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合作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0-10-27 05:51石孔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浮力重力液体

石孔

分层教学是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科学地、动态地、隐性地分成几个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次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提出不同要求,从而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并进行不同评价.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真正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靠.

如果能把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灵活地融合在一起,则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分析教学大纲,明晰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在实施教学过程前,对整个初中物理有一个清晰认识.同时,对各章节的任务和目标深刻分析,明确各章节的内容体系、知识能力目标、知识节点和层次,确定教学方法.

二、分析学生,明确个体差异

对初中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的学科.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和调查,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品质、能力差异、兴趣爱好等特点,隐性动态地将学生分为A、B、C等几个层次,并对应某层次目标,从而可促使学生达到超越的目的.

三、实施动态分层,加强合作交流

以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学习为例.教参中本节的教学目标为:①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②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③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1.教学目标中的分层与合作.

A层:熟练完成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体所受重力关系的实验过程,并做到熟练操作、记录、分析、论证;熟记原理、公式;同教师合作,能进行一定难度的计算.

B层:同教师和A层学生合作,能够自主完成实验过程,会记录、分析、论证,熟记原理公式,并进行简单计算,也可涉猎A层难度的计算,但不做要求.

C层:同教师和A、B层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过程并记录,复述原理并记住公式,自愿完成分析论证或进行简单计算.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各层中会有达不到本层目标的学生,也有下一层能完成上一层目标的学生.对于这两类学生,教师在课后记录中应详细注明,时刻观察分析,随时调整层次,以备后续教学.

2.教学过程中的分层与合作.

学生要对称重法测浮力进行回顾,体验“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它所受到浮力就越大”.然后教师提出探究课题: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1)教师要求对称重法测浮力不熟悉的同学(一般为C层的学生,各组自行确定,教师不能指定)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并记录,其他同学给予指导和协助,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使C层的学生得到知识的巩固.

(2)在第一步熟练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新的课题:如何测物体排出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并说明此步有一定的难度,各组选出一位代表先示范,其他同学观察分析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大部分同学会先测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再测空桶的重力,教师就要巧妙引导:空桶真的空了吗?如何避免空桶沾水的情况呢?并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制定实验方案.方案理顺统一后,学生相互合作,重新进行实验,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课堂考查和课后作业中的分层与合作.

教师在设计课堂考查和课后作业时,要按题目的顺序,先易后难,逐层递进.不能明确规定哪些学生必须做哪些题目,哪些学生不能做哪些题目.在课堂考查时,应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尽力去探讨完成更高一层的知识.在课后作业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同学生和家长建立学习群,适时地在群中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并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交流合作,相互激励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之,分层是教师了然于胸、隐性、动态的一种教学形式,目的是使教学过程有的放矢;而合作是学生显性、客观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把分层与合作灵活地融合在一起,会对初中物理教学效果起到良好的提升作用.

猜你喜欢
浮力重力液体
疯狂过山车——重力是什么
液体小“桥”
仰斜式重力挡土墙稳定计算复核
神奇的浮力
重力异常向上延拓中Poisson积分离散化方法比较