设备的设计方法应科学地利用自身的动力,并将实际运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低压配电的需求更大。三项原则可以结合用户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如果没有能量输出能力,则建筑物中的设施和设备应恢复到正常和连续运行状态。在建筑群的机电设计中,要对损耗进行处理,进行更全面的综合分析,保证基本能耗,避免能耗损失,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3建筑智能化过程中电气节能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规模的扩大,对于建筑业的要求逐渐提高,智能化建筑已经产生和应用,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导致智能化建筑还存在很多缺陷,需要不断的优化。正因如此,导致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发挥出自身优势,与传统建筑的使用没有过多差异,大大降低了智能化建筑的价值。因此,亟需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
3.1自动化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中的电气节能自动化系统相对薄弱,缺乏健全的相关自动化运转设备及完善设施,导致在电气运用过程中造成大量能耗的浪费,进而无法保障电气整个运转系统的正常运作,降低了工作效率,成本的浪费,自动化技术的落后。
3.2相关人员专业水平偏低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创新的源泉。在电气工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水平低将会影响技术的革新,影响操作技术及施工设备的创新,落后的操作技术、陈旧的施工设备都将会阻碍电气工程实施进度,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甚至导致电气工作运转过程中资源的分配不均,造成电气资源的浪费。
3.3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施电气工程正常运转的基础与准则。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很容易造成工作职责不明确,操作流程不标准,这就很容易导致在开展电气施工过程中智能控制体系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从而导致使用过程中资源的分配不均或浪费,无法达到预期的节能、环保、绿色型效果,严重影响了电气工程的信誉与质量。
3.4电气节能全面统筹力度不足
针对目前建筑智能化过程中的电气节能发展状况而言,在实际工作中明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对建筑智能化及电气节能技术整个体系的全面考察与分析,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可能是凭借经验对工程方案进行设计,从而在实际操作工程中不能使得电气节能效率达到最优化,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与浪费,节能效果不能满足人们所需。
4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设计优化
4.1提升电气工程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电气工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对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大影响,相关部门及人员应给予足够重视。首先,可以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培训提升员工对电气工程相关工作的认识,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其次,还可以采取人才引进计划,通过福利政策的提供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加强团队建设素质水平,提升整体团队的专业水平,为电气工程的建设增加创新力与凝聚力,通过专业型人才的引入对电气工程建设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工作中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便利。
4.2建立完善的电气管控制度
在建筑智能化过程中电气节能管控制度需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尽可能采取合理、科学的电气节能控制制度,满足人们对电气的用量需求,保障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与资源合理分配。根据施工建设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将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控系统等进行合理设计与规划,可在制度中對电力的功率、照明材质及方式等进行合理化建议,确保每项工程的顺利施工。
4.3质量安全监控优化
对于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系统,为了保障其中的稳定、有序以及安全,有必要对其中的安全监控方面设计工作进行积极有效的优化和创新,并且相关的优化工作应该讲两个方面共同作为起点,第一,对其中的保护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例如在智能保护装置之中应用人工识别系统,以能够及时发现和掌握安全隐患,在发生短路等不良情况时,系统能够对故障部位进行迅速的识别和确认,进而及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处理;第二,针对其中的安全系统进行实施相应的优化工作,其中主要包括门禁管控、视频监管、数字及网络视频监管等,另外,实施有效的信息采集处理工作,对于建筑电气安全防范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在包括智能调试技术等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开展系统设计优化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针对相关设备实施重点的监控工作,以保障其安全性,从而促使质控系统得到有效的应用。
4.4从供电系统出发予以优化
第一要确保用电设备得到合理布局,并监测其工作能效;第二是明确电气设备相应特点,不同设备采用不同的监测方式。设计人员必须以设备、建筑实际为导向,从用电电压、设备功率以及供配电布线等方面出发进行考虑。例如,应确保供配电相应的节能设备契合建筑实际,对源头进行监测从源头来降低能源损耗。其次,对于供电系统来说通常变压器电力损耗较为严重,因此设计人员需要针对其负载情况进行优化,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选取契合驱动负载能力的变压器,保证其负载得到合理分配,对各个电气设备使用运行情况进行监测,针对监测数据采取措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用户本身的用电情况,确保供电运行更富稳定性。
4.5从供水、空调、通风等方面出发予以优化
设计人员针对电气工程进行节能优化时,必须以实际需要为导向选择风机、空调等设备。对于通风系统来说,风机功率通常较大,因此设计者需要秉持“经济实用”原则选取风机并对风口实时监测,从而对建筑空气环境加以优化并对产生的能量取数值分析。其次,供水系统对于智能建筑来说也极为关键,设计者应选取兼顾节能、水质净化的设施,从而在契合用户需求的同时达到节能目的。一般智能建筑可以选取无压供水形式的装置并对送排水进行监测,了解建筑运行的情况,对数据分析后采取节能措施。空调系统占据着电气工程能耗的半壁江山,设计者对空调设施进行选取时应做到综合考虑,有限考虑具备零排放特性的空调。当前可以选取水源热泵等类型的空调,确保节能效果,并针对空调风口温度能耗进行监测,必要时可智能调节,达到节能目的。
4.6从照明系统出发予以优化
在保证室内照明的总量和质量并达到标准的前提下,可以控制照明的整体优化,并在明确的照明要求明确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荧光灯,金属石英金属使用卤化灯和其他新型高效其他光源。显色要求。紫外线灯使用带有适当补偿滤波电容器的电子启动器来改善输出功率。充分重用室外自然采光,可以大大减少人工夜间照明,降低功耗,并严格按照国家法规确认新法律。建筑物中室内照明的峰值功率密度很大。合理安排照明和装饰灯的数量和位置,并使用简单高效的光源和高效光源。T5日光灯管和节能灯,高顶灯使用金属卤化物灯,两条道路的室内照明,景观照明设备和节日室内照明设备均装有高效节能的电阻电感镇流器或其他电子整流器,采用传统的不同分类和分区管理的综合控制手段,并采用标准照明控制OS系统。实时控制等智能系统技术,该道路的照明装饰灯主道路采用了三盏高效节能灯,其他非主道路采用了草坪灯,庭院灯等。在两种情况下,太阳能照明的设计模式将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环保节能方法,以提高V型LED灯的高功率因数。特种变压器的低压系统侧应配备有关分散无功自动智能相应补偿的其他装置。在项目中应科学合理地选择中间配电变电站的主要位置,使交换站尽可能地远离重载服务中心,这样可以减少线路长度的功耗,项目完成后,该标准配备了特殊的电气负载测量仪器和管理工具,包括标准的管理,部署,使用,负载能源技术测量仪器的验证,维护和强制淘汰,以有效保证其他项目和各种节能措施可以满足投资者的期望,预期的能源效率和理想的结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电气节能是建筑智能化建设工程实施的必然结果,符合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解决日益紧张的能源消耗具有极大的帮助,这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重大举措,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给予足够重视及支持,对智能化建筑过程中的电气节能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及探究,从人员素质、自动化设计、监控制度、统筹协调等方面着手促进电气节能工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汪维婧.高层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预留预埋的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9,20(29):33.
[2]杨斌.论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性和节能性[J].工程技术研究,2018(5):187.
[3]余翔.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分析[J].电脑迷,2017(2):55-56.
[4]南阳.试析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9(08).
[5]范夏珂.电气节能标准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8(08).
[6]谭洋.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3282.
[7]乔建滨,冯岩冰.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3623.
[8]丁泽湘.基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