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若琦
揪疙瘩汤——这个皖西北地区坊间流行的美食,吃法极为讲究。相对于传统的面片、面叶,揪疙瘩汤应该属于面叶汤诸多系列中的宫廷小吃,其香烩的制作方法颇为考究,味道更具穿透力。
揪疙瘩汤属于面片系列,即面叶的分支。20世纪中、下叶,揪疙瘩汤曾是流行于豫皖交界各县的大众小吃。如今在安徽颍上县、阜南县、太和县等都有类似面食,但做法却不同,当地的很多年轻人可能都没有口福尝一尝正宗的揪疙瘩汤。
除了保持有淮北平原普通食材原有的风味,揪疙瘩汤还展示了皖北人对美食的理解和演绎,折射出人们对美食文化的追求——既粗犷又精致。
面片汤,土话叫疙瘩汤,因此称呼揪疙瘩汤。这种揪法,是典型阜阳特色的豪爽肆意。
朋友耿先生是临泉县鲖城镇人,父母亲年逾八旬。早就听过他介绍老人家做揪疙瘩汤的细节,近日终于如愿前往,亲眼看见老人家做此美食。
耿家的厨房位于绿植满院的一隅,进入厨房便见沸沸腾腾一锅鸡汤。见我们进屋,老人家开始制作揪疙瘩汤。
做揪疙瘩汤的面片,不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而是用手将醒好的长条状面剂子,揪扯出薄薄的一大片,下锅时边摆动边入锅。对光而视,面片晶莹剔透。没有经年的练习,很难揪出这样的面片来。
揪疙瘩汤的诱惑在于一个“香”字,藿香是神来之笔。藿香具有杀菌功能,含在嘴里还可以除口臭,预防传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剂。夏天可以用藿香来熬粥或者泡茶,对治疗暑湿重症、脾胃湿阻、恶心呕吐、脘腹胀满等,都有很好的效果。藿香遇热后,香味渐渐散发出来,增香解腻,沁人心脾。
做揪疙瘩汤,夏季多佐以藿香,冬季则为时令菜和阴干的藿香枝叶。一把藿香叶下锅,沸滚的汤汁不断翻滚,是对藿香味道的反复提炼。普通的碳水化合物被賦予了新的内涵,传递出乡土的味道、农家的欢乐。
将紫茄子切成条块,拌面过油炸后,下到鸡汤里二次入味,茄子饱蘸鸡汤香味,仿佛浴火重生。将切好的肉丝入锅油爆,淋油取出,再倾入鸡汤锅里二次入味。袅袅炊烟盘旋升起时,混入肉香、茄味和鸡汤的揪疙瘩汤便八分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切条的茄子紫白相间,裹面下油锅,红润油亮似成块肉条,再经旺火宽油烹炸、着色、定型,放入锅中细火慢炖。醇香味浓的揪疙瘩浸润在有茄条的鸡汤汁中,让人无法抗拒。
汤的精髓在一个“烩”字。几经烩煮,鸡汤面、茄和肉的融汇,爽滑软糯,香中带清,粗中有细。最终,诸多食材色香味,却被一片片洁白嫩滑的面片惊艳收场了。老人制作的揪疙瘩汤分量多、味道足、口感爽,各类食材汁液交融,馥郁香浓,完美融入舌尖,能让人感到满满的阜阳味道,厚厚的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