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后,各部队指战员情绪都很高涨,决心打好出国第一仗。如第十九兵团就以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郑维山、政治部主任陈先瑞的名义,向全兵团发出《打好出国第一仗的战斗动员令》:“这是我们出国第一仗,我们要旗开得胜,全力打好这一仗……我们要在第一仗中经受考验,要在第一仗中立功。”杨得志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动员令朴实无华,激越昂扬,鼓动性大,号召力强,今天读来仍有一股强烈的战斗气氛。”李志民也写道:“动员令最后提出‘打好出国第一仗的口号,更是深入人心,成为整个兵团的行动口号。”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党中央、毛主席对志愿军十分关怀,多次邀请志愿军派归国代表团和观礼代表团回国参观访问,报告英模事迹。许多战士听了英模代表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并被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的报告后,激动得彻夜未眠,主动提出“争取立功当英雄,到北京见毛主席”的口号,把“立功去见毛主席”当成美好愿望。
军旅歌词作者洪源根据作家魏巍在赴朝所写的日记中的一个故事,与作曲家生茂创作了歌曲《立功去见毛主席》,鼓舞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群众性立功运动。由于是出国作战,与以往国内战争不同,“争取荣立国际功”成为当时很普遍的战斗口号。如志愿军中的女战斗英雄解秀梅,在出国前的誓师大会上表示:“为了保家卫国,坚决志愿抗美援朝,争取荣立国际功,为毛主席争光,为祖国人民争光。”
1951年春,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期间,美军飞机非常猖狂,超低空飞行和日夜狂轰滥炸给志愿军生活、作战造成很大困难。第十五军发出“争取打飞机光荣立功”的号召。4月23日,八十五团高射机枪手高荣成打下第一架美军飞机。第十五军立即宣传高荣成的事迹,并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对空作战,从而揭开了“打飞机运动”的序幕。
4月27日,志愿军司令部发出《关于第十五军对空射击经验的通报》,表彰该军:“22日至26日,4天之内击落敌机11架,成绩很大,值得表扬。”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司令部为第十五军记全军集体功一次。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前,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志愿军再打一仗再休整的指示精神,彭德怀作出了打过三八线的第三次战役部署。在战役准备过程中,针对部分同志提出“换班”,“由二线部队上来打”的消极思想,第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等军首长向全军发出《为争取第三次战役的圆满胜利给全军指战员的一封信》,号召各部队“趁热打铁”,“继续发扬刻苦耐劳、忍受困难的精神奋勇战斗”,“争取新的胜利,创造新的荣誉”。部队再战情绪被迅速激发,全军上下热烈响应号召,喊出“忍受艰苦就是光荣,渡过困难就是胜利”的口号,决心在新的战役中再立功。
1952年4月下旬,按照志愿军司令部第一线兵团及军参谋长会议精神,第十五军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建“地下长城”的筑城作业。军政治部发出“紧急动员起来,突击筑城,粉碎敌人进攻”指示,提出了“长期、艰苦、胜利、建设”的口号。第四十五师则提出“以阵地为家”的口号,决心在五圣山建成能打、能藏、能生活、能机动的坑道防御体系。除留在一线负责击退敌人中小型進攻的部分部队外,全部投入筑城作业中。
抗美援朝战争中,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后勤部门奋力拼搏,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向前线运送了大量军需物资,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1年1月下旬,志愿军第一届后勤会议分析了后勤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抗美援朝战争特点,特别强调了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提出了“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的口号。“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既是志愿军后勤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当年很响亮的一个口号。
1951年1月19日,毛泽东主席在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指示中提出:“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情一样,教育指挥员战斗员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如同我们在国内的看法和做法一样,这就是胜利的政治基础。”后来,“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为广为人知的口号。志愿军各部队深入开展了尊重朝鲜党和政府、热爱朝鲜人民和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充分尊重朝鲜民族的风俗习惯,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把朝鲜人民的事看作自己的事。
(摘自七一网七一客户端/《军事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